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佩锋
(江苏大学 计算机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赵嘏诗歌历代接受述论
徐佩锋
(江苏大学 计算机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赵嘏是晚唐前期著名诗人,长期受困于科场,久试才得一第,却只委授渭南尉一职,不久即郁郁而卒,终于渭南任上,世称赵渭南,其诗歌在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历代诗集诗歌选本对嘏诗的选录情况、历代诗话诗评家对嘏诗的评议情况以及诗歌版本流传情况三个方面来考察赵嘏诗歌在后代的接受情况,以期给予诗人一个客观的历史定位。
赵嘏;诗歌;接受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晚唐前期著名诗人①对于晚唐诗坛起迄的界定,学界有不少分歧,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晚唐上限的确定,本文拟采用较为普遍的说法,将晚唐上限划定在敬宗宝历元年(825)。罗宗强先生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一书中又把晚唐文学思想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敬宗宝历初至宣宗大中末为晚唐前期,懿宗咸通初至昭宣帝天祐末为晚唐后期。故我们将赵嘏定位为晚唐前期的诗人,较为妥帖。,长期受困于科场,久试才得一第。会昌四年(845)中进士后,赵嘏又经过几年的奋斗和漫长的等待,才委授渭南(今陕西渭南)尉这个位卑俸薄的职位,不久即郁郁而卒,终于渭南任上,世称赵渭南,应验了其早年诗作中“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的谶语。赵嘏于当时颇有诗名,其《长安秋望》诗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尤为杜牧所激赏,遂有“赵倚楼”之美誉,其诗歌在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历代诗集诗歌选本对嘏诗的选录情况、历代诗话诗评家对嘏诗的评议情况以及诗歌版本流传情况三个方面来考察赵嘏诗歌在后代的接受情况,以期给予诗人一个客观的历史定位。据当前查询可得的文献资料,试述嘏诗历代接受情况如下:
《唐人选唐诗》有两种选本选录嘏诗,即韦庄《又玄集》和韦縠《才调集》。五代韦庄《又玄集》自称承继姚合《极玄集》而作,而言“更采其玄者”[1]348,以“掇其清词丽句”[1]348为采诗标准,选录有唐一代的名家佳作,入选诗人150余人,入选诗计300余首,多选录名家的代表作,如高适一首选其《燕歌行》,张九龄一首选其《望月怀远》,李贺入选3首,其中选有赵嘏诗4首,即《寄归》《长安晚秋》《忆钱塘》《送李先辈赴职郑州因献》,可见入选比例不低。②根据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校考,此集原载嘏诗仅二首,即《寄归》、《长安晚秋》,《忆钱塘》原属李廓名下,但据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中“瓌奇美丽主”下载赵嘏诗句“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里声半夜潮”及其后《唐诗纪事》及宋人诗话、笔记等皆载此二句残诗,可知实属赵嘏,因刊刻之误而错作李廓诗,另《送李先辈赴职郑州因献》署“卢中丞”作,当为刊刻时误将篇名割裂,《全唐诗》卷五四九赵嘏名下,题为《送李蕴赴郑州因献卢郎中(《全唐诗》校云一作中丞)俶》。另,《长安晚秋》,一作《长安秋望》,一作《长安秋夕》。
其后后蜀韦縠编《才调集》,“采摭奥妙,并诸贤达章句”[2]444,采诗以“秾丽宏敞为宗,救粗疏浅弱之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八十六),收录唐代诸名家诗一千首,多采中晚唐之诗,其中收录李白诗28首,白居易诗27首,元稹诗57首,杜牧诗33首,李商隐诗40首,温庭筠诗61首,而其余大多数诗人所收录诗歌都在5首以下,而其中选录嘏诗11首,即《长安秋望》《长安月夜与友生话故山》《汾上宴别》《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自遣》《东望》《寄归》等,从入选诗量来看,赵嘏也算得上是其中收录诗篇较多的诗人之一。
宋代及以后的元、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唐诗选本,各种选本的选诗也各有特点与标准。宋代官修的《文苑英华》按内容编次,其中也收录有赵嘏大量的诗篇,如《寒食遣怀》《长安月夜与友生话故山》《江边》《经汉武泉》《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等诗。此外,传为北宋王安石所编选的《唐百家诗选》(二十卷)选诗颇有特色,专收中晚唐诗,收入100余个诗人,1200多首诗歌,卷十五收录嘏诗6首,所收嘏诗亦是广为传诵的几首名篇佳作。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专收绝句一体,辑录详备,影响也较大,其中基本入选了赵嘏现存的绝句,共计97首。南宋江湖派诗人周弼编选的《三体唐诗选》(六卷)选诗亦颇有特色,只选唐诗中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所选诗以中晚唐为主,诗多婉曲绵丽,而不流于轻佻靡弱,其中也选录赵嘏诗若干首,由于资料所乏,在此不能确指其数。
金元好问编、元郝天挺注的《唐诗鼓吹》(十卷)是继《唐百家诗选》后又一影响较大的唐诗选本,只选唐人七律,且以中晚唐作品为主,选唐诗人96家、作品597首,选录嘏诗8首,即《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寄归》《长安晚秋》《忆山阳》二首、《东望》《新丰寒食别故人》,从入选嘏诗来看,也正符合元好问侧重选录中晚唐伤时感怀之作的特点。
稍后于元好问,由元人杨士弘编选的《唐音》也是一部颇有特色的唐诗选本,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审其音律之正变,而择其精粹”(《自序》),分为“始音”、“正音”、“遗响”,总名曰“唐音”,所收五言七言古律绝诸体,共计1341首,将赵嘏归入“遗响”,收录嘏诗6首。
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承《唐音》的体例特点,“因其例而稍变之”,收入初、盛、中、晚唐诗人620家,诗歌5769首,分体编次,“诸体之中,分为‘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八十九),规模较大,收录较全,分类也较清晰,入选嘏诗9首。《唐音》与《唐诗品汇》的选诗标准虽已呈现偏重初盛唐而轻晚唐的端倪,但是并不忽视嘏诗在晚唐诗坛的地位。
清代杜诏、杜庭珠的《中晚唐诗叩弹集》则是另一个专选元和、长庆以迄唐末的中晚唐诗人作品,较偏重于诗歌艺术性的选本,着重选入“以才调风情为主”的诗歌,卷第九选录嘏诗37首,并称赞他“为诗赡美,多兴味”。清代另一个著名的流传甚广的唐诗选本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所收诗歌1920多首,以李杜为正宗,收入他们的作品400余首,约占全书五分之一,其中也选录了少量嘏诗。
总之,诸家选本虽各有主张各有标准,也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但是对赵嘏诗歌却都投以一定的重视。所不同者在于入选数量有所差异,偏重中晚唐诗者入选嘏诗较多,轻视晚唐诗者也并不完全忽视,也有少量选录,这也正反映了赵嘏实为晚唐诗坛一位不可不提的名家。特别是入选概率较高的诗篇更是广为传诵,堪称赵嘏的代表之作,如《寄归》《长安晚秋》《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寒塘》《汾上宴别》《忆山阳》二首、《东望》《新丰寒食别故人》等,这些正是经过时间考验,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强的名篇,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较为优秀的作品。
历代诗评家对赵嘏褒贬不一。褒者肯定嘏诗的艺术独特性,贬者则主要是从否定晚唐诗歌的角度,也认为嘏诗有格局狭窄、气韵衰飒、风骨尽失的弊病,诗风偏于颓唐。
关于赵嘏、许浑成就高下之辩,历代诗评家多有论及。晚唐大中年间诗人、评论家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嘏为“瓌奇美丽”的入室者[3]99,名位刘禹锡之后,而诗人许浑仅为“升堂”,可见在当时人眼里许浑尚不及赵嘏。作为一位饱学的进士和工诗的文人,其看法在当时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宋范晞文则认为:“赵嘏刘沧七言,间类许浑,但不得其全耳。”[4]422认为赵嘏诗只是“间类许浑”,也有一定道理。由于许浑诗作数量大,远非赵嘏可比,按今之存诗来看,许浑存诗五百多首,赵嘏存诗不到许诗之一半,因而说“间类许浑,不得其全”,也属客观。明代杨慎贬许浑尤甚,《升庵诗话》卷九评曰“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5]821,称其为“晚唐之尤下者”[5]821,而明许学夷则认为许浑堪称“晚唐正变之首”[6]306,而“李商隐、温庭筠、于武陵、刘沧、赵嘏,虽或出正变之上,终不免稍偏矣”[6]306。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评曰:“许丁卯(浑)五律,在杜牧之下,温岐之上。固知此事不尽关涂泽也。七律亦较温清迥矣。赵嘏五七律,亦皆清迥,许之匹也。”[7]72认为赵嘏可与许浑相提并论,风格清迥为长。
历代诗家贬许浑者不少,如方回言许浑诗“体格太卑,对偶太切”[8]509,贬抑赵嘏者亦不少,这多是从否定晚唐文学的角度作出的评价。晚唐诗歌在历代诗文评论家心目中地位并不高,如宋蔡居厚《诗史》第13条云:“晚唐人诗多小巧,无风骚气味。”[9]441又第 22 条云:“晚唐诗句尚切对,然气韵甚单。”[9]448又如清贺贻孙《诗筏》评曰:“晚唐气卑格弱,神韵又促,即取盛唐人语入其集中,但见斧凿痕,无复前人浑老生动之妙矣。”[10]174可见,诗评家们并不否定晚唐诗艺术上的工巧精丽,但是批评其气弱格卑之弊却是众口一词。许浑、赵嘏作为晚唐诗人的代表也常受攻击。元代时天彝对赵嘏的评价是:“赵嘏多警句,能为律诗,盖小才也”(见元代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引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后诸评)。[11]613这还算是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清黄子云《野鸿诗的》第一〇四条:“许(浑)、赵(嘏)诸人,专以字句取媚,而气体日趋卑弱,且少完作。”[12]865这样的评价虽是站在贬抑的角度而发,却也实有所据。从现存嘏诗来看,其诗多透露出晚唐衰飒颓唐的时代气息,多以低迴消沉为感情基调,大多数诗作的确带有晚唐诗歌的典型特点。
明代许学夷对于晚唐诗的看法则较为客观,一方面他承认盛中晚唐诗气韵盛衰的差异,但另一方面他也肯定晚唐诗,认为“晚唐诸子体格虽卑,然亦是一种精神所注”[6]284。对于许浑与赵嘏,许学夷也颇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许浑与赵嘏走的是不同的路子①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二)云:律诗由盛唐变至钱刘,由钱刘变至柳宗元、许浑、韦庄、郑谷、李山甫、罗隐、皆自一源流出,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故为正变;古诗若元和诸子,则万怪千奇,其派各出,而不与李、杜、高、岑诸子同源,故为大变。其正变也,如堂陛之有阶级,自上而下,级级相对,而实非有意为之。晚唐律诗,即李商隐、温庭筠、于武陵、刘沧、赵嘏虽或出正变之上,终不免稍偏矣。,许浑诗同前代源自一流,“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6]306,虽然体格日趋卑弱,不复盛中唐的宏伟堂皇气象,但仍不失律诗的本色情调,与前代可谓一脉贯穿、承继而来,而赵嘏诗则更多地讲究创新与变革,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有意为之。但许学夷对这位不属“正变”范围的诗人却也持有一定的肯定态度,如“赵嘏”条评曰:“七言律有题双峰院松一篇,声气有类盛唐。‘广武溪头’‘正怀何谢’‘楼上华筵’三篇,气格亦胜。他如‘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树满川’,‘芰荷香遶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城拟十洲三岛路,寺临千顷夕阳州’……等句,声皆浏亮,语皆俊逸,亦晚唐一家。”[6]296指出其诗声韵“浏亮”、语词“俊逸”的特点,认为其诗中尚有不脱盛唐诗格调的作品,这在晚唐众多中小诗人中并不多见,也客观地承认赵嘏作为“晚唐一家”的地位。
历来也有不少诗评家肯定赵嘏的诗歌成就。如宋葛立方指出赵嘏诗篇多佳句,认为“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之句“亦不减倚楼之句”[13]516。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评曰:“赵渭南才笔欲横,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浓,揭响满,为稳于牧之,厚于用晦。若加以清英,砭其肥痴,取冠晚调不难矣。”[14]76胡震亨认为赵嘏“为稳于牧之,厚于用晦”,甚至在某些方面胜过杜牧和许浑,若嘏诗能更进一步地加以锤炼,即“加以清英,砭其肥痴”,甚至可以“取冠晚唐”,这样的赞誉不可谓不高。清鲍倚云《退余丛话》评曰“赵倚楼于斜中见整,极参差出没之妙”,清代杜诏、杜庭珠的《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九)和彭定求等编选的《全唐诗·赵嘏集》皆评“嘏为诗赡美,多兴味”,都充分肯定了嘏诗的艺术特点及创作水平。
总之,从历代诗话诗评家对赵嘏的评议情况来看,赵嘏算得上是一位较受关注的晚唐诗人。虽然历代诗评家对晚唐诗持有不同的态度,认为嘏诗亦不脱晚唐诗颓唐衰飒的感情基调,但并不否定嘏诗的艺术特色以及其“晚唐一家”的地位。关于许浑、赵嘏的地位高下之争,历来颇有争议,各家各执一词。笔者更倾向于采用折中的观点,即认为赵嘏的诗歌地位堪与许浑比肩,但与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晚唐大家相比,则尚有不及之处。
赵嘏诗歌有两个集子,一是《渭南诗集》,一是《读史编年诗》。
北宋庆历元年(1041)修成的《崇文总目》卷五别集类著录《渭南集》三卷、赵氏《编年诗》二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载赵嘏有《渭南集》三卷,又《编年诗》二卷。南宋绍兴年间修成的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卷四载《赵嘏渭南集》三卷。南宋初绍兴年间郑樵所修之《通志·艺文略》别集类著录:“赵嘏《渭南集》三卷,又《编年诗》二卷。”南宋后期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著录《渭南集》一卷,注云:“《唐书·艺文志》作三卷”。《宋书·艺文志七》仅著录其《编年诗》二卷。《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第一卷别集类著录:“赵承祐《编年诗》三卷”。案赵嘏字承祐。“三卷”之“三”,当为笔划之误。
以上诸种诗集,均已亡佚。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赵嘏传》云:“今有《渭南集》,及《编年诗》二卷,悉取十三代史事迹,自始生至百岁,岁赋一首、二首,总得一百一十章,今并行于世。”[15]307据以上各家著录及有关记载,可知赵嘏诗歌曾编辑有两个集子,一为《渭南集》,一为《编年诗》,后者至元代尚存。而明代以后书目,均一无著录,由此推断《编年诗》亡佚于元明之际,今敦煌遗书中编号为S.619的残卷中尚存36首。
明高棅《唐诗品汇·诗人爵里详节》载赵嘏小传谓:“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进士。大中间,仕至渭南尉。有《渭南集》三卷,又《编年诗》二卷,并传。”似乎在明代前期,赵嘏诗集尚存世。但与《唐才子传》相较,显然此小传乃是高棅从其中节出者。又胡震亨《唐音统签》卷六〇九赵嘏小传谓:“诗集五卷。《编年诗》二卷,《渭南集》三卷,唐宋《艺文志》同。”又《全唐诗》卷五四九赵嘏小传谓:“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今合编为二卷。”
今传赵嘏《渭南诗集》乃明人所辑,此集为清康熙年间洞庭席氏琴川书屋所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题《渭南诗集》二卷。今人段朝瑞校补《渭南诗集》二卷,并补遗一卷,收入《楚州丛书》。谭优学的《赵嘏诗注》则是以《全唐诗》为底本,校以《唐音统签》本、清人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段朝瑞《渭南诗集》本以及其它选有嘏诗的诗歌选本,是目前唯一一本关于赵嘏诗歌的单行注本,编入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刊的《唐诗小集》。
从历代诗集诗歌选本对嘏诗的选录情况、历代诗话诗评家对嘏诗的评议情况以及诗歌版本流传情况三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到后代对赵嘏其人其诗的接受情况,从而给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赵嘏是晚唐诗坛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他的诗歌为历代各种诗集、唐诗选本所收录,但大多数集子仅限于收录赵嘏的几首代表作。这一方面是由于晚唐诗人众多,诗篇数量庞大,广收备录不太可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晚唐只句摘赏的习气,诗人往往以名篇名句名标艺苑,如赵嘏被称为“赵倚楼”,郑谷为“郑鹧鸪”,而这也可能致使诗人的诗篇未能受到全面的关注,从而忽略甚至抹煞了诗人其余诗篇的创作成就,如明胡震亨也认为赵嘏“为惜‘倚楼’只句摘赏,掩其平生”[14]76。因而对嘏诗进行研究时有必要以其全部诗歌为考察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创作成就作出客观的评价。历代诗话诗评家喜欢评判赵嘏与许浑的诗歌成就谁高谁低孰优孰劣,惹出不少关于二子地位高下的争议,这一方面是由于浑诗与嘏诗都偏于“清迥”一路,在艺术风格上较为接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二子创作成就的接近而具有可比性。目前学术界还未能对嘏诗的主题取向、艺术风格、创作手法等作细致研究,以致未能从艺术风格、诗歌特点等方面与其他晚唐中小诗人(除许浑外,还有张祜、刘沧等)区分开来,对各自的独特性把握不足,因而尚有待于对这些风格相近的诗人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中更好地把握嘏诗的个性。
赵嘏被认为是“晚唐一家”,自成一家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赵嘏诗歌在晚唐诗坛的独特性。晚唐诗坛中小诗人不计其数,何以立足诗坛名标艺苑,非独特无以成一家。前人也稍有论及,如认为嘏诗有“清迥”的特点,或认为“嘏为诗赡美,多兴味”,颇具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诗风显然与杜牧、李商隐都不同,但是除了少数几部诗歌选本如《金圣叹选批唐诗六百首》《唐诗评选》对某些诗篇作了简单的评析外,很少深入论述或具体解析。因而尚有待于对赵嘏诗歌进行详细分析论述,努力探寻其诗歌的艺术独特性,以阐发和辨证前人对赵嘏的评价。
[1][五代]韦庄.又玄集[M]//元结,殷璠,等.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五代]韦縠.才调集[M]//元结,殷璠,等.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唐]张为.诗人主客图[M]//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宋]范晞文.对床夜语[M]//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
[5][明]杨慎.升庵诗话[M]//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
[6][明]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7][清]赵执信,翁方纲.谈龙录·石洲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宋]方回评,李庆甲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宋]蔡居厚.诗史[M]//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清]贺贻孙.诗筏[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1][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M]//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
[12][清]黄子云.野鸿诗稿[M]//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3][宋]葛立方.韵语阳秋[M]//何文焕.历代诗话(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
[14][明]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5][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校笺(三)[M].傅璇琮编.北京:中华书局,1990.
The Acceptance of Zhao Gu’s Poems in the Past Dynasties
XU Pei-fe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China)
Zhao Gu was a famous poet in the former period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He didn’t pas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until he tried and tried again for many years.Although he passed the examination,he only got a lower position which was Commandant of Weinan County,and he died of depression soon after it.He was called as Zhao Weinan by people,and his poems exerted certain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acceptance of Zhao Gu's poems in the past dynasties from three aspects,the excerpted cases in the ancient poetry or poetry anthology,the critics'comment on Zhao Gu’s poems as well as poetic version of the circulation,and in order to give the poet an objective status in history.
Zhao Gu;poem;acceptance
I206
A
1009—5128(2011)05—0080—04
2010—06—10
徐佩锋(1980— ),女,浙江宁波人,江苏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 詹歆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