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民族古籍的特点与价值

2011-08-15 00:42王波包和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满文锡伯族古籍

王波,包和平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辽宁大连 116605)

辽宁民族古籍的特点与价值

王波,包和平

(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辽宁大连 116605)

分析了辽宁省所收藏的民族古籍的特点:数量浩大;类型多,内容全;满文、蒙文古籍多;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色。探讨了这些古籍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与经济价值。

辽宁;民族古籍;特点;价值

一、辽宁省民族古籍的特点

1.数量浩大

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0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6%,居全国第五,其中满、蒙古、回、朝鲜、锡伯族人口最多,其数量分别占全国各族总人口的50.4%、11.5%、3%、12.7%和70.2%。壮、土家、苗、彝、维吾尔、藏、达斡尔、布依等族各有人口数千人不等。千百年来,辽宁各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积淀丰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有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有的则用汉字来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据1998年~2000年的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共有民族古籍18万件(册)。除文字古籍外,一些口耳相传的口碑古籍也记录了民族历史进程的步伐。

2.类型多,内容全

从载体类型看,除纸本古籍外,还有金石、碑刻、摩崖及匾额、门额拓片、电子文献、口耳相传的文献等等;按版本的类别区分,有写本、刻本、活字本、影印本等;按文献的体裁,有理论著作、史书编著、典制政书、地理方志、图录表谱、档案文书等;从内容上看,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军事、文学、艺术、宗教、天文、历算、地理、医药、语言文字、生产技术等。各具特色的民族古籍,共同构成了辽宁民族古籍的灿烂宝库。

3.满文、蒙文古籍多

满族和蒙古民族的先民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民族文字文献。满语为清代国语,各级满蒙官员一般都用满语缮写公文,清代因此形成了大量满文公文档案。清定都北京后,实行清档制度,将各类重要文件都抄送沈阳(当时称盛京)一份保存,使辽宁省存有较多的满文档案。沈阳是清朝陪都,清政府规定,武英殿刊刻刷印竣工的每种图书,都将两部或数部送往沈阳故宫尊藏。多种原因使得辽宁满文古籍数量在全省民族古籍中位居第一,仅次于北京,在全国满文古籍领域处于重要地位。辽宁蒙文古籍存量在全省民族古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存有唯一完好保存下来的旗王府档案——喀喇沁左旗文书档案,计596卷5434件,约600万字。

4.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辽宁各民族有相对集中而稳定的生活区域,有各自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的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有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认识,形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并用本民族习惯记载、累积和传承。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搜集整理蒙文文学图书550部,讲唱类民歌、民谣、传说等古籍439篇,还有大量的蒙古贞谚语、祝颂词等,具有浓厚的蒙古族民间、地方特色。

二、辽宁省民族古籍的价值

古籍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脉相承地存活在各民族的记忆中。它们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价值体系、思想道德等等。民族古籍对一个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乃至繁荣有直接的影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1.史学价值

史学工作者通过发掘古籍资料将历史原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些资料不仅可作为正史注的来源,还弥补了正史记载的不足,有些更是某些史书的直接史料来源,史料价值很高。如清代满文档案内容多不见于汉文档案和其他文献,是研究清史、东北史、满族史等的第一手资料。家谱中所涉及的内容对历史人物、人口史、民族迁徙等问题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沈阳故宫所藏的满文《太平寺碑记》是记载锡伯族历史的珍贵文物,有人利用它研究锡伯族源流,提出锡伯族与鄂伦春族同祖,经过漫长岁月,独立发展为一个民族;它既不与满族同祖,又不属于“东胡一支”[1]。古代民族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民族史的不可缺少的资料。

2.文学价值

民族古籍是各民族的百科全书,辽宁省大量的民族古籍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内容广泛而翔实的原始资料和基础素材。许多珍贵的古籍对于研究古典文学作品的文体演变和文化传播具有很大价值。尤其是各个时代的作家,他们无意于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因此他们的诗文更多地反映了作家的真实感情和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状貌,他们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也产生了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此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说、故事、神话、歌谣等也是研究辽宁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重要文献。它们通过口头文学的形式反映了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研究各少数民族文学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深入发掘辽宁民族古籍的文学价值,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我省的民族文化品位,繁荣民族文学创作,具有重大意义。

3.民俗学价值

民俗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民俗现象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是民族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成为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个性。辽宁各民族古籍传承和展现了各自沿袭弥久的五光十色的民俗现象,如满族的礼仪、服饰、节日民俗,朝鲜族的婚俗、葬俗,锡伯族的西迁节和抹节黑等等,它们体现着本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以及那个时代的风貌,为民俗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真实、形象的资料,并使该学科得到印证、阐明和补充。

4.经济价值

首先,民族古籍的出版不仅具有社会效益,还必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其次,民族古籍中包含许多经济资源。如,蒙医药有独特医疗理论、配方和效果,阜新地区的藏文蒙医药资料《玛那仁钦宗乃》《玛那生占巴》等和蒙医验方已经带来了经济效益;利用蒙医档案研制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品为国内外首创。古籍中描述的自然人文景观可为开发旅游景区、挖掘文化旅游的内涵提供参考。利用古籍中记载的食谱,开发现代营养美食,等等。第三,有的古籍本身就是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向游人开放直接带来经济收益。如海棠山摩崖石刻造像、瑞应寺东藏文化圣地、五龙山风景区的康熙朝尼满家族四世诰封碑等。

[1]赵展.锡伯族源考[J].社会科学辑刊,1980(3):100-105.

[2]何丽.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2):62-63.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Minority Ancient Books in Liaoning Province

WANG Bo,BAO He-ping
(Library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ity ancient books in Liaoning province are discussed.They are large in quantity,varied in types,and comprehensive in content,displaying striking region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More books are written in Mongolian and Manchu language.The historical,literary,folklore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se books are also studied.

Liaoning province;minority ancient books;characteristics;value

G255.1

A

1009-315X(2011)06-0620-02

2010-11-17;最后

2011-09-15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9BTQ001)。

王波(1968-),女,辽宁锦州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民族文献学、文献编目研究。

(责任编辑 刘敏)

猜你喜欢
满文锡伯族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论西迁入疆后的锡伯族散文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锡伯族“贝伦舞”的舞目与词义辨析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为个案
满文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翻译方式探析——以《发愿文》、《普回向真言》为例
三田渡汉文满文蒙古文碑文对比研究
清代审理哈密和吐鲁番回人案件的两份满文题本译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