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雪丽 朱建辉 王思久 桂连平
(四川省资中县蚕业管理局 641100)
蚕桑是四川省资中县传统骨干产业之一,曾有过较为辉煌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期,资中县蚕桑处于历史的巅峰时期,桑树种植面积达6667hm2,全县发蚕种达7.5万张,产鲜茧达2625t。由于长期以来是传统种植方式,经济效益不高,随着经济体制转型,这样的蚕桑业逐渐被农户“遗弃”,大都改种塔罗科血橙、枇杷、蔬菜等高效益作物,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加之蚕茧市场又受世界金融风暴和丝绸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蚕农弃桑、毁桑、有桑不养蚕的现象极为严重,蚕业发展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到2008年底,全县桑园面积仅剩2667hm2。
近年来,资中县在着重发展工业,推出新型农业的同时,一直不忘发展传统蚕桑产业。2009年,资中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变化,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把蚕桑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措并举抓蚕业,实现全县蚕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稳定桑树基础,增加蚕农收入,增强蚕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9年1月,资中县从西南大学引进果叶兼用人工多倍体新桑品种嘉陵30号进行扩繁及栽培示范。
该品种经过西南大学多年多点区域比较试验和示范推广种植,盛产期667m2桑产果量可达750kg,产叶量高达2000kg。引进该品种后,每667m2能增加蚕农养蚕收入1000元左右,桑果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两项共增收4000元左右,是一个高产优质果叶兼用的新桑品种,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农户可根据果桑的栽培密度、剪伐形式、肥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来调节桑椹和桑叶的产量,达到桑果与蚕茧双丰收,提高果桑的综合经济效益。该品种的引进,既有利于稳定蚕业基础,又有利于蚕农增收。
果叶兼用桑桑园周期短、见效快、单位面积效益高,当年嫁接即可投产见效。2009年是果桑嫁接第一年,每 667m2果桑产桑果90kg,为蚕农增收了900元。经过三年扩繁,已建成果桑基地33hm2,2011年桑果喜获丰收,667m2产桑果400kg以上(尚未到盛产期),收入达元3500元以上。打算经过三到五年时间以板栗垭乡红花片为重点,打造333hm2果桑示范基地为亮点,以带动全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目前资中县蚕业管理局已和资中县君子泉酒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金花红”桑椹酒,既解决了蚕农怕售桑果难的后顾之忧,又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业的综合效益,为推进全县蚕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今年底计划扩繁67hm2。投产后,仅桑果一项可为蚕农增收1500万元以上。今年5月,东兴区蚕桑局、自贡市荣县蚕桑站先后到资中县板栗垭乡考察新桑品种果叶兼用桑嘉陵30号。
成熟的桑椹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无机盐、七种维生素和16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还含有较高的花青素和黄酮,对人的眼睛、肝肾、和心血管有较高的保健作用,它具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通气血、利五脏、养颜、风湿关节痛等多种功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桑椹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桑椹酒、桑椹蜜饯、桑椹饮料等保健食品,制作出的果酱、果冻、果露饮料、果酒等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这些开发项目能增加附加值,从而达到实现产业增值,提高行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良种、良法是蚕农获得养蚕高产的重要科技手段。
2008年前,资中县蚕品种主要采用“7”字号品种,由于长期使用,品种特性退化,产量低质量差,农民养蚕效益低。为了增加蚕农养蚕收入。2008年秋,资中县在西充县蚕种场、隆昌县蚕种场引进了871×872、锦苑×绫州等优良蚕品种在全县推广,单产比“7”字号品种提高了5kg左右,蚕农的养蚕效益得到了有效保证。
桑品种直接影响桑园的桑叶产量。以前桑树品种主要有大红皮、黑油桑、小冠桑、湖桑等品种,产叶量低。为提高桑园的产出量,我县陆续引进了湘7920、嘉陵20号和果叶兼用新桑品种嘉陵30号。
创新带动科技进步,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兴蚕,是促进蚕农增收的重要途径。资中县蚕业局在科技兴蚕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养好小蚕七成收,大蚕发病小蚕感染”,小蚕饲养好坏,是直接关系到大蚕发不发病,蚕茧能否获得丰产的关键。小蚕共育具有降低蚕病暴发率,提高养殖效益、合理调节农村劳动力等优点。近年来,资中县蚕业局在板栗垭乡的金华村、向山村、天台村和陈家镇南岩寺村各建小蚕共育室1个,每年能共育蚕种5000张。在共育期间,为了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县蚕业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共育,专职负责共育室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防病及饲养技术指导工作,使各季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通过共育,小蚕生长发育比大面积提前了2~3d,蚕头保存率比大面积提高了5%,单产比全县平均单产提高了5kg以上,蚕农经济效益增加了15%。
近年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劳动力缺乏一直是困扰资中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减少劳力,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资中县把大蚕蚕台省力化饲养和熟蚕自动上蔟作为重点养蚕实用技术推广。
大蚕蚕台省力化养蚕技术具有一少(蚕病少)、二高(蚕茧产量高、质量高)、三省(省劳力、桑叶、成本)的好处,是一条多快好省发展养蚕的新途径。为把这一新技术推广落实,资中县蚕业局安排科技人员深入到蚕桑重点村社、养蚕大户指导蚕农搭建省力蚕台,全县搭建蚕台80000m2,使全县蚕农省力化蚕台使用面达到了50%以上。
蔟具的好坏和上蔟技术直接影响蚕茧质量。以前农村大多采用草笼、秸杆作为上蔟的蔟具和人工拾取熟蚕,蚕茧质量差,且费工费时。为了提高蚕茧质量,降低劳动效率,资中县大力推广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优良蔟具自动上蔟技术。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推广方格蔟6万片,塑料折蔟7万个,推广面达60%以上。蚕茧解舒率提高了10%,上车率提高5%。
经统计通过近几年先进的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每饲养一张蚕种可为蚕农增收节支120元,单产提高了3~5kg。
为了抵抗市场风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桑园复种指数,提高亩产经济效益,资中县改变以前的密植栽桑模式,采用宽窄行栽植模式,宽行2.67m,窄行0.67m,株距 0.5m,每667m2栽桑800株,实行“桑—粮”、“桑—经”、“桑—草—牧”等多种种植模式。在桑园中种植不影响桑叶生长而能增加收益的其他作物(如胡豆、豌豆、红薯、洋芋、蘑菇等)。在秋冬季套种耐低温的阳性作物如:莴苣、蒜苗、过冬蔬菜等;而夏季则充分利用夏伐后光强度,种植中温型早熟品种如瓜类、香菜、小青菜等。2009年、2010年均在板栗垭乡实行桑园间作示范6.7hm2,除养蚕外,667m2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通过桑园间作、套种示范,在全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蚕种蚕药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蚕农的养蚕效益。为了使蚕农用上放心蚕种、蚕药,资中蚕业局严把蚕种蚕药质量关,搞好蚕需物资的采购工作。工作人员坚持采购质量过硬、信誉度高的种场生产的优质无毒新蚕品种和有GMP认证企业生产的优质蚕药,对过期蚕药坚决报废,确保蚕农养蚕获得优质高产。到目前为止,全县未出现一起蚕种蚕药安全事故。
一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把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传送给蚕农,资中县蚕业局采取科技赶场、科技入户、开院坝等形式,对蚕农进行技术培训。近两年培训蚕农累计达10000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累计3万余份。
二是通过资中电视台《农民朋友》栏目和《林业简报》宣传蚕桑信息及养蚕先进技术。2009年到至今,资中蚕业局在资中电视台《农民朋友》栏目举办蚕桑专题讲座共15期,在《林业简报》和党政网上刊登信息300余条。
资中县蚕茧市场在2007年前一直较为混乱,收购主体多,造成不利于蚕桑生产发展,2007年底县政府把县内蚕茧管理职能划归蚕业管理局。为进一步理顺蚕茧收购市场秩序,2008年成立了资中县蚕业协会,协会制定了蚕茧收购管理办法和行业自律公约,建立了行业自律保证金制度和协会会费制度,建立了资格准入,违规告诫,违规处罚等制度。通过两年的整顿全县蚕茧收购价格明显稳定,收购秩序明显改善,收购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蚕农、收购企业和缫丝企业共赢的局面。
今年蚕茧价格市场回升很快,2011年5月30日,县政府召开全县春茧收烘会,对今年春茧收烘作了具体安排,并在收茧期间组织县蚕业局、商务、工商、物价、林业公安等职能部门深入各收购企业进行指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收购上坚持“三统一”(即统一开称时间,统一价格水平,统一质量标准),努力实现“三个保证”(即蚕农收入有保证,茧站利润有保证,原料质量有保证)。今年春蚕喜获丰收,蚕农收入超预期,张平收入达1000元以上,大大提高农民养蚕积极性。
工作还在继续,2011年资中县蚕业局将以“稳步发展,巩固提高”为指导思想,以提质增效为蚕桑科技工作的出发点,以抓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为主要措施,以切实增加蚕农收入为目的。2011年资中蚕桑产业化收入计划达2亿元,全县蚕农养蚕收入计划达1.2亿元。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迎来资中蚕桑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