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新型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必要性

2011-08-15 00:51:36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残疾人护理人员康复

杨 梅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加快培养新型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必要性

杨 梅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探讨加快培养新型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必要性。我们应充分认识未来对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快康复医学学科的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康复护理的发展,以满足社区对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需要。

社区康复护理;人才培养;必要性

我国2002年8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目标”[1],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推进社区康复,把康复服务引入家庭”,社区康复则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社区康复护理工作能否全面开展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1 社区康复和社区康复护理概念

社区康复(CBR)是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一种经济有效、广覆盖、在家庭和社区层次为病、伤、残者提供康复服务的新途径。自从1994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关于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后,社区康复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社区康复护理是指在社区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整体进行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康复指导,使他们自觉地坚持康复锻炼,减少疾病的影响,预防继发性残疾,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2 护理人员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对各成员国卫生人力资源统计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千人口的医生比例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许多国家水平,但护士数量则远远不够,医护比例失调问题严重,我国2001年的医护比例只有1:0.6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如今,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护理功能不断扩展,护士的数量更加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要求,康复专业护理人员尤其不足。

3 社区康复护理的特点

社区康复护理是面向残疾人、慢性病患者、老年病患者提供就地、就近、简单、易行、方便、有效、实用、持久的康复服务,做到服务成本低廉、覆盖面广,广大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护理还可以较好地调动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扶困助残,促进残疾人和患者的全面康复。

4 加快培养新型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必要性

(1)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的健康观使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转型”问题,即从医疗型转为医疗保健型,实现全面的、连续性的、综合性的康复保健。因此,护理也由以前的专科护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可是传统的临床培养模式更注重的是对疾病的护理,而非以人为整体的全面护理。

(2)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现代护理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促使社会发展,应加快培养有现代康复护理理念的人才。

(3)经济现状的制约:我国能投入的医疗费用较少,康复资源有限,目前我国既不能采用英国的“福利型”模式,也不能采用美国的“科技型”模式,必须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复模式。社区康复就是极其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复模式,具有康复对象积极主动参与、费用少、社会受益面广、康复技术易掌握等特点。社区康复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护理人员走入患者家庭,为患者进行的全面康复护理,可以大大节约患者前往医疗机构的时间和费用,便于患者坚持康复,实现了患者就地、就近进行康复的愿望。同时,有效地节约了我国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

(4)患者的迫切需要: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不少容易见于老年人的疾病日益年轻化;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008年“5·12”大地震和近几年来我国的特大自然灾害,使我国残疾人数增加。这些突显了康复医疗的重要性,也使得对康复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猛增。

(5)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缺乏:我国政府对于康复事业是十分重视的,在全国62个县(区)进行了社区康复示范工作,示范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超过75%,并要求社区康复协调护理人员配备率达到80%[1]。可是我国康复机构、专业康复人员严重不足,多集中在城市中心的医疗机构中,数量有限,分布面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临床护理人员往往从医学院毕业直接就业,没有接受过正规康复知识系统培训,只能解决某些方面的疾病的护理问题,普遍缺乏康复护理知识,对于现代康复理念了解不够透彻,一些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未能熟练掌握,导致康复护理技术工作开展受限,功能障碍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护理。因此,我们应迅速适应这种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使他们成为能独当一面、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社区康复护理人才。

5 社区康复护理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残疾人更希望通过康复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在我国目前专业康复机构和人员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有必要开展就近就地、经济有效的社区康复服务[3]。由于我国社区康复开展时间不长,各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足,社区康复面临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程序不够系统等情况,另外,医学人才的培养周期长、需要量大。因此,加快社区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区康复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充分认识未来对康复护理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快康复医学学科的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康复护理,以适应社区新型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解决广大残疾人和功能障碍者日益增长的对康复服务的迫切需求,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

[1]赵悌尊.社区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李学红.“△”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南军医,2008,10(3):155.

[3]张敬,刘世文,李贞兰,等.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46~949.

G40-03

A

1671-1246(2011)02-0076-02

猜你喜欢
残疾人护理人员康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关爱残疾人
我骄傲
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 07:24:56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18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