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2011-08-15 00:49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校区校园文化校园

郭 荆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基于微博的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郭 荆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当前,高校多校区办学,增加了管理难度,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不同校区间甚至还存在文化冲突。高校应该重视并且善于利用微博所具有的简便快捷易于交互的特点,充分发挥微博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进而提高多个校区之间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微博;校园文化;高校;多校区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长期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的总和。随着国内各高等院校的多院校合并以及新校区建设风潮的兴起,如何在网络时代运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开展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便成为了一个新的命题。

一、校园文化在多校区办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全校的凝聚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要使学校这一整体大系统发挥最大最优的功能,并不是将作为子系统的各校区的功能简单堆砌相加就可以,而是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对各校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使整体优势达到最合理发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染力的先进校园文化。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将全校师生团结到为实现学校大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的道路上来,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难以抗拒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各校区之间的辐射力

各校区之间的辐射是指通过进行各校区自身的先进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各校区自身的学风、校风形象,并在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传播,以达到激励对方、改善自我的目的。通过增强各校区之间的辐射,可以促进各校区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弥补。从而可以通过激励校区之间的竞争,提升各校区的竞争力,也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整个学校的竞争力。[1]

二、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管理困难

首先,作为整体大系统的高校只有一套领导班子。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这套领导班子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兼顾到各校区生源素质、文化特色而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是较为困难的,要求他们及时做出合适的宏观调控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其次,对于高校的各校区这一子系统来讲,它有各自的管理班子。这些班子也根据各自校区的生源素质、文化特色而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而这套方案与校领导班子制定的针对全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未必完全融合。因此,此时容易形成多头管理、管理分散的困难局面。

(二)基础薄弱

对于大学来讲,校园文化的形成往往需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因此在新建多校区高校中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基础的薄弱既体现在物质方面,又表现在文化传承上。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新建型”多校区大学对各校区功能布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按年级布局。因新建校区在郊区,一般将本科新生安排在新校区。新生入学后很少受到高年级同学的影响,长期如此循环,将造成文化传承弱化。二是按学科布局。按学科布局会使不同学科间的交流融合受到限制,长期如此,将造成各校区文化的较大差异,稀释整体文化特征。

从物质基础角度看,新校区“一穷二白”,普遍存在办学资源不足的突出问题。如校区图书馆资源相对比较少、实验室数量不够、实践教育基地缺乏等。办学资源的短缺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造成不少的障碍,再加上新校区缺乏传统的校园氛围,更加大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2]

(三)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现象在合并型多校区高校中普遍存在。合并前各院校有自己多年形成的学风、校风等文化底蕴,合并后要将这些风格异同,甚至迥异的文化重新融合成某一种新的文化,其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能将各校区的文化风格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假以时日,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风格必将空洞化,也就更不能形成名牌大学的“名牌”,与当初合并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解决上述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不妨利用微博这一信息化平台进行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其主要具有平民化、随时随地传播信息、传播方式呈裂变以及信息交互简便快捷等方面的特点。[3]

三、如何发挥微博在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高度重视微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

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信息来源,对高校师生信息的构成,知识的积累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一种良好的微博文化的形成,必然折射到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之中。随着微博的日渐普及,高校校园内强大的微博群体已初现端倪,从初始就对其施以足够的重视将有利于把握走向,有效调控。

(二)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微博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微博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基于这种网络笔记型的载体,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微博上及时的发表教学内容和探索性文章,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想认识,融合BBS功能的交互可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利用微博的形式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地对人文知识和意识流进行探讨。相互的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价值取向。教师利用这种方式来增进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有益认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教师在自己的微博上大量地链接有关学术的专业化特色鲜明的文帖,向学生提供最新最全的专业知识,将促进整个学校严谨创新的学术氛围的形成。

(三)重视微博资源的建设

微博有赖于充足的硬件资源和支持平台,这样才能有效的长期的发挥作用,起到稳定而长远的影响。而从目前的高校校园的资源配置以及思想意识方面来讲,虽然高校自身还不能给微博工具提供一个充足的空间,不能给众多的校园微博设置一个安身之地,但是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校园内各角落的普遍应用,高校完全可以借助QQ、人人网等各类公共网络微博工具,推动多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融合。[4]

四、结语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信息化校园的出现,也为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新时期,微博因其特殊的信息发布和浏览方式,正成为校园内信息交流的一种新平台。其在引导和丰富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正日益显现。因此各高校,尤其是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应该善于利用微博平台,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1]邱云岳.高校多校区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1(6).

[2]谭君,等.试论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J].理论导报,2005(10).

[3]哈利路亚.微博特点[EB/OL].http://blog.sina.com.cn/zlixue,2011-04-09/2011-09-09.

[4]刘文秀,等.博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4).

G641

A

1673-1395(2011)11-0183-02

2011 -09 -20

郭荆(1981—),女,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校区校园文化校园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