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赟莹
(文山学院生化系,云南文山663000)
文山州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西延带进云南的一部分,是华南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之间的过渡地带,处于康滇地轴、哀牢山构造变质带之东,滇东凹陷之南和越北古陆之北的地域之内,位于川滇黔经向构造带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交汇的部位[1],是一个跨于两古陆之间的陆间海槽。
滇东南褶皱带以NW向红河大断裂和NE向师宗弥勒大断裂与扬子准地台相接。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构造运动的踪迹在区内均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表现,尤以印支—燕山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形成由罗平—师宗断褶束、个旧断褶束、薄竹山拱褶、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拱褶、丘北—广南褶皱束等组成的滇东南褶皱带及以NW向、NE向、N—S向三组断裂。向北突出的开远—丘北—广南—富宁隐伏弧形断裂带和红河断裂、文麻断裂等NW向断裂规模大、切穿各个构造层,控制着自震旦纪以来的沉积建造和火山岩、花岗岩体的空间展布,具有长期活动与多期次活动的特点。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与叠加改造,最终使滇东南地区形成以越北古陆为核心,北突南弯的弧形地质构造格局。①由于特定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历次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造成了这块地域富有特色的沉积建造和丰富多彩的岩浆活动以及复杂而有规律的构造变形,同时也造就了丰富的各类金属与非金属矿床。
文山矿产资源具有矿种多,蕴藏量大,潜在经济价值高;大矿、富矿相对集中[2](据统计64.66%的锰资源集中在砚山斗南地区,80.96%的锡、74.92%的锌集中于马关都龙矿区,77.05%的锑则产于广南木利,69.07%的煤在富宁普阳矿区);矿石质量好,共伴生有益组分多;开采条件相对简单等特点。如马关都龙锡多金属矿中有益伴生组分多达7~8种,伴生的锗、铟、镉等稀散元素的潜在价值高达120.38亿元。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易于开采。与此同时文山州矿产资源在资源储量结构上又表现为总量大而级别不高,即储量、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经济可采储量少,经济意义不确定的资源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控制和推断的资源量多。总体上全州矿产勘查程度偏低,而且由于地质工作程度的差异,存在新的资源富集区潜力巨大,老矿山资源枯竭与外围资源丰盈并存的资源特点②。
从全州矿产资源探明、保有资源储量在全省位次及找矿潜力来看,锑、金矿是文山州重要的优势矿产。截止2007年文山有锑矿矿区数9个,金矿矿区数54个②。其中上资源储量表的锑矿资源储量为15.26万t,金矿为30.04 t。文山拥有金矿矿山共28个:其中大型矿山2个,产量为129.00矿石万t;中型矿山5个,产量为117.10矿石万t;小型矿山20个,产量为48.28矿石万t,小矿1个。锑矿矿山5个:其中4个小型矿山,产量为11.75矿石万t;小矿1个,产量为3.10矿石万t。③
文山地区锑、金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矿带[2,5,6]:
1)丘北胡革—广南堂上—木利—富宁格档带
这一矿带为向北凸出的外弧形Sb-Au矿带,断续长150km,自西而东包含:丘北胡革,广南格夺、堂上、底圩、达莲塘、洒拉冲、木利、格档,富宁里达等Sb(Au)矿床(点)。
2)广南皂角树—老寨湾(含椿树湾)—里乜—田坊—木浪带
这一矿段为向北凸出的内弧形Sb-Au矿带,断续长75km,受文山—广南—富宁弧形断裂控制。自西而东包含皂角树(Sb)、老寨湾(Au)、椿树湾(Au)、底基(Sb)、里乜(Au)、大吉果(Sb)、牛泥塘(Sb、Pb)、田坊(Sb)、白炮台(Sb)、峨里(Au)、木浪(Sb)等Sb-Au矿床(点)。
3)马关戛达厂—西畴小锡板—砚山金竹冲带
这一矿段NE向向西凸出半弧形Sb—Au矿带,断续长56km,自SW向NE包含戛达厂(Cu、Ag、Sb)、马关绿差冲(Sb)、马额(Sb)、小锡板(Sb、Au)、金竹冲(Sb)、西畴土锅洞(Sb)等矿点。
锑、金在滇东南成矿带内均有分布,主要以丘北—广南—富宁成矿带、文山—富宁成矿带为主。在滇东南褶皱带的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以及中生界地层内有锑、金矿床(点)产出;或以锑、金矿化显示,或以化探异常显示。大中型矿床的矿体,分别可产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层内,如金坝的金矿体产出层位有上二叠统领薅组(P2lh)、下三叠统石炮组(T1s)、中三叠统板纳组(T2bn);老寨湾的金矿体产出层位有下奥陶统老寨组(O1l),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
1)区域性大断裂控矿[3]。岩石的断裂和裂隙是矿液运移的主要通道。导矿构造是沟通矿液并引导它进入矿田、矿床范围内的通道。某些规模较大的断层、剪切带、破碎带和角砾岩带是常见的导矿构造。文山锑、金成矿的导矿断裂是北西向文麻大断裂、富宁广南大断裂,南北向关岑富宁半隐伏大断裂、丘北文山隐伏大断裂、马关砚山大断裂等。深部含矿热水溶液通过这些大断裂运移、扩散、富集。
2)褶皱构造控矿。各种褶皱构造对矿床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成矿前和成矿过程中形成的褶皱及与其有关的伴生和派生构造(断层、节理、劈理等)均可以成为内、外生矿床有利成矿空间。区内中、上古生带背斜褶皱发育,且以短轴背斜、破背斜出现。在褶皱构造的虚脱部位、倾伏部位、层间滑动带、断裂裂隙带等动力构造系统发育部位有利于锑、金的成矿[1]。
3)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控矿。区域内,金矿的产出受到了加里东不整合面的影响,如老寨湾金矿、广南县堂上金矿等。并且在区域内金矿的产出也受到了华力西、印支运动所形成的沉积间断的影响。
基性岩、玄武岩对锑、金成矿有着密切联系。岩浆岩与成矿作用在成因机理、空间以及时间方面都存在比较复杂的关联,表现为成岩和成矿作用都受到相同的构造控制,具有相近的形成深度,它们在微量元素、副矿物和同位素成分方面具有紧密相关性,以及不同类型矿床围绕侵入体的规律性分布等诸多方面。
在区域内,矿区里都分布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华力西期、印支期的基性岩、玄武岩。
几乎所有锑、金矿体周围,都有强烈的硅化,其次为碳酸盐化、石英细脉化,粘土化。[1]例如广南堂上金矿的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等。富宁县金坝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毒砂矿化、黄铁矿化、石英脉化,其次是碳酸盐化、粘土化及褐铁矿化。
丘北、广南、富宁地区是“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4],金矿床类型以微细粒浸染(卡林)型、地下热(卤)水容滤型、基性晚期岩浆分异型矿床为主,该区锑、金资源(尤其是金)潜力很大②。对其开展勘查工作,重点放在1)加里东不整合部位;2)华力西、印支期隆起及地层的假整合(沉积间断)部位;3)南北向、北西向、东西向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构造、裂隙发育部位;4)有华力西期、印支期基性岩、玄武岩产出或隐伏产出部位。在以上四个部位,如1)、3)、4)或2)、3)、4)同时具备时,有可能找到中型矿床,乃至大型矿床。①
注 释:
①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优势及重要矿产资源勘查部署研究报告[R]文山州国土资源局,2009。
② 参见文山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R]文山,2000。
③ 参见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矿产资源储量表[R]文山,2007。
[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第一卷)[Z]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58~60.
[2]俞国芬,薛步高,俞开基.云南锑(金)成矿带划分及有关成矿问题讨论[J].云南地质,2009,(1):8-15.
[3]薛步高.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J].云南地质,2008,(3):261 -277.
[4]杨云保.滇东南地区微细粒金矿成矿讨论[J].地质与勘探,2004,(5):31 -35.
[5]张湘炳,陈广浩,吴堑虹,黄怀勇.云南省金矿构造成矿区划及区域成矿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增刊)2000,(10):2 -9.
[6]高建国,朱悦荣,念红良,李西,陈仕炎,郭君.云南省区域构造格局与金成矿区带分布和资源潜力评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8):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