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行动教学效能探讨

2011-08-15 00:51马原野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9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心血管教学法

马原野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高职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行动教学效能探讨

马原野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高职;心血管系统疾病;行动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满足社会紧缺型人才需求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趋势。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1]内容广博,病机、治疗错综复杂,多学科知识交叉,教学颇具难度。笔者尝试以教学要素为切入点,通过教师、情境、学生3要素之间相互依托和整合的关系构成教学过程,稳步提升教学效能。

1 心血管系统疾病教学需要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导向。心血管疾病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心血管系统解剖、心肌细胞电生理、神经内分泌调节、病理生理、药理学基础知识,还应具备过硬的临床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心血管系统疾病教师应满足高资历、高学历、高能力的整体要求,既有年龄优势,又有质量优势;既有潜在能力,又有外显表达能力。教师学缘结构要泛化互补,凸显个性,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 心血管系统疾病教学需要优化过程情境

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2]。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为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为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独立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生生间互动合作为方式,以强调学生自我构建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心血管系统疾病复杂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构建系统教学体系,使学生对系统疾病的理解形象化、整体化。在强调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增加国内外新进展及疾病谱变化;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讲解心血管疾病的重、难点内容,同时穿插具体病例,使教学与临床相结合,实现“行知合一”。

3 心血管系统疾病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最终靶标。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填鸭式转为预激式。以往学生没有预习习惯,上课突然接纳教师传递的新知识时,只是一知半解地将其机械储存,没有消化吸收,不久便会遗忘。预激式教学是指上新课之前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查资料、讨论,积极预习。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吸收新知识。讨论时,让学生自由发言,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生行为对患者产生的直接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医德,提升综合素质。

心血管系统疾病教学中,唯有教师导向正确有力,教学情境形象、合理,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三者相渗互融,才能使行动教学效能稳定、快速提升。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G424.1

B

1671-1246(2011)19-0119-01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心血管教学法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伴有系统疾病的老年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中的护理
ROS介导的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