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逻辑下的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悖论

2011-08-15 00:49沈秉梅张俊
关键词:消费主义异化马克思

沈秉梅,张俊

资本逻辑下的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悖论

沈秉梅,张俊

消费活动是人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行为,是人的生命存在和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社会,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在扩大再生产的同时想尽办法来扩大人们的消费。消费主义盛行,异化消费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障碍。应该大力提倡合理消费、绿色消费,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资本逻辑;消费;异化;消费主义;生产

消费首先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但消费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同样是一个哲学研究的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1]全面发展的个人应是生产者和享用者的统一,人应该既会劳动又会享受,既会生产又会消费。而在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社会,资本为了实现其增值目的,在扩大再生产的同时,又必须想尽办法来扩大人们的消费。消费主义在资本支配的现代社会开始盛行,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这种不合理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

一、马克思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是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同时,人是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2],而消费活动正是满足人的需要的行为。人作为社会存在物,首先应要通过消费满足自己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资料的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资料不断得到满足,从而通过消费追求精神文化、教育服务发展资料的需要,“有理性、自由意志,追求人生幸福”也成为“人的本性”[3],为人的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同样,人通过消费也可以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正如生产劳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一样,消费同样体现人的本质。消费一旦失去作为人的本质和发展的体现的深刻内涵,它就必然演变为人对物品的肆意掠夺和耗费。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而经济的增长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支撑,是推动人的自由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理论来源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对消费的讨论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全部的个人消费包括“工人的个人消费和剩余产品中非积累部分的个人消费”[4]96。工人的消费主要用于满足最基本最底层的生活和生存资料,而资本家的消费除了满足必需的生活资料外,还包括满足享受的奢侈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劳动力分工更加精细,作为主体的劳动者越来越被一种异己的力量所控制,出现了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生产和消费链条发生断裂,工人不再直接生产自己需要的物品,而必须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交换工资,然后去消费。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现在却变成了一种支配人的商品。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的大规模扩张引发了大规模消费,产品的商品化有力地扩大了物质商品消费的范围。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马克思关于异化社会的论述和批判成为消费与消费社会研究的理论前提。

二、资本逻辑下消费主义的盛行

资本逻辑即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只有获取剩余价值,追求利润才能得到保证,而资本的再生产也可以持续进行,这意味着资本必须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在资本扩张的基础上必然会导致消费品规模的扩张。正如马尔库塞所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建立在大量消费所产生的商品的基础之上的。消费主义正好体现了这种消费至上,“鼓吹在大众生活层面上进行高消费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本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一种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却沦为仅仅是谋生和获利的一种手段,是极其枯燥乏味的。由此,人们在自己的“类本质”中无法获得乐趣,为摆脱这种异化,劳动者只能越来越依赖于消费,到吃喝玩乐中去体验生活乐趣,寻找自我价值。马克思在对异化进行批判时指出,吃喝玩乐本来只是动物的技能,而人却在享受。“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6]劳动的异化进而导致了需要的异化,将人的需要仅仅困于物质层面,追求物质成为人的唯一需要。消费主义的盛行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为摆脱这种异化的一种体现,资本为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使人们的劳动依附于庞大的经济体系,从事一种单调乏味的而又缺乏自由的劳动。因此,人们就把消费作为自我满足的一种手段,把消费作为人生的唯一乐趣,把消费作为补偿这种劳动痛苦的唯一手段。消费主义超过了人的社会的、心理的合理需求,表现为一种不合理消费,即异化消费。

(一)消费主义的表现

异化消费主要表现在消费背离了其满足人的必要物质生活需要的初始意义,而成为满足人的奢侈和享受欲望的一种目的。在对消费品的消费中,“主要不在于满足实用和生存的需要,也不仅仅在于享乐,而主要在于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力、地位和身份。因此,这种消费实则是向人们传达某种社会优越感。”[7]

首先,消费主义表现为使用价值与符号价值的颠倒。消费在本来意义上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实际需要的一种满足,由此决定消费活动在本质上是追求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但在异化消费的影响下,人们除追求使用价值外,又附加了体现身份、地位等的符号价值,而后者的价值远远大于前者。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而是出于追赶时尚、显示身份、炫耀阔气等,如购买名牌。人们消费的不再是物,而是物所代表的符号。如人们购买衣服时,衣服的使用价值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的牌子所赋予的面子。总体而言,人们的吃穿不再是为了温饱,而是为了获得一个受人尊敬的外表。正如鲍德里亚所说,现代消费已经脱离了消费者个人使用的领地,而开始进入到符号消费领域,人们所消费的不再是产品而是符号。“如果我们有理由来使用这个字眼来谈论当代社会,那不是因为我们吃的更好、吃的更多、吸收更多的影像和信息,也不是因为我们有更多器具和无谓的发明可以使用……如果消费这个字眼有意义,那么它更是一种符号的系统化操控活动,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8]

其次,消费主义归根到底还是表现为目的和手段的颠倒。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链条中,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消费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行为,而不是目的。“生产为消费创造的不只是对象,它也给予消费以消费的规定性、消费的性质、使消费得以完成”;“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在客体方面,而且在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生产的”[9]34。生产决定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动力。如在未生产出刀叉之前,人们为解决饥饿而用手撕肉,而当生产者生产出刀叉后,消费者是用它们来切熟肉。但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再是一种手段,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消费成为了目的,而生产成为了手段,人们的消费方式决定了生产者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对象。人们生产出的产品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存在,而是为了满足消费而存在。人们的奢侈消费、时尚消费促使商品生产者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须生产大量的奢侈品,从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消费主义导致生态危机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相应取得巨大进步,从而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消费主义使消费成为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因此,社会的发展最终也落脚于消费力的提高上,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大量的消费、大量的废弃物并存的现象。在奢侈消费欲望的刺激下,人们忽视人与自然的共生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捕杀珍稀动物上餐桌、开垦耕地建别墅、高耗能高污染汽车的大量生产等,推动人们去无限度地开发、耗费自然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使环境和生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这种危机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的生存,生态的破环使人类逐步丧失自身发展的空间场所。

三、消费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背离

人的全面发展,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的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4]37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人作为消费的主体,消费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必然再生产出自身,因此,人如何进行消费就必然再生产出怎样的自身。消费主义主要提倡通过人的物欲的满足来实现人的幸福,使人丧失了主体性、独立性,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甚至人与其自身错位,使人的全面发展出现了扭曲。

(一)消费主义导致人的需要的背离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多,无限多样的性质。首先是通过生产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待人的基本生存得到保障后,人们的需要主要是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需要。因为只有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才能锻炼、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这样人们才能在更多领域去自由地全面地提出、实施和满足人们的其他需要,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的最高的需要。时尚生活和超前消费,不仅使得日常消费品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而且资本能够大规模地进入到消费品生产领域,深刻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使得人们不再以“需求”为尺度进行消费,而是以潜在的“欲望”为导向建构自己的消费。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人都是有欲望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欲望却展示出迄今为止最大的可能性空间。人的欲望的不断膨胀促使人到消费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变成了为消费而消费。

(二)消费主义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

“人的存在既然是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人的发展也就必然现实的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10]218因此,人的发展取决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消费主义导致人为单纯的追求欲望的满足,助长了自私和利己主义,削弱了与他人和群体的关系。一方面,人际关系的淡漠,促使人们将情感投向物和消费品;另一方面,对消费品的热情,削弱了人际交往的技能和人际情感,使情感沟通的圈子越来越小,人与人的关系逐渐疏远,亲情、友情出现淡漠。

(三)消费主义导致人的价值追求的迷失

人们进行创造财富的生产活动不是为了消费与享乐,真正的目的应该是追求人的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历史的最终目的,必须有待于将财富从“享乐”意义提升到“生产”意义,即把生产作为目的。“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相异化的普遍性的同生,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9]112在消费社会,生产实现了个人能力和个人关系的普遍性提高,但是人们生产的目的却是为了消费,人们满足客观上的需要转变为满足主观上的欲望。“仅仅供享受的、不活动的和挥霍的财富的规定在于:享受这种财富的人,一方面仅仅作为短暂的、恣意放纵的个人而行动,并且把别人的奴隶劳动、把人的血汗看做自己的贪欲的虏获物,所以他把人本身,而且也把自己本身看作可牺牲的无价值的存在物。”[11]因此,对物质的欲望和享受成为人生的追求,但人们在普遍追求物质欲望和享乐的同时,精神上出现了空虚。

(四)消费主义阻碍人的自由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个人能力和个人关系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的发展,那么这种发展必然成为个人“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而,“人的自由发展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和最终目的”[10]224。消费主义使人越来越依赖于消费,反而阻碍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现代社会,商品更容易获得,因此也更容易支配人们的意识。为扩大市场,增加消费量,为确保更多的人购买商品,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消费者的意识当中,它们遮蔽了真正的人的需求。广告、电视、媒体等以最快的方式渗透到人的消费生活中,并且形式变化极快。虚假广告、奢侈品推销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人成了一种消费工具。从表面上看,人的消费是自由的,只要拥有货币,就可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实际上人们的消费方式受广告、媒体等的控制。因此,在异化消费的条件下,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所谓“自由”选择,并不是真正自由的表现,而是处于一种无形的控制之中。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真正全面的个人应是实现人的能力、价值等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社会,消费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因此,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应该扬弃消费主义带来的这种异化。尤其是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应大力提倡合理消费、绿色消费,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提升。

[1]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6.

[2]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9.

[3]马克思.资本论: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毛世英.消费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冲突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

[7]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00.

[8]尚·布希亚.物体系[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22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4.

C913.3

A

1673-1999(2011)15-0010-03

沈秉梅(1987-),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1-05-26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异化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Film review:WALL·E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