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区域文化,构建精神家园
——岭南文化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2011-08-15 00:49:04肖影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精神家园岭南

肖影玲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42)

融合区域文化,构建精神家园
——岭南文化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肖影玲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442)

将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岭南文化土壤之中,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一种传承,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上的塑造及人文精神的养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岭南文化的开放与兼容元素,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引入岭南文化的务实元素,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引入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区域文化;精神家园;思想政治教育

从广义上说,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世界与精神生活是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质。而精神家园就是人的精神世界与精神生活的归属之地。由于人的精神世界是由知(知识)、情(情感)、意(意志)三大要素构成的,因而精神家园就成为了人之生命的理智认同。情感寄托于意志安顿之所,其核心是作为意志安顿(信仰)之基础的价值意义系统。

精神家园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寄托。构建和谐、稳定、健康的精神家园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使人从容面对纷乱世界的干扰,专心于工作、事业,使生活变得更充实。

广东地处岭南地区,岭南文化是在土著南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博采其他民族和地域文化之精华,经过上千年的融汇、整合、创新和升华而形成的区域文化。岭南文化是中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结合,又是内陆农业文明和沿海商贸文化的交融,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显示生机与活力的一部分。作为广州高校,利用地处岭南文化中心的地理便利,将岭南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虚”走向“实”,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完善,进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岭南文化有鲜明的特征

1.开放与兼容

从历史上看,岭南文化秉承了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在中原人不断南迁的过程中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岭南人基本上都是“客家人”。岭南人很早就向海外拓展,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交流更为普遍,与中华文化的其他支流相比,岭南文化较为充分地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岭南近代思想家们主动接纳和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学说,认真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直接用来和落后的封建势力做斗争。

文化的开放性必然带来兼容性,岭南文化对各种外来文化一直采取博采众长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从文化的国际交流的视野考察,岭南文化融贯着中西文化的特色,包含着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同时,岭南文化也十分注重外来文化与岭南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相互结合与改造,形成自身的独特之处。

2.重商与务实

岭南沿海地带向来有经商致富的传统,历史上,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是一个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发展工商业以富国成为岭南近代思想家们的共识。重商思潮是岭南文化在思想构成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

与商品经济发达相配合的文化特点往往表现为务实性,岭南浓厚的商业性,促进了岭南多元化经济的发展,从而培育出物质文化的实用性。岭南文化很注意讲求实用,较少保守性或空想性,特别是清朝中期,西方侵略者不断入侵,民生困苦,整个社会形势促使有识之士振臂高呼,凡事不宜流于空谈阔论,以讲求实用为追求。

3.开拓与创新

岭南的大部分居民都是中原和各地移民,历史上有过秦汉、两晋南北朝、两宋、明朝末年等四次大规模的中原人南迁。移民前往新的地方谋生,必须具备进取精神,从而形成岭南社会勇于冒险、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风气。

岭南到了近代更加富于创新,勇于打破民族和国际的隔阂,吸取外族、异国的先进科学文化,改造和变革自身的落后局面,开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很多方面跃居全国领先地位,新思想、新理论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戊戌变法,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还是国共两党合作及北伐战争,都是以岭南为起点。

二、岭南文化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

1.引入岭南文化的开放与兼容元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岭南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一种传承,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上的塑造及人文精神的养成。

岭南民俗文化对内接受了中原四次大规模移民,对外从汉代就开始接受东南亚、欧洲乃至美洲各国的贸易往来,这些赋予岭南民俗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气度。悠久的中原移民和海外贸易历史形成了岭南民俗文化以古代南越族文化为基础,融汇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独特内核,使它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强大包容性,对新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强。但是由于文化根基薄弱,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文化元素缺乏整合能力,造成岭南民俗千姿百态的多元品格,也造就了岭南文化开放与兼容的特征。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面对这种复杂的多元论,要实现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就必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文明表现的是文化的成绩,文明的价值取向受文化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文化素质、文化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文化的载体而成为空泛的议论和说教,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应该是文化的教育过程。文化教育不能脱离具体的知识但又要超越具体的知识进入一个精神的、观念的境界。文化教育要重在建构人文的精神,而人文的意义首先是人学,是人的反观、自省和自审之学。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中的发挥,正是通过不同的区域文化得以具体实现,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既能继承、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又能拓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激发其爱国热情,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有力的思想宝库、精神动力及文化底蕴。而区域文化、资源文化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引入岭南文化的务实元素,培养学生实干精神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蔡元培先生十分精辟地指出了教育之两大功能:一是发展自己的能力,二是完成人格,对人类文化尽一分子的责任。

岭南文化特别务实,对实际效益的追求十分明确、执著,灵活机动地应对障碍、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岭南人厌恶不切实际空洞的说教,尤其不会把时间花在无畏的争论上。这也就抓住了竞争的本质,抓住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根据高职高专就是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能力的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开展教学,配合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问题。

3.引入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岭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历代移民的脚印写在一起,密切而不可分。岭南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开拓与创新是它与众不同的特点,从汉代就开始接受东南亚、欧洲乃至美洲各国的贸易往来,这些赋予岭南民俗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气度。悠久的中原移民和海外贸易历史形成了岭南民俗文化以古代南越族文化为基础,融汇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独特内核,使它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强大包容性,对新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强,但是由于文化根基薄弱,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文化元素缺乏整合能力,造成岭南民俗千姿百态的多元品格。而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已然不期而至,这是被托夫勒称作“第三次浪潮”的一场社会大变革,身处急剧变革社会的人们,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从对峙中走向包容,新旧价值观念在碰撞中走向交流,原有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有些人出现了理想信念丧失、基本信仰迷失的现象,渐渐失落了精神家园和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挖掘运用岭南文化的丰厚资源,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要加强对岭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岭南文化影响力。从人的精神内核来看,建构精神家园的实质就是建构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一个基本阵地,其根本宗旨就是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寻找人生的意义,关注人生的目标,解读人生的价值,从而借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挖掘岭南文化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用好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刚刚揭晓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有: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和六祖慧能。官方表示,这些名片能折射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力,是岭南文化的符号,是广东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广东人精神的精髓所在,是广东能够在当前激烈的社会变革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要用好岭南文化这十张名片,将之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社团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在实践教学中,可让学生走进岭南大地广阔的土地上调研、挖掘古今岭南大地的人物风情,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促进了当地文明的进步。在“三下乡”基础上,扩大志愿者影响。每年的节假日,可让志愿者们在广州历史名胜古迹、文化小巷、等就近的岭南文化基地,为国内外游人提供志愿者服务,既能亲身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把自身融合到历史中,又能惠及社会,促进学校和社会的融合。

2.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岭南文化内容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简而言之,它的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犹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唯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内容将岭南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

3.课余实践融入岭南文化因素

在实践教学中,可让学生到各岭南文化名胜古迹、突出文化遗迹、文化商业集散地等进行志愿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王华.以岭南文化为视角解读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困境[J].学习月刊,2009,(8).

G718.5

A

1673-0046(2011)07-0010-02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精神家园岭南
忆岭南
黄河之声(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岭南文化名家
雨岭南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不辞长作岭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00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7:00
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岭南文化的教育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5:02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