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秋兰,余文龙
(长沙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3)
浅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可持续发展*
喻秋兰,余文龙
(长沙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3)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大学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改变观念,营造环境,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教育教学系统,并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体系,才能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10年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增长,满足了学校规模迅速扩展的需要,但在谋求快速发展同时也走上了一条反生态之路。可以说,校园生态文化伴随着高校的发展和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变迁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现象与不良倾向,而作为高校现代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急须构建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以适应自身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可见,探求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可持续发展关系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生态是现代科学的一个概念,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的状态,包括生物的生存条件、相关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谓生态文化就是指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文化的内涵包涵了人的价值观念根本的转变这个重要内容。因为生态文化内涵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一般包括校园设施、建筑布局、人文景观、教学设施和手段等;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决策机制、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等;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浓郁深厚的大学精神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化,并产生经久不衰甚至伴随终生的影响力。这些文化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一个学校的校园生态文化系统。校园生态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影响校园内每一位师生的思想、感情、心理、性格和行为,并且凝聚成精神的力量,作用于人的心灵,促进人的观念的转变,激发人们自觉投入到可持续发展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激励人、教化人、培养人的目的。因此,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来促进各个生态因子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生态文化,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共同推动21世纪大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可持续发展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可以说,建设好校园生态文化是当今大学面临的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21世纪的校园似乎已很难成为学子的乐园、精神的殿堂,特别是大学。那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渗透进入了曾经的象牙塔,带来了人文精神的衰退、学术品格的变质、学术个性的受扼、创造力的匮乏以及道德约束的松弛等现象,都尽显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不和谐。这些不和谐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该大力倡导营建校园生态文化。构建起校园生态文化氛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样可使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是实现大学校园人际和谐的现实需要。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和谐校园建设,它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建设一个健康向上、和谐发展、安定有序、心情舒畅的环境,使得师生们在高校这个大家庭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可见,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既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需要。第三,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即能够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隐于具体的、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从而能够培养出具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创造能力的人才。在校园生态文化的创建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大学生智力发展,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优美整洁的校园,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都会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因此,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21世纪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大力倡导营建大学生态校园,为新世纪大学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可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
校园生态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实现育人的功能。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就必须切实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1.建立新的校园生态文化观,营造浓郁厚重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吴启迪同志曾在一次讲话中谈到,21世纪的大学应该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社会、经济、环境效应达到高度统一。这就是说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关键是建立一种生态文化观念。我们也知道,生态文化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如果大学能营造浓郁厚重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广大师生就必然能耳濡目染深受教育,并养成终身不忘的好习惯。有了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例如校园乱扔垃圾的问题、浪费水电的问题,可以说80%是观念和管理的问题,20%才是技术的问题。如果意识淡薄,管理不好,就会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只有让我们的每一个师生都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才能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生态校园,培育持续和谐、共同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校园文化,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自然环境和设施、教学、科研、生活的物质条件。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生态建设,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园的作用,又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广大师生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熏陶,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功能与作用。因此,高等学校要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弘扬大学精神融合起来,注重发挥学校物质设施对大学精神的传播功能。要合理划分、赋予校内各个区域的基本功能,调整布局,优化组合,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的建筑要充分体现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要使全部的建筑群体与环境之间达到整体和谐,所有建筑应该体现功能合理、简洁明快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再赋予大学校园包括楼堂馆舍等在内的所有硬件设施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出校园环境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之功能。建设校园生态环境的目的,就是要以促进自然进化的原则来建设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文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建立符合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教育教学系统。大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它是一个包含人、自然和环境在内的复杂的系统。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生态环境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生态化的教育教学系统,大学是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如何建立符合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教育教学系统呢?首先,是要建立一种体现生态观念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对话和谐、关系和谐,再加上情感能够得到充分的交流,这样就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终于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教学氛围,让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充满平等的、自然的对话和互动的过程,让课堂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激情与个性的开放式课堂。其次,要建立一种生态课程观。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还应该是知识学习与利用的工具;它所反映的也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反映了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应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它的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让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课程体系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要体现跨学科的综合化发展,要重视课程的网络建设、数字化建设,着眼于知识的发现与运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眼界。只有建立这种生态化的教育教学系统,校园生态文化才有可能建设起来,大学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立符合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体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同样,良好的新型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体系也是一个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大学这个组织系统中,它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就学校而言,首先,要狠抓教风建设,要突出教学改革的生态化进程,形成一个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多样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思维方式多样化、学科建设多样化的绿色教学改革格局;其次,须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着力培养和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勤学务实、敬业创新的治学氛围。再次,全体师生员工要以生态文明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应充分认识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以开放、动态和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建立起科学发展观和终身学习观。这样,方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发展了,大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大学持续发展的要义所在。
总而言之,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可持续发展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建设好校园生态文化是当今大学面临的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当今处于高速发展中的高校,必须树立全新的校园生态文化观,营造一个浓郁厚重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师生一道努力培育持续和谐、共同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
[1]黄百成,张保伟.略论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M].湖北社会科学,2005,(5).
[2]贺旭辉.论21世纪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4,(12).
[3]熊庆年.校园生态与新世纪的大学理念[J].高教探索,2001,(1).
[4]闫爱敏.注重生态文化,构建和谐校园[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9).
[5]覃逸明,吴文亮.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构思[J].高教论坛,2003,(1).
(作者本人校对)
G47
A
1008-4681(2011)06-0132-02
2011-10-12
喻秋兰(1962-),女,湖南宁乡人,长沙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学校管理、音乐教育与创作。余文龙(1967-),男,湖南望城人,长沙大学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高等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