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强,秦真凤,董淑范
(1.长春大学 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2.长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3.通化师范学院 基础部,吉林 通化 134000)
长吉图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
乔志强1,秦真凤2,董淑范3
(1.长春大学 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2.长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3.通化师范学院 基础部,吉林 通化 134000)
长吉图县域产业结构升级是长吉图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长吉图县域产业的主要特征是“多、小、散、乱”,因此要利用长吉图的资源禀赋,依托长吉图主导产业,实现县域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县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长吉图;产业结构;区域合作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县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构建。县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对先导区主导产业的支撑,是长吉图走向区域合作的一项基础性建设,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长吉图县域产业结构的提升有赖于区域主导产业的带动,也就是说借助于长吉图现有主导产业的产业资源、市场资源,开拓一条有利于长吉图县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长吉图是实现国际区域合作的先行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长吉图县域经济是在吉林省经济环境下发展构建的。吉林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宏观指导下支柱产业结构明显,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与经济发达省份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产业布局、质量和效益落后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吉林省三次产业比率为14:47.1:38,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6.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4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平衡以及落后保守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影响长吉图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项基础工作。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联合国开发署提倡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我国对外开放的试行区,它的县域产业结构必须符合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要求,以确保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发展,并保证产业结构层次的合理性。长吉图县域经济产业结构问题仍然较多,一方面主要表现为较原始的产业结构体系和较低的结构效益,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而且没有与地方产业发展协调融合,偏离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方向。乡镇就业结构偏离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大量人口集于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就业弹性仍然偏低。另一方面,长吉图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在内部表现为层次低,第一产业中仍然是农业主体,林业、渔业、牧业发展缓慢,规模化趋势离我们更加遥远。在县域经济第二产业的发展中,县域产业处在很低的层次上,无论是配套企业还是合资合作企业初级产品占绝大比率,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第三产业中县域产业规模小,依托旅游开发区的发展而发展,配套服务能力较差。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产业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长吉图要发展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的国际性区域合作,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彻底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特别是由于县域产业初级产品多,多数产业都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这种情况必须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加以改善。
根据区域合作的要求推进县域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用禀赋的资源换产业项目,用项目换投资,以有效的合作与投资寻求县域产业的发展,兴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和长吉图主导产业关联的、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支撑作用的现代工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既要在县域产业发展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又要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县域产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加快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依托长吉图汽车、化工、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势,提升产业层次。长吉图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向长吉图较领先产业靠拢(如汽车、化工、光电子、生物制药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并形成融合,进入产业链流程,使县域产业有较深的产业链延伸空间,逐渐步入产业国际区域化合作的范围。如玉米加工业以大成玉米等大型企业为依托,使县域粮食加工业融入于产业加工与协作过程。同时拓宽县域产业的范围,使县域产业在长吉图主导产业引导下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农业:走市场化、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工厂化、生态化、外向化、效益化之路。长吉图农业产业总的发展趋势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集约化、产业化、定制化生产。如豆类按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指标进行定制化生产,玉米粮食生产按玉米加工企业国际化标准要求实行定制化生产,实现东北亚区域玉米加工业的要求和区域市场的供应。牧业:与区域农业协调发展形成养殖肥料农业化供给,粮食加工产业链饲料化的延伸,形成一个农业、牧业良性循环的产业体系,这一产业体系向周边农业化国家延伸,从而构筑区域农、牧产业体系。
旅游产业及城镇化:实现县域城镇化建设,形成道路、街区、绿化广场、重点建筑的开发框架。完成县城中心城镇建设,构建一个较好的旅游环境。旅游以长白山旅游为主导。长吉图区域是我省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生态、民俗、历史文化、边境、冰雪等观光休闲产品特色鲜明,代表性强,具有先行发展的优势。长吉图旅游资源与周边国家原始风光相结合形成区域性的旅游联动产业,对世界旅游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拓展。作为产业关联度极高的旅游业是“人流”的有效载体,率先启动旅游业,必将带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能源流,对推动长吉图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是长吉图县域产业开发调整的基本条件,长吉图的产业升级、县域经济产业国际化合作、县域老产业向新兴产业方向的转换,都需要强大的信息平台支撑。信息流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导航系统,是区域化国际合作的基本条件,信息产业的发展是长吉图产业的一个重要结构组成。长吉图各项产业的发展,都要集中于国际区域合作这一方向,无论县域产业约束条件多多,地方观念多强,与东北亚区域产业链方向一致,与主导产业结构吻合,就能实现在地区主导产业带领下快速持续的发展。
制定县域产业结构政策时,重点放在确定主导产业及与经济生产部门高度关联的问题上。对于任何县域经济的运行来说,制定出全面的、详细的产业结构政策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必须把握县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及支柱产业的核心问题。根据长吉图发展纲要要求,县域主导产业的特点应是:第一,县域产业是在当代技术进步条件下衍生的产业,是依托县域和区域资源发展的新兴产业。第二,县域产业应是具有相当的规模潜力的产业,并且具有可持续的增长率及经济效益。第三,县域产业应具有较强的前向相关性和后向相关性,即处于前向相关的各产业对本产业及生产企业有着较强的需求,处于后向相关的各产业对本产业及生产企业也有较强的需求;本产业的产品从中长期来看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即在一个时期里,人们对它有着不断增加的需求但又难以充分满足,这种产业应在县域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长吉图县域产业的特征决定了长吉图县域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要依托长吉图禀赋的资源建立县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就必须充分利用东北地区产业特色创建名牌,通过发展品牌拓展市场。这一方面表现了品牌所代表的产品品质信誉和消费者认同感,另一方面则超出了产品本身的界限,而扩展到整个长吉图区域的产业形象,逐渐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厚实的推动力基础。同时良好的市场品牌形象又需要良好的品牌管理战略,这是长吉图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县域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包括国外产业),挤入相关的产业群体,寻求县域企业在产业发展平台中拓展。因此,优化的产业结构其主导产业及产业群都应是县域产业发展的依托,是县域产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与一定资源、市场、技术条件相适应,并寻求获得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的保证。
在县域产业中,“多、小、散、乱”是地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通病。长吉图县区产业已经有了一些围绕特色产品而进行生产的产业,而这些产业主要表现为组织规模小、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企业技术改造能力低,产品档次梯度不明显,而且以初级产品为主导的产业居多。长吉图县域产业主要从两个途径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使其自由地逐步实现小产业的集聚,最后形成规模化的产业。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时间,且发展过程中付出的环境和经济成本较高。这种市场化的方式实践证明只是一个市场形成的过渡过程。当市场发展水平较低时,这种遍地开花的发展方式更有利于各个行业的发展。第二,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当一些企业已经较为成熟,而且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过度竞争时,政府引导是最有效的手段。政府通过资产重组、联合等形式把生产同种产品企业联合组建成企业集团。通过组建企业集团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组织规模或者说是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长吉图特色经济的规模化的区域整体优势。这两种方式选择主要是根据行业发展程度来进行。
长吉图县域产业发展必须走一条以现代科技为导向、以市场为引领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创新,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而这些创新都来自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来都没有改变过,科技是推动事物创新的原动力。政府在调整县域产业结构的同时应该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长吉图县域经济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长吉图县域经济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看处于落后状态,农业资源没有形成产业化开发,零散、初始加工产业居多。要完成县域产业的良性发展,县域产业结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长吉图县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有赖于长吉图主导产业的发展,长吉图主导产业是实现长吉图县域经济规模化、品牌化,提高县域经济技术层次的重要依托平台。
[1]乔志强.吉林省农业物流发展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2):10-11.
[2]乔志强.吉林玉米产业链化与产业集聚[J].企业经济杂志,2009(3):23-25.
[3]张晓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创新路径[J].长春大学学报,2010(5):10-13.
[4]乔志强.在全球经济危机下我国产业链的升级[J].生产力研究杂志,2009(3):36-37.
The way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f Chang-ji-tu county economy
QIAO Zhi-qiang1,QIN Zhen-feng2,DONG Shu-fan3
(1.Management College,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China;3.Fundamental Department,Tonghua Normal College,Tonghua 134000,China)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f Chang-ji-tu county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At present,the main features of Chang-ji-tu county industry are“multiple,small,scattered and chaotic”.Therefore,we should use natural resources,rely on the leading industry and realiz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industry with scale,science and brand so as to achiev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f county economy.
Chang-ji-tu;industrial structure;regional cooperation
F121.3
A
1009-3907(2011)01-0001-03
2010-12-05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110号;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215号);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B49)
乔志强(1959-),男,吉林长春人,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和供应链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沈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