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

2011-08-15 00:54罗伯特
糖尿病天地(临床) 2011年11期
关键词:格列美列酮吡格

罗伯特

关键点

● 吡格列酮可能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并且,此作用独立于其降血糖作用。

● 值得注意的是,吡格列酮不仅可以降低炎症,它作为独立的预测因子,和格列美脲相比,还可显著增加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一项来自日本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表明,吡格列酮可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并且,此作用独立于其降血糖作用。

对于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给予吡格列酮或格列美脲治疗,4个月后,吡格列酮组和格列美脲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程度类似,据Nobuhiro Tahara博士(Kurume大学,日本)等人报道。

但是,使用葡萄糖代谢示踪剂F-FDG联合PET-CT扫描(FDG-PET)后发现,只有吡格列酮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减少(P<0.01);该研究结果已于今年10月发表在JACC心血管影像杂志上。

值得注意的是,吡格列酮不仅可以降低炎症,它作为独立的预测因子,和格列美脲相比,还可显著增加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研究者认为,吡格列酮升高HDL-C水平的作用可能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的主要原因,但不排除还存在其他机制的可能。

他们指出,以往的研究结果,并没有显示出HDL-C水平增加对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任何益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的减少可能会使患者在临床上受益;但是,他汀类药物和吡格列酮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的机制,现在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的减少。”

已证明,吡格列酮在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上优于格列美脲。有试验(PROactive trial)结果表明,吡格列酮可能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但是目前并没有数据表明,存在一种口服降糖药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方面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为了比较吡格列酮和格列美脲的差异性,Tahara及其同事纳入了52例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同时还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吡格列酮组(剂量为15mg~30mg)或格列美脲组(剂量为0.5mg~4mg),为期4个月,治疗目标是保持空腹血糖在110mg/dL或更低。

基线时和研究结束时都采用了FDG-PET方法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情况。扫描部位包括颈动脉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这些部位涉及到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中风的发生,研究人员说。

四个月研究结束时,吡格列酮组和格列美脲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降幅相当。

吡格列酮组患者的体重和腰围增加。另外,吡格列酮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降低,而格列美脲组升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水平与斑块炎症减轻独立相关。

两组之间在血压水平、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LDL-C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吡格列酮组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显著下降,而格列美脲组没有类似的结果。

因此,研究人员指出,“对于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吡格列酮可能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的降低。”但他们承认该研究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包括:样本量偏小,药物可能被混淆使用,研究的持续时间短和统计力度不足等。

猜你喜欢
格列美列酮吡格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罗格列酮联合依那普利对腹膜纤维化大鼠的腹膜功能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膀胱癌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抑制作用的分析
格列美脲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的研究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美国警告吡格列酮引起的膀胱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