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静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王微,字修微,号草衣道人,明末广陵(扬州)妓。《明诗综》载其“初归归安茅元仪,晚归华亭许誉卿”[1],与当时名士多有交往。钟惺称“其诗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2],董其昌《樾馆诗选序》云“当今闺秀作者,不得不推草衣道人”[3]。王微好游山水,作《名山记》《远游篇》以记之,惜皆不传,另有《樾馆诗》《期山草》等,亦不存。
尽管受到时人很高评价,王微的生平诸问题如生卒年、婚姻、拜访憨山大师的时间等仍存争议,本文试据现存文献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出生。
现存多数典籍均未记载王微生年,仅见王自立在《古代名人年谱——草衣道人王微年谱》中将其定为1597年,据考证,此说并不准确。笔者据茅元仪《钟山献序》及明人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相关记载推断,王微的生年应为1599年。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十四“王微"条指出:
夫宛叔何为者,而与修微生同时,居同室,神情同抱。[4]
“生同时”表明王微与杨宛同岁,而茅元仪为杨宛《钟山献》作序时写道:
宛叔归于余,年才十六耳,能读书,工小楷……于诗则游戏涉略,若不经意,三年而忽成小咏,其秀拔邈幽可与入也……夫出之易者无矜重之色,出之难者深浮湛之怀。今宛叔之作,难而若易之,易而实难之,积之十年余矣。其当早献于天下,听之天下之可否以权其心。[5]
可见杨宛嫁与茅元仪三年之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创作,茅元仪所谓“积之十余年”当不包括前三年。如此,杨茅结婚距写序时间已十三年有余。《钟山献续序》载:
岁在丁卯党祸方沸,余殆有隐心焉,乃为叙内子诗刻之,盖欲及余见之也。[6]
说明《钟山献序》作于天启丁卯年(1627),十三年之前当为1614年,杨宛当时十六岁,可知杨宛生于1599年。因此,王微的生年也为1599年。
按:杨宛(?—1644),字宛叔,一作宛若。明末金陵名妓,与王微为“女兄弟”,著《钟山献》四卷,《续集》二卷。
茅元仪(1594—1640),号石民,又署东海波臣、梦阁主人、半石址山公。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一生著述宏富,有《武备志》、《督师纪略》、《复辽砭语》等,明史有传。
2.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7岁。
王微丧父,开始妓女生涯。
此说见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微,字修微,广陵人。七岁失父,流落北里。[7]
钟惺在《名媛诗归》中也指出:
自伤七岁父见背,致漂落无所依,眉妩间常有恨色。[8]
钱谦益和钟惺均为王微同时人,且交谊颇深,其说可信。
3.明万历四十年(1612),14岁。
王微于是年前后开始妓女交游生活。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
长而才情殊众,扁舟载书,往来吴会间。所与游,皆胜流名士。[9]
今人郑威《董其昌年谱》载:
壬子十月六日,昆山道中为夏友之书,同观者修微王道人也。[10]
壬子即1612年,昆山即苏州。董其昌后又为王微撰写《樾馆诗选序》:
当今闺秀作者,不得不推草衣道人,观其新集,如《贻洞汭》五言古四篇,绰有韦司直之古淡,而《代陶琴》、《代庄蝶》等命篇,亦复独创。大都闺秀之诗,虽饶于材致而俭于取境,未有若道人之凿空者,岂直缘情绮靡,为宛转之歌《十离》之什已耶?[11]
对王微的诗词创作尤为推重,王微《同太史过湖上未几先归予独留湖上苦雨感赋》《送董太史还云间》等,记载了他们之间的交往情况。
按: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精于书画创作和鉴赏。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21岁。
王微于1619年春末之前离开茅元仪,并于同年秋季结识谭元春。
王微嫁给茅元仪的时间很难确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王茅二人的婚姻很短暂,王微至迟在1619年春末离开茅元仪,证据有二。
首先,据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记载,万历四十六年(1618)“浙江茅元仪徙寓金陵乌龙潭”,万历四十七年(1619)“安徽潘之恒、湖广钟惺、谭元春、浙江茅元仪、上元传汝舟、吴县吴鼎芳、如皋冒誉昌等,先后集金陵乌龙潭,之恒作《乌龙潭寤园记》,元春作《三游乌龙潭记》。”[12]又,谭元春《初游乌龙潭记》云:
予壬子过而目之,己未友人茅子止生适轩其上。
有舟自邻家出,与阁上相望者,宋子献傅子汝舟往来秋色上,茅子曰:“新秋可念,当与子泛于沄沄淰淰之中。”[13]
己未,1619年。茅于1618年迁居金陵乌龙潭,1619年建造森阁于其上,且聚会时间为1619年“新秋”。《三游乌龙潭记》载:
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于园林。后五日,献孺招焉,止生坐森阁未归,潘子景升、钟子伯敬由芦洲来,予与林氏兄弟由华林园、谢公墩取微径南来,皆会于潭上。[14]
再次点名三次聚会时间均为秋季。
另外,谭元春在《期山草小引》中点明自己与王微初次相遇的时间地点:
己未秋兰,逢王微于西湖。[15]
1619年秋,王谭二人于西湖初次相遇。可见谭茅等人于金陵聚会之时,王微并不在场,她或已于此前离开金陵,或并未随茅元仪赴金陵。而从王微、杨宛之间的唱和诗来看,二人共同相处的时节为春季。《花下怀修微》:“今朝花树下,忍见去年春。”《宛叔招饮花下得狂字》:“风微花影弱,春老燕声苍。”王微仅存的一首游金陵诗也作于春季,《游牛首阅春江即目》:“初晴开柳色,忽照片樯悬。”据此可以推断王微至迟于1619年春末离开茅元仪。
需说明的是,王谭此次于西湖结识之后,谭元春很快就离开西湖,不久二人在湖州再次相遇。谭元春《题湖霜草》云:
予以己未九月五日至西湖,三旬有五日而后返,又过吴兴,穷苕霅,以为西湖之美在里湖,苕霅之美在二漾。[16]
谭有《过王修微山庄》《在钱塘吴兴间皆逢王修微女冠每用诗词见赠临别答以六章》以记之,王微《湖上留别王永启谭友夏》《重晤友夏同泛夹山漾怀永启》亦以记之。湖州时期,“王微出一诗草,嘱元春删定。为作《期山草小引》”[17]。
按: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湖广竟陵(今天门市)人,天启七年(1627)乡试第一。与钟惺共选《诗归》,一时名声甚赫,世称“钟谭”,同为“竟陵派”主要领袖。著作收入《谭友夏合集》。
5.明泰昌元年(1620),22岁。
参拜憨山大师于庐山五乳峰,归造生圹。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王微”条载:
布袍竹杖,游历江楚,登大别山,眺黄鹤楼、鹦鹉洲诸胜,谒玄岳,登天柱峰,溯大江上匡庐,访白香山草堂,参憨山大师于五乳。归而造生圹于武林,自号草衣道人,有终焉之志。[18]
《松江诗钞》:
初修微往来西湖,游三楚三岳,急人之难,挥洒千金。继则归心禅悦,参憨山大师于五乳,归造生圹,有终焉之志。[19]
这两段话都表明王微在游历江楚后,又曾拜访憨山大师,并于归杭后营造生圹。但均未记载王微拜访憨山大师的具体时间,现据《憨山大师年谱疏》及建造生圹的时间可间接推断之。
据《憨山大师年谱疏》载,憨山法师自万历四十五年(1617)十月,至天启二年(1622)即逝世前一年均居于庐山。[20]此间王微都有可能前往庐山拜访,然而从王谭交往诗作及《期山草小引》来看,谭元春未曾提及王微建造生圹一事,因此王微不可能在1619年认识谭元春之前去就拜访过憨山大师。而1619年秋冬两季王微与谭元春在西湖、湖州两次相遇,亦未去江西。故只有在1620年至1622年之间有去往庐山的可能。
谭元春集中有《答修微女史》一诗,其二:
奇踪不定可天涯,传汝梅边亦有家。
人妒人怜俱未受,或将宜称问寒花。[21]
该诗作于1620年谭元春在家乡竟陵时,“传汝梅边亦有家”一句颇耐人寻味。《憩园词话》卷四:“修微筑生圹于西湖,遍植梅花,有终焉之志。”[22]可为注脚。谭元春所谓“梅边家”即指生圹,“传”字表明这一消息为谭离开之后听闻所得。
可知王微去往庐山及建造生圹时间在1620年谭诗写作之前。
陈继儒《微道人生圹记》:
修微饭蔬衣布,绰约类藐姑仙,笔床茶灶,短棹逍遥,类随天子。谒玉枢于太和,参憨公于庐阜,登高临深,飘忽数千里,智能术足,胆可包身,独来独往,布帆无恙。既归,出楚游稿示余,冰雪净其聪明,云霞汰其粉泽,抑名山大川之助乎?修微曰:“自今伊始,请忏从前绮语障,买山湖上,穿容棺之墟,茆屋藤床,长伴老母,岂复问王孙草、刘郎桃、苏小小同心松柏哉?”予曰:“今君才貌两艳,人间所羶,出世之盟,将无太早?”[23]
从侧面印证了王微营造生圹时年岁尚轻“才貌两艳”,1620年王微22岁,与之相吻合。
1620年秋,王微卧病杭州孤山。作诗《庚申秋夜予卧病孤山闲读虎关女郎秋梦诗,怅然神往不能假寐漫赋一绝并纪幽怀,予已作木石人尚不能无情,后之览者当如何也》:
孤枕寒生好梦频,几番疑见忽疑真。
情知好梦都无用,犹愿为君梦里人。[24]
“已作木石人”即指出世。
按:憨山大师(1545—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安徽全椒人。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诗文、书画,明代“四大家”之一,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6.明天启元年(1621),23岁。
往来苏杭间。
李流芳《檀园集》载:
辛酉腊月,北行意思萧索,到吴门闻子将将来,迟之同行,因暂住虎丘之铁佛僧舍。时送余者为子薪鲁生、舍弟无垢、舍侄宜之,儿子杭之武林都修之时,时抱琴来作数弄。比玉还白下,与予一路同来乐酒,晨夕古白同寓舍间,日一相对,楚中李宗文居停亦相近,女冠王修微数以扁舟往来山中,差不寂寞。[25]
“嘉定四先生”中除李流芳外,程嘉燧与王微亦有交谊,程有诗《秋日赴友人席修微有作同赋》。
按: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檀园、古怀堂。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上海嘉定。诗文书画俱佳,与娄坚、程嘉燧、唐时升合称“嘉定四先生”。
程嘉燧(1565—1643),字孟阳,号松圆、偈庵。休宁(今属安徽)人,寓居上海嘉定。工诗,兼精音律,“嘉定四先生”之一。
7.清顺治四年(1647),49岁。
王微去世。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载:
颖川在谏垣,当政乱国危之日,多所建白,抗节罢免,修微有助焉。乱后,相依兵刃间,间关播迁,誓死相殉。居三载而卒。颖川哭之恸。[26]
“颍川”即许誉卿,“乱”指1644年甲申之变,而钱谦益与王微生活时代相同且有交谊,故王微卒于1647年无疑。
[1][清]朱彝尊选编.明诗综(第8册).卷98.北京:中华书局,2007:4535.
[2][明]钟惺辑.名媛诗归(卷36).明末(1620-1644)刻本.
[3][明]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卷320.四库全书(第1405册).集部总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45.
[4][明]张大复著.梅花草堂笔谈(第3册).卷1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41.
[5][明]杨宛著.钟山献(上).清光绪二十三年抄本.
[6][明]杨宛著.钟山献(下).清光绪二十三年抄本.
[7][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760.
[8][明]钟惺辑.名媛诗归.卷36.明末(1620-1644)刻本.
[9][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760.
[10]郑威编著.董其昌年谱.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85.
[11][明]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卷320.四库全书(第1405册).集部总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45.
[12]张慧剑编著.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44,448.
[13][明]谭元春撰.谭友夏合集(中).卷11.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539.
[14][明]谭元春撰.谭友夏合集(中).卷11.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545.
[15][明]谭元春撰.谭友夏合集(中).卷10.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483.
[16][明]谭元春撰.谭友夏合集(下).卷23.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1053.
[17]陈广宏编著.谭元春年谱.中国文学研究(第七辑).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5:310.
[18][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760.
[19]胡文楷编著.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89.
[20]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记录.吴越开元府治弟子福徵述疏.憨山大师年谱疏.上海:国光印书局,1934:115-128.
[21][明]谭元春撰.谭友夏合集(下).卷22.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1019.
[22][清]杜文澜撰.憩园词话.卷4.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2926.
[23][明]陈眉公著.施蛰存校点.晚香堂小品(下).卷19.贝叶山房张氏藏版.依眉公十种藏书本排印,1936:350.
[24][明]钟惺辑.名媛诗归.卷36.明末(1620-1644)刻本.
[25][明]李流芳撰.檀园集.卷12.台湾:台湾学生书局,1975:506.
[26][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