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升级中提升人才贡献度

2011-08-15 00:45吴徽辉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1年10期
关键词:贡献度大专第二产业

吴徽辉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招商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在转型升级中提升人才贡献度

吴徽辉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招商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当前,苏州人力资本呈现总体水平逐步提升、第三产业人员结构总体好于第二产业等特征。但是其水平偏低、结构还不合理、人力资源质量难以适应城市化、国际化发展需求等,影响了苏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进程。建议确立人才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教育、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等,在转型升级中提升人才贡献度。

转型升级;人力资本;人才贡献度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力是第一竞争力。人才是支撑苏州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生产力。本文通过分析苏州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和结构特点,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推动苏州人才工作持续进步,人力资本水平加快提高。

一、苏州人力资本发展现状分析

(一)从纵向看,苏州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逐步提升

1.高学历人员增长较快。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到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全市法人单位年末从业人员中的高学历人员(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从56.11万人增加至125.34万人,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2.3%,比全市年末从业人员和高中及以下学历从业人员的年均增速分别高11.3个和19.7个百分点;高学历人员占比从2004年的14.6%提高到2008年的21.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高了1倍,本科学历人员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大专学历人员占比提高4.3个百分点。

2.中高级职称人员比重增加。2004年到2008年,全市法人单位年末从业人员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数从15.42万人增加至19.86万人,占拥有职称的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比2004年提高1.4个百分点。

3.从业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结合经济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按19年计算,本科学历按16年计算,大专学历按15年计算,高中学历按12年计算,初中及以下学历按7.71年计算,苏州市法人单位年末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2008年为10.83年,比2004年的10.30年提高0.53年,算术平均每年提高0.13年。

(二)从产业分布看,第三产业人员结构总体好于第二产业

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速快于第二产业。2004-2008年,苏州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增长第三产业为16.7%,比第二产业8.8%高出7.9个百分点。从学历层次看,第三产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年均增速达35.3%,本科和大专学历从业人员年均增速达23.5%,分别比第二产业高出3.8个和3.1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以初中及以下为主。2008年,第二产业初中及以下从业人员比重虽然比2004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但仍高达49.0%;高中学历从业人员占比为35.9%,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仅为15.1%。可见,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绝大部分为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

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以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200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高中和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比重分别为29.7%和35.3%,大专学历占比为20.8%,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4.2%。其从业人员学历构成好于第二产业。

4.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苏州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41年和11.72年,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比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提高0.41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0.5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三)从所有制分布看,外资企业从业人员总体水平好于内资企业,国有企业从业人员总体水平好于私营企业

1.外资企业人力资本水平高于内资企业。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港澳台投资企业为11.5年,内资企业为11.3年。从学历构成情况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从业人员以高中学历为主体,分别达44.6%和41.0%,内资企业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为主体,占比达49.8%。

2.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内资企业中的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9年,列各类内资企业之首。从学历构成情况看,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占比为32.5%,明显高于其他内资企业;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过五分之三,达63.4%,成为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主体。

3.私营企业初中及以下人员学历占比高。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9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仅高于股份合作企业(10.4年),列倒数第二。初中及以下人员学历占比为55.1%,大专及以上学历比重为16.1%。

(四)从地区分布看,昆山和中心城区人力资本水平高于其他板块

1.昆山人力资本水平列6大板块之首。第二次经普资料显示, 2008年末,昆山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以高中学历为主体,占比达到42.0%;初中及以下学历从业人员占比33.7%,比2004年末下降11.1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24.2%,比2004年末提高9.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11.36年,比2004年末提高0.79年。其人力资本水平列6大板块之首。

2.常熟、张家港、吴江、太仓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2008年末,上述4市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分别为64.0%、49.9%,52.9%和55.8%,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3年、10.53年、10.24年和10.18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3.中心城区中古城区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园区、新区次之,吴中和相城居末。2008年末,金阊、沧浪、平江三个城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42.9%、41.4%、33.9%,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2.5年、12.2年和12.1年,人力资本整体水平较高。园区和新区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以高中学历为主,占比分别为43.9%和45.6%,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29.8%和26.7%,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9年和11.8年。吴中、相城区主要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比分别达53.6%和60.3%,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3年和9.9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苏州与无锡人力资本水平对比

从增速、学历结构、平均受教育年限、产业分布4个方面将苏州和无锡人力资本水平进行对比,可发现其这方面的差距所在。

(一)从增速看

苏州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各类学历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均高于无锡,但呈现学历越高年均增速差距越小的态势。2004-2008年,苏州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从383.91万人跃升至583.63万人,年均增速达11.0%,比无锡快4.3个百分点。其中,苏州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年均增速比无锡高出6.9个百分点,本科学历年均增速比无锡高出1.7个百分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年均增速比无锡高出0.9个百分点,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分别比无锡高出3.9个和4.5个百分点。苏州中低学历从业人员年均增速相对中高学历人员比无锡增长更快,这既反映出苏州产业结构的现实状况,也凸显其加大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二)从学历结构看

苏州法人单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低于无锡。2008年末,苏州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为45万人,比2004年19.61万人增加了一倍多,占比也从2004年的5.1%提升至7.7%,但是与无锡占比9.4%相比仍低了1.7个百分点。

(三)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

苏州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无锡。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和第一、二次经普资料测算,苏州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2004年为10.30年,2008年为10.83年,4年提高了0.53年,而无锡2004年为10.61年,2008年为11.19年,4年提高了0.58年。可见无锡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水平整体高于苏州。

(四)从产业分布看

无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以高中学历为主,相比苏州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均以初中及以下为主而言整体素质较好。2008年经普数据显示,苏州和无锡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均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占比分别为49.0%和53.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无锡以高中为主体,占比30.4%,苏州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体,占比35.3%。

三、苏州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利用常规统计数据,结合经济普查数据对1995年以来苏州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力资本投入指标、物质资本投入指标等分别计算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测算结果分析如下:

从1995-2002年情况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入,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60%以上,而人力资本贡献度仅为4.31%。

从2003-2005年情况看,经济增长仍然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入,但贡献度从1995-2002年间的64.74%下降至58.69%,下降了6.1个百分点。人力资本贡献度从4.31%上升至19.07%,在人力资本贡献中劳动力数量增长贡献占主导,达到58.4%。

从2006-2008年情况看,经济增长从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入转向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双轮驱动,人力资本贡献度达到35.5%,但人力资本的增长依然依赖劳动者的数量增加,劳动者数量贡献度份额虽下降1.8个百分点,但仍在50%以上,劳动力质量贡献度从40.78%提高至40.99%,仅提高0.21个百分点。

由上述分析可知,苏州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步提高。

四、进一步提高苏州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建议

苏州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引进力度,进而提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

(一)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情况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和人才等方面仍占优势,而且极其重视人才战略规划。持续激烈的人才国际化竞争,也决定了加快人才发展必然是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力量。

从国内情况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日前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各地也都在推进人才战略计划,力求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促进经济转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从苏州市情况看,已颁布制定了《苏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其中提出了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制度,加快构建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化格局,加快创造人才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各区域、各产业、各领域人才的竞相发展,实现人才总量、质量和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纵观历史,苏州经历了几次转型,都是以人才支撑实现的,无论是在发展乡镇工业经济,还是发展外向型经济,靠的就是人才。今后,苏州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仍将有赖于人才结构的高端化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十一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4.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万人,年增长率连续5年保持20%以上,引进海外人才累计超过5000人,共有139人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3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全市纳入国家、省高层人才引进计划的数量居国内地级市前列。但也应该看到,苏州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还偏低,结构还不十分合理,人力资源质量难以适应城市化、国际化发展以及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要求,低素质劳动者对粗放或落后生产方式的路径依赖,影响了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

(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建议

1.确立人才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实现“两个率先”,人才是关键。全市上下应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集聚人才为核心,加速推进人才优势向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

2.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教育。一是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提高办学层次,促进各类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继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来苏合作举办分校、研究生院或研究院。积极支持在苏高校加快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在苏高校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结构性用工矛盾,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流动人口素质。苏州要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就必须依靠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

3.加大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构建适合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一是建立和完善面向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的引才政策体系。吸引科技人才、创新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建立规范、合理的引才政策体系是吸引科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基础。要从使用、激励、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健全引才政策体系,为吸引人才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二是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文化环境氛围。吸引科技人才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把人才长期留住。这一方面需要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提供良好的“软件”条件。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软件”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和留住科技人员的关键。三是建立与苏州产业专业升级配套的科技创新人才结构。要形成基础型研究人才和应用型研究人才的合理结构,按照科技发展的目标,有层次、有重点地引进,在此基础上促进创新人才结构的合理和完善。从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引进科技人才。

10.3969/j.issn.1674-8905.2011.10.007

高萍萍)

猜你喜欢
贡献度大专第二产业
充分把握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基于贡献度排序的肾透明细胞癌串扰通路分析
人大专询民生事 审计问题改好没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度的解析与度量方法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