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莉娜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苏莉娜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化学教学;绿色教育;环境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产生了大量化学污染物质,这其中也包括化学实验排放的污染物。这些毒害废物进入生态系统破坏环境,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化学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21世纪以来,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绿色化学,它已成为当前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化学,是新世纪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它倡导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的破坏。高职化学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化学教师推广绿色化学教育责无旁贷。应先从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做起,然后仔细推敲实验设计、精选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案,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把绿色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懂得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掌握保护环境的简单技能,还能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
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是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绿色化学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逐步了解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重视和关心环境问题。授课时可适时地将环保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如讲授“非金属元素硫及其化合物”时,插入:北方城市冬季硫污染严重,人们的眼睛易流泪并伴有咳嗽等症状,这是因为煤燃烧产生的SO2形成了酸雪或酸雾,吸入后刺激上呼吸道粘膜所致。讲授“杂环化合物”时,插入:广泛使用的农药,如百草枯、杀虫快都含有吡啶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农药残留对人或动物非常有害。为了避免化学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国家已改进了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无农药、无化肥的“绿色果蔬”将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把环境污染典型事例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及尊重自然、尊重他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绿色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根据高职教学目标,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充实、更新和改进实验内容,使实验课内容覆盖理论课重点,突出实验技能培养,保留教材中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如基本技能实验中的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熔点及沸点等;性质实验中的醇酚、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提取及制备实验中的麻黄中生物碱的提取,溶胶、乙烯和乙酸乙酯的制备等。增强环保意识,优化实验设计,精选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医用化学实验应以医学学科交叉、融合为前提,充分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和绿色化。
(1)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的一部分,是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方法改革。微型化学实验是用较少药品获取明显反应结果和所需信息的一种新型实验方法。微型化学实验的仪器微型化、药品微量化(药品用量为常规实验的1/10或更少)、用时最少、污染最小。微型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对常规实验仪器和药品的简单微缩和减量,更突出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的根本性变革。高职医用化学实验常涉及使用和产生有毒物质或污染严重的实验,如卤素、非金属的性质等实验,用药量大、试剂种类多、药品毒性大,而改用微型滴管、井穴板及注射器做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氯气可在注射器中制取,不仅避免有毒气体外溢,而且实验现象明显。同时向学生介绍处理氯气泄漏和中毒的方法。进行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时,将常规实验设计成微型实验,在井穴板上实验时只用1~2滴试剂即可,实验效果理想。微型化学实验的开展,对毒性大、污染严重的化学实验意义重大。微型化学实验试剂用量少,从而减少废弃物处理量,杜绝或明显减少实验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实现绿色化学最可行的措施之一,是国际上公认的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还有一些化学实验用药消耗量大、危险性高、产生毒腐物质污染大,而又不能设计成微型化学实验。这样的常规实验,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如芳香烃和胺的性质实验,这2个实验所用药品毒性大,不仅危害师生健康,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而且实验效果不理想,实验现象不明显。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模拟实验装置、过程和现象,没有污染且实验现象明显,从而使学生得出准确结论。将多媒体引入实验教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具有人性化和科学性的特点。因此,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的多媒体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彻绿色化学思想,适时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唤醒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其树立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的世界观,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G421
B
1671-1246(2011)03-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