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岩
美国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路径分析及其启示
王 岩
美国利用一定的教育手段,成功地实现了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其明确的价值理想、群众性的基础、内隐式的教
育手段等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美国;核心价值观;构建路径;启示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与趋势以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又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1]。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问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成为当今的热点。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核心价值观构建中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美国在短短两百多年时间内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这不仅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相关,更与其价值认同对社会整合的作用密切相关。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内生型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基于原始的自发状态产生的。美国建立国家以后,在自发的状态下,统治阶级采取有意识、有目的的手段构建、强化了核心价值观。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原点在于1766年的《独立宣言》,马克思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这个宣言是美国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它的核心思想是个人主义,并以自由、平等、博爱、节俭勤奋、机会均等、自力更生、容忍异己、讲究实效等形式表现出来,美国人在美国梦的召唤下,积极开拓,努力进取,实践了美国人理想中的梦想。
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宗教传统价值教育为主渠道进行的,在其形成、确立过程中,宗教传统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以宗教传统价值观教育为主渠道渗透美国核心价值观
美国对宗教的重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美国的国歌有“上帝保佑美国”的歌词,美国总统就职,要手按《圣经》进行宣誓,国会参众两院的每一届议会都是由国会牧师主持的祈祷进行的。美国军队中有随军牧师,教会学校随处都有。可见,美国的政治、文化等方面无不与宗教密切关联。正如美国学者威廉·伊塞尔所说的那样:“美国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国家,又是现代国家中宗教性最强的国家。”[2]
1998年,美国出于自身扩张上的政治需要,国会通过了《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该法律避开了美国国内的宗教属私人领域的问题,用于美国的外交事务和推行它的政治、人权、宗教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其实质就是要用美国的政治、人权、宗教干涉别国的内政,让其他国家与美国一样信仰其宗教和政治制度。由于美国国教、美国人不仅可以自由地信仰宗教,而且可以自由地成立宗教组织,造成美国的教派组织和宗教活动是世界上最多的。美国的宗教,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信仰对象的国家宗教、政治宗教,内核是政治,外表是宗教,政治是目的,宗教是手段[3]192。
(二)美国宗教传统教育在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作用
美国民众对宗教一直持有较高的比例,在2002-2003年的一项系列调查中,有57%-65%的美国人认为宗教信仰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但美国的宗教传统教育并不是倡导让宗教成为主导价值观,而是牢固树立政治的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宗教传统教育只是为政治主导服务的手段和方式,它是从属于政治主导地位并为其服务的。美国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思想是个人主义,美国人在美国梦的感召下不断开拓创新,美国的宗教传统教育顺应这一主导价值观,积极推动宗教传统教育为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美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基本原则,这样从根本上确定了政治的主导地位和宗教的从属地位。同时,虽然美国的宗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是无论何种宗教的教义、教规,它在宣讲、解读时都力求与美国的主导价值观的一致性,美国的公民宗教形成了一股强大而广泛的力量,成为了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根基[3]193。
美国一贯倡导的实用主义是利用宗教传统教育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动力因素,美国人的美国梦激发了无数美国人的创造与开拓的激情,在美国梦的感召下美国人不断开拓进取。然而,美国人并不是整天生活在美国梦的梦幻之中,他们着眼的是现实问题,实用主义是美国人一直坚守的重要处事原则,这一原则也是美国人利用宗教传统教育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宗教传统教育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美国人为达到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这一手段是美国人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
(三)以品格教育为突破口内化美国核心价值观
如果说美国的公民宗教是美国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那么,美国的品格教育就成为美国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美国着眼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利用道德教育和品格教育的方式,将美国的主导价值观融入其中,让青少年在品格教育中不知不觉地接触、学习、认同美国的主导价值,在美国宗教传统教育的熏陶下,美国的品格教育和宗教传统教育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合力推动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发展。
美国最初提出品格教育是针对美国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衰退、极端个人主义等问题,是批判当时学校盛行的道德发展理论和价值澄清模式。在品格教育的发展中,美国的统治者们看到了品格教育在实现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于是,将美国的主导价值观也融入品格教育的内容,青少年在接受基本道德观念的过程中也接受了美国的主导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的品格教育中的主导价值观的内容和所占据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美国品格教育者强调以美国核心价值和美德来内化美国核心价值观,解决美国社会价值冲突,强调以各种活动、示范、阅读等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美国品格教育的批判——倡导期。品格教育在美国中小学回归与复兴的重要标志便是各种课程计划和评估计划的大量涌现。威廉·贝内特于1985年发起了蓝带认证计划,这是当时美国教育部推行的一项小学评估计划,评选的标准就是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技巧和学科知识基础,并且在品格、价值观与伦理判断上有着突出表现,从这里不难看出,美国的品格教育不仅重在考察学生的品格,更重要的在于考察学生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念,美国的主导价值是否成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若干品格教育组织成立及其活动开展的情况可以得以再次证明。“1992年7月,约瑟夫伦理研究所在科罗拉多的阿斯彭举行了一次会议。与会者提倡一套共同的价值观,试图超越文化、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界限。会议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儿童和青少年的广泛参与来倡导一套共同的价值观。”[4]4“1996年Phi Delta Kappa国际组织建立了 ‘价值主导学校联盟’。该组织旨在使学生和教师对一些道德价值形成积极的信念。该组织已经使许多高中开始培养学生好学、诚实、合作、服务、自由、负责和礼貌等品质。”美国政府大力支持公立学校实施品格教育。1996年,克林顿在该年度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大力倡导品格教育,他要求所有学校都实施品格教育,教导良好价值观,培养良好公民。小布什上台后也大力支持品格教育,他的教育蓝图《不使一个儿童落后》中有一条专门提及“加大品格教育的资助力度”[5]。我国学者魏贤超回顾了美国道德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他认为美国传统道德教育具有三个特征:在目的上,让学生接受和形成特定的习俗、社会所特有的固定不变的道德价值观念及其所推崇的道德行为习惯;在内容上,是一些相对固定不变的道德规范和美德;在方法上,运用说教、规劝、训诫、问答教学、榜样、培养习惯与美德等灌输性方法[6]122。
美国作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典型性代表,由于它建立之初的复杂性和民族形成中的多样性,这给美国构建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美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却成功地建立并较好地发展了核心价值观,这一主导价值受到来源多样的民众的广泛认同。美国现代化进程中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确立、发展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确立明确的价值理想
美国人在美国梦的理想目标激励下逐渐形成了对主导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国家在创建之初就已经汇聚了创新精神和探险精神,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怀揣着美好愿景的人们纷纷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从表面看来,美国梦是一个虚幻的词语,并没有现实的、具体的载体,但美国梦在美国人心中代表着一种创新与开拓,代表着个人价值的实现。在美国梦的激励下,人们努力创新、积极进取,全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也塑造着美国的主导价值观,这一价值理想推动了美国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探究其成功的原因在于: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人们来自世界各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尽相同,甚至完全对立,如何实现美国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美国从个人主义价值观出发,通过调动每个人内心中渴望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美国人提出了“美国梦”的口号,美国梦实现了国家主导价值与个人主义价值的有机契合,每一个美国人的热情都被激发出来,美国的主导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同与拥护,美国梦的价值理想推动了美国主导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对我国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发展离不开价值理想的引领作用,共产主义是我们期待实现的最高理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的阶段性目标,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激励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被统一到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上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会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二)基础性的群众教化
美国的宗教信仰政策为美国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基础性的教化作用。实用主义是美国处理宗教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美国人信仰宗教的比例较高,这除了美国人对宗教的传统意识之外,美国政府实施的宗教信仰政策也是重要原因,美国虽然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是,美国坚决反对宗教对政治的渗透,绝不能危及政权,宗教是为政治服务的,美国人几乎都有自己信仰的宗教,政府协调了宗教的教义、教规与主导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使宗教的价值取向和功能与主导价值观相统一,突显出宗教为政治服务的功能,这一政策在美国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确立是非常明显的,在全民范围内推动了主导价值观的确立。我国在构建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对爱国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具有广泛性,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与我国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完全一致的,在全民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确立发挥了基础性的教育作用。
(三)内隐式的教育手段
美国在确立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更多地是采取了内隐式的教育手段,这一教育方式将主导价值观内隐到各式教育主题当中,使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中增进对主导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美国的品格教育就是内隐式教育的典型,品格教育是美国的一种通识教育方式,品格教育本以注重学生品格的养成和道德规范的认知为主,实际上,美国在大力强化学生的品格教育过程中,政府有意识地将爱国主义等美国主导价值观融入其中,不仅成为品格教育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品格教育内容中的重点,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在接受有计划性的品格教育,这样在一个相对长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主导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具有易接受性,教育效果明显,相对显性教育而言,内隐式教育更加具有优越性和实效性。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加强显性教育的力度,直接提出主题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这种直接的方式在确立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显性教育往往给人一种简单式的说服教育的感觉,使人对教育的目的性产生抵触情绪,而一些内隐式的教育方式能够在和风细雨式的教育中起到教育作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可,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贾英健.多样价值观态势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J].山东社会科学,2002(1).
[2]可非.美国:最有宗教情怀的世俗国家[J].世界知识,2006(9).
[3]郑永庭,江传月.宗教影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郑富兴.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品格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袁桂林.本届美国政府教育改革计划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1(6).
[6]魏贤超.现代德育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D503
A
1673-1999(2011)13-0021-03
王岩(1976-),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学生处讲师。
2011-04-08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研究”(2010ZY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