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佩民
(临沂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东 费县 273400)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生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发展的“动态生成课堂”的建构及实施。但是对大多数专业教师来说,也只是感觉到“动态生成课堂”体现了新课程的众多核心理念,对自己建构这种课堂从何入手却感觉非常茫然,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为此,本文给出可发展的“动态生成”数学课堂的建构视角及实施策略,当然它不是一个固化的模式,而在于推广普及一种教育新理念,以期为教育大众提供一些启发与参考。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课堂教学应是人物、行为、心理、环境等因素联系、发展、和谐、共生的的课堂。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理论为我们确立了建构可发展的“动态生成”数学课堂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发展”。
(1)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已经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非理智的)不包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即生活化数学。
(2)关注学生个性学习方式的发展是关键。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是不一样的,它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具体学习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又源于数学学科的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适用性,所以说数学不是知识性的学科,而是思维型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重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能使他们学会学习策略。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发展个性的场所。
(3)关注师生关系互动和谐的发展是灵魂。课堂教学中,师生组成“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将自身的主导性与工作的创造性、挑战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综合反馈各种信息,随着课堂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步骤,大胆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从而促成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创造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在反思、研究、学习和创造中得以成长。从而生成了师生互动、沟通合作的可发展的动态课堂。
从系统的角度,任何的做法,都不足以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但是对教育大众来说,有时旁敲侧击、蜻蜓点水则具有极大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
(1)以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为平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在:①最大限度地贴近了数学生活化,增强了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视野,变革了教学方式。②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使得学生主动吸取知识并付诸生活实践,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调控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是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彻底变革。③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情感、意识和能力和价值观等素质将在这一动态课堂中得以生成。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使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巨变,这种整合的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2)以“沙龙”式教学片段融入为契机。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应该是把学生不具备的或欠缺的内容,从教材及生活中整理、挖掘出来,让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数学。新理念下课堂应该是和谐、情趣、交流、合作、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沙龙”式教学片段的融入正是在这些全新的理念下应运而生。
有学者称: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将孩子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这些观点都表明“沙龙”式教学片段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学习。大大拓宽师生的知识、思维和情感空间。正是在“沙龙式,又不同于沙龙”式的片段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争论、质疑,获得沙龙式的轻松、活泼、愉快、和谐的浓厚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个性学习方式的生成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新理念下的可发展的动态数学课堂的建构的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
(3)以人文教育的有机渗透为动力。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数学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深入挖掘,整体规划、整合,根据教学实际,找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育人氛围,让人文教育“看得见,摸得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富有成效。
通过数学史料中数学家数学探究活动的严谨与艰辛,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还要注重学习教学新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真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4)以教学反思,完善课堂为延伸。反思,是思维状态,是生活态度。反思对学生来说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对教师而言是教师自我剖析、少走弯路、省时省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捷径。反思不仅仅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省和知识能力的重构,也不仅仅是指教师对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完善;它是师生个体学习方式的养成进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提高问题意识,优化思维品质的富于挑战性的历程;它是师生共同促进动态生成课堂完善发展、重构、再完善再发展的过程;也是动态生成数学课堂的方式和策略得以发展深化的展现。
反思能让学习数学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这是数学教学恒久的理想和期盼,是数学教学的真谛和归宿。反思能使我们理智的对待每一个课堂的动态生成,能让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一种艺术——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当然这也有待于大家进一步探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针对不同的对象(包括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甚至是同一对象,建构动态生成课堂的视角不是固式的,动态课堂生成的实施策略也不是特定的。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中,不同的视角选择会产生不同的问题界定以及不同的逻辑演绎方式方法,不同的实施策略自然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知结论。更有意义的是这一结果会延伸作用和影响到动态课堂生成发展中各个对象之间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处理,进而推动动态课堂的生成发展和深化。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2]王新琴.迈向数学生态课堂的第一步[J].教育科研论坛,2009(7):37.
[3]麻建平.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J].基础教育论坛,2009(2):14-15.
[4]丁敏,刘艳.创设情境,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J].教育探究,2008(1):17-18.
[5]任丽华.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9):27-28.
[6]王卫国.教学后记,让你在反思中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