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理念与和谐城市构建论析
——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

2011-08-15 00:49:04饶苗苗
关键词:宜居城市铜梁宜居

饶苗苗

“宜居”理念与和谐城市构建论析
——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

饶苗苗

重庆将“宜居”的标准定义为“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繁荣和谐”的山水之城。介绍在“宜居”理念指导下的和谐“铜梁”建设成绩,分析了构建“和谐铜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构建“和谐铜梁”的对策。

宜居理念;和谐城市构建;和谐铜梁

工业革命后期,相关学者就开始关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英国的霍德华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芒福德在城市规划中重视以人为中心[1]。随之一场伴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生活不断提高的城市规划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期间提出了人本主义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作为指导思想。而在国内有关此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涉及这一领域的是吴良镛,在其代表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对人居环境进行了理论及实证调查研究。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把“宜居”作为城市规划发展的一种理念和目标,此后,“宜居”概念引起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广泛关注[2]。重庆积极响应国家“314部署”,2008年7月,中共重庆市委对城市的未来发展作了全面规划,提出了要“着力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奋斗目标[3]。

尽管国内外对“宜居”城市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各地区建设的“宜居”城市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有一个共识: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及人们普遍追求的理念,对各地的实践仍然具有普遍适用性。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普遍开始重视宜居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建设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观念的提升,是城市建设目标质的飞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宜居”理念指导下的和谐“铜梁”建设

从12年前的城区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万人的小城扩展到现今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的渝西重镇的县城,并计划在2012年达到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2020年实现60平方公里、60万人口的建设目标[4]。2001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2年获得“重庆山水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等荣誉称号[5]。在县委县府的带领下,近两年来,铜梁以重庆定义的“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繁荣和谐”的山水之城作为“宜居铜梁”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以建设宜居乐业的生态园林中等城市为突破口,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和谐城市构建的序幕,开启了自己的“铜梁节奏”,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

(一)城市住房满意度得到提高

小区环境最好的要数世纪阳光了,该小区的中庭面积大,修有假山、水池、篮球场、装有多种健身器材,还有幼儿园,以满足居民休息、散步、运动、健身需要。有足够的绿化空间,草地和各种树木接近住宅区,使住者推窗就能见绿,时刻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因此,在满足中高层收入者需求的同时,建设了普通商品房、廉租房(先后建设6期廉租房,建成面积达2.5万平方米),在统筹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巴渝新居”,目前推广率达到50%,切实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

(二)城市环境舒适度得到提高

良好的生态、宜人的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是否具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铜梁县立足“生态”建设宜居城市,实施“青山”、“碧水”、“绿城”工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2006年起,陆续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若干;2008年又开始专项整治锶盐企业,再次对造纸企业进行督查,渝鑫造纸厂因检查不合格而被关闭。综合整治巴川河、小安溪和淮远河,增建污水处理厂,提高居民用水质量。近一两年,政府下大力气进行整治,有了明显的改观;自2008年以来,先后投入1.4亿元,对城区所有道路进行了“白改黑”,对县城以外延伸到镇上的主干道也进行了彻底修护和“白改黑”,从而使道路变得更宽阔、美观,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快速。

(三)市民出行便利度得到提高

不管是从经济发展需要考虑,从城市长远规划出发,还是为了市民更加“宜居”,铜梁县都非常重视城市道路建设。2009年,完成“村道畅通”、“30分钟铜梁”和“城区快速通道”三大工程建设,年底全县269个村都将建成水泥公路,除重庆主城外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目标[6]。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铜梁视察工作时,也曾感叹铜梁县的几条大道“修得好,档次高,很多地市级城市都未必有这么好的道路”。如今的铜梁,成为名副其实的渝西交通枢纽,高速路和二级公路的改道、扩建和美化使得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心情更加愉悦。

二、构建“和谐铜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两年,铜梁县在“五个重庆”建设的战略规划和宜居理念的指导下,大上基础设施,可谓较成功地打造了“宜居铜梁”、“和谐铜梁”的外部形象。社会秩序、文明风尚、社区文化、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以及市民文化休闲活动作为一个城市灵魂与内涵的展示,是城市的“软件系统”,铜梁在这个层面的建设还有可待改进之处。

(一)构建“和谐铜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弱势群体还未得到全方位保障。铜梁在城区建设过程中,许多镇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建成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商品房、廉租房、街心花园等公用设施,大量有条件的农村人口也陆续迁入城镇。但是,原城镇居民,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弱病残、大龄下岗职工,还未得到全方位保障。

(2)市民还未完全认知“宜居“意识。铜梁的环境卫生设施已经比较完备,绿化工作也是规划有方、管理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城市街道仍可见乱扔垃圾、广场公园里践踏草地、采摘花木,破坏公用健身器材的现象也有一定的普遍性,麻将和扑克牌在市民的休闲生活中占很大比重。

(3)社区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居住环境的改变,从昔日开放的乡村文化发展到如今较为封闭的城市社区文化,邻里关系失去了往日的亲密融洽,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这显然是与“宜居“理念相背离的。

(二)构建“和谐铜梁”的对策

在社会转型期的城市构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上述一系列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针对铜梁县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加大政府扶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住房制度。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住房制度,政府应当积极转变职能,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在政策上应倾向低收入阶层,通过规划进行平衡和引导,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其次,对于下岗工人的住房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比如可建立经济适用房土地储备和供应机制。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收购储存一部分土地,或以法律手段将闲置土地依法收回,以及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开辟新的经济适用房用地等措施进行土地储备,同时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用地,采取行政划拨优先供应土地的方式,免除各种行政事业收费,降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价格,以此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应体现在对那些弱势群体以及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果一方面是大量无房居住的人群,而另一方面则是超越了他们支付能力居高不下的房价,这不能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长远来看,随着铜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整体的宜居标准也会相应提高,但唯一不变并且应逐渐强化的是宜居标准最本质的内核——人文关怀,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2)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强化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和谐“宜居“城。以往由于城市公共设施不完善,市民的业余时间一般是在电视旁、牌桌边度过,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引导居民积极休闲、或健身、或娱乐、或赏景,从而改变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以迎宾大道为例,路面“油化”后,两侧人行道上人流如织,人民公园开园以来,每晚约有4 000人次参观散步。增进了市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家中“走出来”的市民,相互问候,一起聊天,加强了交流增进了感情。市民在相互交流接触中,受“从众”和“攀比”心理的影响,消费行为也慢慢发生变化,玉泉公园外的夜市就异常热闹。通过这一措施,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这种文化娱乐方式很具代表性和借鉴性。政府和社区领导应积极鼓励市民借助公园、广场、体育馆等提供的场所,积极参与唱读讲传活动,人民公园、雪庵公园、明月广场、玉泉公园等地也应充分利用起来,如“广场卡拉OK”、“坝坝舞”等群众文化活动;藕塘湾、金龙体育馆也应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各类庆典活动、玩舞“铜梁龙”、开展唱红歌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振市民的精气神。从长远规划来看,下一步还要深化对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广泛借鉴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不懈地抓好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增强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和谐“宜居”城,铜梁人是和谐“宜居”铜梁的享用者,也是建设者。在建设规划中更多采用公开征集市民意见的方式,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到美好家园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强调城市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自觉地规范各种社会行为,为美丽家乡的和谐建设注入鲜活的人格魅力。

(3)充分发挥市场运行和政府监管的双重导向。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从住宅、社区到城市各个层面的高质量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需求。他们不再仅满足于有房子住,更重视社区环境的生态化、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和邻里关系的和谐性,以及城市宏观环境的宜人性等[7]。在供求机制下,各种经济要素和资源开始向与宜居城市建设有关的行业转移,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注重生态型住宅的设计和良好社区人居环境的创建,以满足居民的高层次生活需求。从这个层面出发,政府应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在城市划分中,社区作为城市的一个基本单元,整个城市的和谐“宜居”自然离不开每个社区建设的功劳。在规划建设环境优美小区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发挥社区组织,主要包括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以及业主自发组织的委员会等机构的实际作用。社区组织可通过开展各种贴近日常生活的活动来宣传和谐社区文化,引导市民开展积极健康的娱乐休闲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娱生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从而使居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增进彼此的理解,形成生动活跃的邻里关系。

高品质的生活是人们的共同向往和追求。要实现“宜居铜梁”的目标,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做到生活质量、城市特色并举,才能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铜梁之路”。

[1]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1996(1).

[2]张文忠,尹卫红,等.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

[3]陈兴锐.加快“五个重庆”建设,实现城市科学发展:“五个重庆”发展目标述要[J].重庆行政,2009(3).

[4]马洪平.铜梁:高水准建设宜居城市[J].新重庆,2009(12).

[5]魏寿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造扩大开放平台[J].新重庆,2008(9).

[6]赵武强.科学发展:扎实推进“五个铜梁”建设[EB/OL].http://cqqx.cqnews.net/qxzt/gzmstl/tlz/201001/t20100111_3966871.htm

[7]李丽萍,等.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2).

F921.1

A

1673-1999(2011)05-0076-02

饶苗苗(1985-),女,重庆铜梁人,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思政部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文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2010-12-17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铜梁宜居
铜梁:美丽乡村扮靓龙乡大地
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 16:24:34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5:58
宜居的海底城市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六项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宜居大化
宝藏(2018年11期)2019-01-15 03:46:08
对标对表 务实重行 扎扎实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铜梁大地上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中亚信息(2016年6期)2016-08-12 01:46:26
宜居星球
太空探索(2016年2期)2016-07-12 09:57:27
铜梁农村综合广播信息工程方案与实施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