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处方研究

2011-08-15 00:50:01叶新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病患者有氧

叶新平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高血压病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我国高血压还存在着“三高三低”的特点,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但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会对患者机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运动作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脂,促进机体代谢,减少服药量。

1、高血压病的概述

高血压病是由于动脉血管硬化以及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异常而导致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的一种疾病。本病主要伴有眩晕、头痛、头胀、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耳鸣、乏力、多梦、腰膝酸软、肢体麻木、颈部拘急、肌肉跳动等症状,在体征上,可见面赤、唇绀以及根据症候类型的不同而出现一些舌苔、脉象的改变。

1.1、高血压的判断标准

我国目前对高血压的诊断采用卫生组织所建议的标准,即收缩压低于140mmhg,且舒张压低于90mmhg为正常,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将高血压分成1、2、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而且临床上没有心脏、脑、肾脏的并发症;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并伴有左心室肥大,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小便内有蛋白或血液内肌酐轻度增多;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有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左心衰竭,肾脏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血的症状。

1.2、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遗传因素主要指:根据遗传基因原理,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或双方为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均为正常血压者的概率。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职业、工作环境等,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摄入的钠盐过多,饮食中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过多,超重或肥胖也是影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2、有氧运动的降压机制

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已经被大多数研究人员所认可。2002年,Whelton等人对54项试验研究作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可以降低正常人的血压,在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防治高血压的过程中,应该增加有氧运动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施行。实践观察发现,绝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轻度、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经过一个阶段的运动锻炼之后,头晕、头痛、头胀、目眩、失眠、心悸等症状便会减轻,甚至能完全消失,同时血压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有学者调查研究,坚持体育锻炼或坚持体力劳动的人与相同年龄组不坚持体育锻炼或很少参加体力劳动的人相比,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后者为前者的3倍。

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减轻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降低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同时有氧运动可使迷走神经系统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下降,缓解小动脉痉挛。当运动训练时,活动肌群内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密度和数量增加,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就会下降。有氧运动可以大量消耗体内能量,也可以直接使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两者均可降低体重,这样减少了肾脏对钠的再吸收,降低了体内容量负荷,使血压降低。

3、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处方

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处方并非适合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和病变程度即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和分层后,仅有高血压2级以下或属于中危和低危的高血压患者才能进行运动疗法,对中度高血压病合并有靶器官损害,特别是伴有左室肥厚、尿蛋白、肾功能不全以及重度高血压病患者不作选择对象。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已有明显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适应运动疗法。另外,女性通过运动获得的血压要比男性明显,中年人通过运动获得的血压下降幅度要比青年人和老年人要大。

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制定运动处方应按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及心血管运动处方门诊操作常规进行认真、必要的检查,然后再根据个人检查结果制定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由康复医师设计制定的,以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活动参与者或病人参加运动时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目的是使人们减少慢性疾病危险因素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核心内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和注意事项。

3.1、运动方式

根据目前的研究,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进行有氧训练,即等张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此外还有放松运动和呼吸运动,如放松体操和中国传统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高血压病人不宜做无氧运动或无处方的等长运动。无氧运动如举重、拔河、快速短跑;无处方的等长运动如举重、拉力器等,可引起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

3.2、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常用运动心率的快慢和吸氧量(VO2)大小来衡量,运动强度太大,甚至力竭性运动,会使整个运动训练后的血压升高。所以,运动强度一般以轻、中度为宜。于各人病情不同,体质有别,锻炼时一定要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感觉疲劳为度,必要时可以向专科医生进行咨询。Pescatello LS等在2004的综述中分析认为,40%-60%摄氧量储备(VO2max)范围内的中强度有氧耐力运动能够给高血压患者带来最大限度的好处和最低限度的不良影响。

3.3、运动频率

从大多数研究中看,每周3次的运动频率往往被认为能够降低血压的最低频率,因为每周运动2次以下,不足以使最大吸氧量得到足够的提高,偶尔参加几次只能增大软组织损伤的可能性,更高频率的运动会使血压下降更多,但并无显著性。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后都会出现血压的暂时显著下降,即运动后低血压现象,因此,较高的运动频率会带来更好的降压效果。

3.4、运动时间

持续性周期性运动,如跑步,骑车,游泳等,每次应达到30min以上,加上之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总的时间一般要持续45-60min。非周期性运动或间歇性运动,如气功、垂钓、太极拳,等则每次运动应达到40-60min。当然,运动的时间不必强求一致,可根据患者和病情轻重,自我感觉灵活掌握。对从未参加过运动锻炼或身体虚弱者,初期阶段每次运动的时间应减少,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每次运动的时间,直至达到要求的强度。James M Hagberg等分析研究得出:较短的运动训练周期(1-10周)就可使大多数人,特别是习惯久坐的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出现显著下降,更长周期(11-20周或20周以上)会使收缩压产生更多的下降,但舒张压不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出现更多的下降。

3.5、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应控制体重和改变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劳逸结合,戒除烟酒,生活中应注意卫生,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心理状态,遇事不紧张。在运动时要有意识的使全身肌肉放松,勿紧张用力,避免憋气等动作,在血压没有得到控制或对锻炼还不适应时,要注意不要做弯腰低头的动作,头的位置不要低于心脏水平,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主观感觉,如有不适,应停止或减缓练习,动作活动要柔和,平稳,不紧张剧烈。

世界高血压联盟(WHL)通过多种方式调查了13.5万人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与身体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显示,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者血压普遍低于不常参加体育活动者,健康状况也明显优于后者。在有十四个国家世界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出席的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体育活动对高血压的控制和治疗是有益的,并认为缺少体育活动是形成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WHL建议医生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和处置中应注重和提倡体育锻炼,给病人制定详细的运动处方。目前,运动处方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强度保持在小于70%VO2max的中低强度范围内;频率接近每日一练;每次运动持续30分钟以上;运动周期不少于10周等。

4、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执行运动处方时,开始的运动量要小,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应循序渐进,根据病情和体力逐渐增加运动量。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高血压病患者其年龄、症状、病情不尽相同,因此选择运动方式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决定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等。同时,运动效应的产生需要至少1周的时间,达到较显著的降压效应需要4-6周。所以运动要持之以恒,如果停止运动,产生的效应可能在2周内完全消失。另外不要轻易撤除药物治疗,在很多情况下,运动只是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手段,特别是中度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则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治疗,当血压稳定在较低水平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用药量,达到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刘力生,垄兰生,游凯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3,8:94-102.

[2]张柏原,张平,齐玉芹.运动疗法对16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7,04:68-69.

[3]柯小剑,王人卫,久保晃信.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脂代谢及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04:214-216.

[4]于汇民,王兵,刘国仗.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J].2008,03:135-136.

[5]荣湘江.体育康复 运动处方 医务监督[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黄科,程志清.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01:87-88.

[7]张树光,李秋菊,张玉风.步行锻炼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9,18.

[8]郭守靖,卢传生.太极拳和门球运动对老年人血脂、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8,03:35-65.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病患者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11-21 09:40:36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54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18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14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6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