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变中的反思

2011-08-15 00:45王转香
关键词:观念建构学习者

王转香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教师角色转变中的反思

王转香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

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以其在教学中的角色行为和角色观念来体现的。反思是教师成功转变角色的前提条件。教师既要对角色行为进行反思,更要对制约行为的角色观念进行反思,同时还要对角色转变本身进行反思。

反思;教师角色;角色转变

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以及理解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1]62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的桥梁,一个人担任什么样的角色,社会就会对其产生什么样的期待和要求。为此,角色引导着人们生活的诸多侧面,并且影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内在的心理状态。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学习被看作是接受由教师预先结构好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是有知识的人,学生是有待于教师用知识去填充他们头脑的“无知”的人,教学过程就是由外部向内部迁移的过程。社会把教师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是“教书匠”的角色。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下,教师相应的角色行为表现为知识传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教材内容;教师要安排学生做大量的练习以掌握知识;教师要管理学生的纪律,保证课堂的安静和秩序。学生被看作是知识接收的容器,只要出现教师所期望的学习结果,如对知识的完整再现,能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就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得到不错的学业成绩。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奖励和惩罚促使学生出现与教学目标一致的行为,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都被忽略了。当今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

一、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现代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内化”不是由外向内简单的迁移,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经验的产物。主动建构是指学习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经验来同化和顺应外部刺激,建构外部刺激的意义。由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和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就有不同的意义。既然知识是建构的,那么教师的知识、书本的知识并没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要在学习实践和其他活动中“建构”知识,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内容,主动建构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一个自主建构的个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个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是一个主体性正在发展和需要发展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还包括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信息的相互作用。学习者不是被动地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选择和注意信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同时还包括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生的发展是其主动的发展。

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主动的学习者时,教学作为学习的一种外部的社会性活动,其基本功能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向学生“输入”、“传授”知识,转变为向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引起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经验的活动。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其教学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促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对学生行为的预测,创设新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过程,教师要与学生在观点、看法、经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交流、碰撞、对话、协调,师生双方通过交流、对话共同创造意义。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探索、发现、体验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不是替学生思考和发现,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的角色正在从“知识的灌输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

在“学习的引导者”这种教师角色定位下,教师的外在行为变成了对环境的创设、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对学生需要的反应、对教学过程的调整和决策等。教学过程不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调整、权衡而作出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在他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决策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

二、反思与教师角色转变的关系

教师的实践对象是人的心理、思想和灵魂,教师实践的载体是主体之间的交往,交往各方面都具有能动性、主体性、个别性,所以教学过程永远处于生成性和暂时性的情境中,教师必须凭借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领悟,对多变的情境作出自主解释、判断和决策。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力、个性,需要观察学生的情绪,随时提出建议,作出调整与决策。教师必须在反思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有恰当的反应。

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指教师从旧的角色所要求的角色观念和角色行为中解放出来,重新建构新的角色所要求的角色观念和角色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放弃和接受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对自己以往所遵从的价值观进行否定,对新的价值观予以理解并且纳入到自己的观念系统中的过程,因此对于角色转变的主体来说是痛苦的,需要勇气的。它要求教师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的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对新的教学观念的认同,形成新的学生观、新的学习观、新的教师观等,对学生行为的反应与引导等。无论是角色行为的正确反应,还是角色观念的更新,都需要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完成。

(一)教师对角色行为的反思

反思是哲学研究的关键特征,是一种对过去的行为或思想进行思想的活动。教师的反思是教师对自己过去的角色行为及行为背后的依据进行观察、分析、判断以及评价的过程。教师反思有两个层次。从教师角色的角度分析,反思的第一个层次是教师外在的角色行为,第二个层次是角色行为背后使之出现和发生的依据,比如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等各种影响教师角色行为的观念。第二个层次的反思是教师反思的重点,因为这是教师的角色行为之所以出现的理论基础。人的行为是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教师对角色行为的选择是有其特定的逻辑前提的。

教师反思的第一个层次是对角色行为的反思。角色行为是指教师在履行角色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外显反应。在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行为是指为了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采取的引导性活动的总和,教师的引导是否正确,是否适合每一个学生,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教学活动中,当教师的已有知识与实践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这就会导致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出现,反思始终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提出很多的方案,这就需要作出决断,形成决策。同时教学情境不允许教师停顿下来进行系统的思考、分析各种情况,决定最佳方案,然后付诸行动。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之进行整体的以及细节的考察,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反思,才能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二)教师对角色观念的反思

教师角色行为转变的前提是角色观念的转变。教师反思的第二个层次是对隐藏在角色行为背后的理论或观念的反思,它们是教师角色行为得以出现的前提,是教师反思的真正对象。这种教师角色行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作为教师行为形成的逻辑前提,是隐含在教师角色行为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中,并且对教师的角色行为构成其自身的进程与结果发挥逻辑作用的强制性力量,即由既定的教师角色行为的逻辑支点出发而形成的特定的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因此,要变革教师的角色行为,转变教师的角色,就必须变革行为形成的逻辑支点,即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从反思的第一个层次——角色行为的反思,跳跃到反思的第二个层次——对形成自身行为的前提即与角色有关的各种观念进行反思,这种前提包括教学观念、学习观念、教师角色观念等。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中,要改变已有的角色行为,必须首先转变影响行为发生的观念。

应当看到,对教师行为前提的批判,既是教师反思的实质性内容,又是教师反思的艰巨任务。因为教师行为的前提具有“隐匿性”和“强制性”,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影响着教师角色行为的改变,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标准,影响着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态度和方式,它直接地规范着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的过程及结果。而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超越行为本身,达到对行为前提的反思;也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揭示出“隐匿”在行为背后的“前提”,并以批判的方式去解除这些行为前提的“逻辑强制性”,从而使教师能够理解自我、理解学生、理解教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行为。

(三)教师对角色转变的反思

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是教师成功转变角色的基础。教师角色转变是对过去角色的否定,是对过去所信奉的价值观的批判,因而角色转变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质疑的过程。如果没有教师对新的价值观的接受,新的角色不可能出现,这种接受也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体验、检验在新的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的有效性,检验新的角色行为的优越性才能使新的角色出现、形成并发展,最终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下来。

教师角色对于教师来说,不存在绝对完善之说,因为教学活动充满了复杂性和动态性,这使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未解决的遗留问题。因此,教师新的角色的塑造及发展,是一个动态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身处其中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相应的调整。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需要对过去的、现在的角色不断比较和反思,对影响角色实现的因素进行反思;既要对角色的不合理的方面进行反思后改进,又要对合理的方面通过反思而加以发扬;既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反思,又能对其他教师的角色进行反思。教师角色构成的要素是外在的角色行为和内在的角色观念,角色观念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学习和验证,角色行为的形成也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体验,所以教师对角色的反思不能偶尔进行,需要教师长期坚持成为习惯,才能使教师不断澄清自己的角色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

反思是教师通过其内在的方面来看待外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反思既是对思维的监控,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是以理解和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活动。教师通过对角色行为和角色观念的监控和分析,自觉地、能动地预见未来、计划未来,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定向和控制,以提高角色行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终达到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的反思是其主体性的表现,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它与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学实践、理论修养以及反思的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作为教师发展的外部因素,在教师反思的提高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条件,比如通过承认反思的价值提供交流的平台等方式。

教师是在反思中进步、成长和成熟的。当教师把思想的目光投向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轨迹的时候,就意味着对“旧我”所包含的教学理念和行为的扬弃,也意味着对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教师只有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和反思,才能把各种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智慧,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问题,实现教师角色的有效转变。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冯自变】

1672-2035(2011)01-0129-03

G451

B

2010-11-14

王转香(1966-),女,山西晋中人,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观念建构学习者
维生素的新观念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健康观念治疗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