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临床护理观察力的提高

2011-08-15 00:51:36杨再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4期
关键词:观察力病情护士

杨再艳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论临床护理观察力的提高

杨再艳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临床护理;观察力;护理质量

临床护理观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护理观察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1]。临床护理观察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启动感觉器官,有计划、有目的地考察某位患者、某种现象或事物的知觉过程。常与积极思维相结合,并判断由于不同原因所致的变化情况和需要处理的必然联系[2]。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3],也是临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提高护士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因此,培养和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观察能力十分重要。

1 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入院后护士与患者的初次见面就意味着观察的开始。观察不只是单纯的用眼观察,还要结合触觉、听觉、嗅觉;除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精神状态外,还必须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所处环境;不仅局限于表面现象的观察,还要能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如看到夜间发生一阵急促的咳嗽后坐起张口呼吸的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经验的护士就会立即想到该患者可能发生了急性左心衰,马上给患者调整合适的半卧位,湿化吸氧,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早期处理。

在全面观察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病情整理出观察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也是十分必要的。如对外科术后患者应重点观察其麻醉苏醒状况、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口有无出血等。而对肺炎患者需重点观察其体温、呼吸及是否有咳嗽、咳痰等状况。疾病病程不同,护理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

2 临床实践与专业理论相结合

很多医疗信息的获取都来自于护士的观察,特别是儿童、老年、危重患者及一些智障患者,他们不能描述或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及需求,只能依靠护士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以获取有利于诊断和治疗的病情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护士不仅要能观察出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还要能分析出产生变化的原因,因此,护士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有1例胃出血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状况,护士通过分析得出,患者可能面临大出血休克的危险,故及时向医生反馈,并积极采取抗休克治疗措施,从而使患者转危为安。从事专科护理的护士,在进入临床专科护理工作之前,应熟悉该专科收治病种的范围、医疗护理特点及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常规等。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应及时查找资料或专业书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观察能力。

3 责任心与自觉性相结合

护士是白衣天使,是生命的守护神。护理观察靠的是护士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因此,护士在无人监督时,也应小心谨慎,不做任何有损于患者利益的事情,不做任何不道德的行为,应始终坚持护理工作的原则。晚间,尤其是凌晨,这是患者病情变化最多的时候,也是护士最容易疲惫、放松警惕的时候,此时,护士更应自觉加强巡视。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病情容易突变,甚至猝死等。护士应把责任心和自觉性贯穿到护理观察的全过程中,为患者值好每个班,站好每个岗。

4 客观信息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全面、正确地收集患者的有关信息,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这些客观的信息资料可以作为护士制订护理计划的依据,也可以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护理记录是通过护理观察描述病情变化的客观病情资料,是一个动态的记录过程,因此,在根据护理记录分析病情时,也应进行动态分析。如1例乳腺癌患者,入院时体温正常,入院3天后,突然发热,体温持续在39℃以上。患者的发热是癌性发热或是其他原因所致,就需要根据患者的有关情况进行动态分析。

5 谨慎与快速反应相结合

护士的工作是对患者的生命负责,因此,对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观察要精心、细致、全面、真实。对待细微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与原诊断不符的症状或体征,既要谨慎又要有快速应对能力。如1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先咳嗽不止,后满头大汗,不能发声,口唇发绀,此时应先考虑其是否呼吸道阻塞,可以让患者侧卧,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拍其背部,约1分钟后患者咳出一口痰液,接着护士又给患者吸痰及清除口腔分泌物,使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6 “勤”字当头,将观察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将观察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具体操作中。例如护士在巡视病房,晨、晚间护理,更换床单,测量生命体征,注射等过程中都应从不同角度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意思是说护理工作要“勤”字当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勤”已不只限于腿,应包括眼、嘴、手、脑等多方面。护理工作也不是单纯地执行医嘱,还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的变化。所以,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养成眼勤、腿勤、嘴勤、脑勤的工作作风,将观察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总之,观察力虽然受先天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主要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观察力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护士与患者朝夕相处,通过详细的询问,全面细致的观察,取得第一手资料,协助医生诊断病情和治疗疾病。敏锐的观察力是临床护士不可缺少的专业素质之一,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感是敏锐观察力的基础,而敏锐的观察力只有在临床病情观察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4]。

[1]杨丽.加强护生临床护理观察力的培养[J].现代护理,2004,10(11):1033.

[2]邹立志,谭寿莱,刘镜屏.临床护理观察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张光主.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101.

[4]杨劲松.护士观察力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08,29(22):2051.

G40-03

A

1671-1246(2011)24-0110-02

猜你喜欢
观察力病情护士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少儿美术(2021年5期)2021-04-26 13:46:36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