2011年四川套作大豆复合群体主要病虫害发生与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控对策建议

2011-08-15 00:52张明荣吴海英何泽民梁建秋于晓波
大豆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套作根腐病蚜虫

张明荣,吴海英,何泽民,梁建秋,于晓波,冯 军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来,四川套作大豆发展形势喜人,播种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已突破500万亩,单产水平也逐步提高,在全国大豆播种面积逐年萎缩的情况下,四川大豆生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由于涝灾、旱灾等极端气候日益频繁,大豆病虫害日益加重,导致四川套作大豆产量年度间、地区间、种植农户间差异较大,持续高产稳产高效难以实现,农民种豆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制约了四川套作大豆的发展潜力。

四川大豆种植方式以玉米套作大豆(简称“玉米/大豆”,以下同)为主,占播种面积的80%以上,因此,摸清套作大豆与玉米共生期间复合群体的主要病虫害发生与危害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病虫害防控,对确保大豆玉米两季作物双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7 月21 日至8月12日,南充综合试验站科技人员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王源超教授等岗位专家的指导下,深入服务区域大豆主产区广安(川东地区)、阆中(川北地区)、西充(川中地区)、乐至(川中南地区)对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间复合群体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1)“玉米/大豆”共生期间大豆主要病害是根腐病,由于受玉米荫蔽的影响,根腐病加重发生。今年大豆苗期根腐病发病率15.0%~71.7%,发病指数 8.3~35.0, 发 病 地 块 占87.5%,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大豆次要病害是病毒病、霜霉病,这两种病大面积普遍发病较轻,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小。玉米主要病害是大斑病和小斑病,与大豆病害之间不形成互相传染发病。

(2)“玉米/大豆”共生期间,大豆主要害虫是豆秆黑潜蝇和蚜虫。今年大豆苗期豆秆黑潜蝇被害植株率5%左右,目前大面积普遍危害较轻,但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有可能形成加重趋势,必须要重点监测和防控;蚜虫被害植株率18.6%,有虫植株平均蚜虫量8.8个,蚜虫发生地块率占77.8%,今年四川大豆苗期蚜虫发生较普遍,蚜虫量较多,对大豆产量形成一定影响,在生产管理中应加强有效防治。“玉米/大豆”共生期间大豆次要害虫是卷叶螟、叶潜蝇、斜纹夜蛾、造桥虫、蜗牛、蝽蟓、叶蝉,大面积普遍发生较轻。

(3)“玉米/大豆”复合群体共同害虫是蜗牛、小地老虎、叶蝉及飞鸟。在“玉米/大豆”共生期间,蜗牛主要危害玉米,对大豆危害大量减轻或不形成危害,同时也可以减轻蚜虫危害。

通过调查,比较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了四川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间复合群体的主要病虫发生和危害情况,为有针对性开展防控技术研究和指导大面积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1 调查基本情况

1.1 调查区域及地点

本次调查选择在四川套作大豆主产区的川东、川北、川中和川中南四个不同生态区域,每个生态区域选择一个大豆主产县,分别是广安、阆中、西充、乐至。

1.2 调查模式与方式

调查模式:选择四川套作大豆大面积主推模式“玉/豆”模式,以净作大豆模式为对照,摸清套作大豆复合群体及净作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调查方式:在大豆主产区域选择一个大豆主产县,每个县在大面积生产中随机选择3户“双三零玉/豆”模式和2户净作模式进行调查。采用3点取样法,每点连续取样20株调查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1.3 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发病率、发病指数、虫害危害率,然后对四川玉米套作大豆复合群体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作出科学判断,提出综合防控对策与建议。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间复

合群体病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2.1.1 根腐病 据调查:今年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间大豆根腐病普遍发生较重,发病株率达15.0%~71.7%,发病指数8.3~35.0,发病地块占87.5%。今年净作大豆普遍没有发生根腐病,在调查的四个县中,只有广安发生轻度根腐病危害,发病株率18%,发病指数仅8.3,其他三个县的净作大豆没有发生根腐病。调查结果表明:套作大豆生长在玉米荫蔽、高温潮湿、光照弱、通透性差的逆生态环境中易发生根腐病危害,因此套作大豆必须加强根腐病防治工作。

2.1.2 病毒病 今年四川套作大豆病毒病普遍发病较轻,病毒病发生地块仅占25%,未发生病毒病地块占75%,其中:阆中、西充没有发现病毒病危害;广安发病株率13.3%,病情指数7.5;乐至发病株率6.7%,病情指数6.7,基本上均属1级轻度发病。

今年四川净作大豆病毒病发病也较轻,西充、乐至没有发现病毒病危害;广安发病株率仅6%,病情指数为10;阆中发病株率仅5%,病情指数为5。调查结果表明:套作和净作大豆病毒病发生情况表现基本一致,大面积70%以上不发病,部分发病地块较轻,病毒病不是四川大豆的主要病害,属轻微病害,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小。

2.1.3 霜霉病 据调查:广安、阆中、西充三县的套作及净作大豆均未发现霜霉病,仅在乐至县套作大豆的一个调查地块发现了霜霉病,发病株率33.3%,病情指数1.6,属轻度发病。四个县总体调查结果,霜霉病发病株率8.3%,未发病植株率占91.7%。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套作大豆大面积普遍不发生霜霉病,仅部分潮湿地块发生轻度危害。霜霉病不是四川大豆生产主要病害,属轻微病害。

2.1.4 玉米病害 据调查,玉米主要病害是大斑病和小斑病,在调查地块中普遍发病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小。

2.2 玉米套作大豆共生期间复合群体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2.2.1 豆秆黑潜蝇 近年来,豆秆黑潜蝇在四川发生普遍较重,对大豆生产影响大,是四川省重大害虫。据本次调查:广安区套作和净作大豆均未发现豆秆黑潜蝇危害;阆中套作大豆没有发现豆秆黑潜蝇危害,净作大豆被害植株率仅15%;乐至套作大豆豆秆黑潜蝇被害植株率5%,净作大豆被害植株率20%;西充套作大豆被害植株率5%,净作大豆被害植株率10%。

调查结果表明:今年豆秆黑潜蝇的发生和危害比近几年较轻,但地区之间、不同地块及不同种植模式之间差异较大。虽然目前影响不大,但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有可能形成加重趋势,必须要重点监测和防控。

今年四川套作大豆共生期间豆秆黑潜蝇危害普遍较轻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降雨量较常年减少,大豆没有遭受持续绵雨寡照的危害,气候不适宜豆秆黑潜蝇生长发育;二是技术宣传和落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大部分豆农在苗期普遍治虫1~2次,有效控制了豆秆黑潜蝇的发生和危害。

2.2.2 大豆蚜虫 据调查:套作大豆有蚜虫植株率占18.6%,有虫植株平均蚜虫量8.8个,蚜虫地块发生率77.8%;净作大豆有虫植株率占32.5%,有虫植株平均蚜虫量11.1个,蚜虫地块发生率100%。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大豆蚜虫发生较普遍,蚜虫量较多,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是四川大豆生产主要害虫之一,在生产管理中应加强有效防治。

2.2.3 食叶类害虫 食叶害虫主要是卷叶螟、斜纹夜蛾、造桥虫、叶潜蝇等。卷叶螟食叶率0.11%~0.46%,咬食叶片成洞或缺口类害虫危叶率0.43%~1.15%,叶潜蝇危害率0.05%~0.56%,叶片总被害率0.59%~2.17%。调查结果表明:食叶类害虫危害程度较轻,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小。

2.2.4 大豆其他害虫 据调查,一些地块存在蜗牛、小地老虎、叶蝉、红蜘蛛及飞鸟、野兔危害幼苗和叶片的情况,但这些害虫普遍危害较轻,仅个别地方、个别地块危害较重。

2.3 玉米虫害情况

本服务区域玉米主要害虫是玉米螟,对玉米籽粒和植株心叶危害较重;其次要害虫是蜗牛、地老虎、叶蝉和飞鸟。

2.4 “玉/豆”复合群体共同发生的病虫害情况

“玉/豆”共同发生的害虫是蜗牛、小地老虎、叶蝉和飞鸟,据调查发现由于“玉米/大豆”复合群体的存在,蜗牛主要危害玉米,对大豆危害大量减轻或不危害,同时也可以减轻蚜虫的危害。

“玉米/大豆”复合群体中,没有共同发生的病害,但由于大豆受玉米植株的荫蔽,生长在通透性差、高温潮湿、光照弱的逆生态环境中,大豆根腐病加重发生,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3 防控对策与建议

针对四川玉米套作大豆复合共生期病虫害发生与危害情况,现在提出以下建议:

(1)在四川大豆主产区建立预测预警系统,随时监测大豆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尽量在主要病虫害(如根腐病、豆秆黑潜蝇)发生初期得到有效防控,避免病虫害的重大发生,减少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在体系病虫害研究室的支持下,摸清四川套作大豆的主要病害(根腐病等)的生理小种、发病原因和机理;主要害虫(豆秆黑潜蝇、蚜虫、玉米螟等)发生与危害规律,为有效防控技术研究和防控技术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和探索“玉米/大豆”模式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如针对玉米主要病害大小斑病和大豆主要病害根腐病及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和大豆主要害虫豆秆黑潜蝇、蚜虫等研究共同有效防控的适合药剂种类、药剂浓度和施用时期,为综合防控大豆玉米病虫害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4)对玉米大豆病虫害采取共同防控,这样既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成本,同时又能提高玉米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确保玉米大豆双高产。

猜你喜欢
套作根腐病蚜虫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蚜虫婆婆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