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影响及其引导策略

2011-08-15 00:51
天中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祝 军

(信阳师范学院 华锐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网络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影响及其引导策略

祝 军

(信阳师范学院 华锐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大学校园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和防止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使他们能够通过网络自律改善人际交往,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

1 大学生触网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其中青少年网民1.95亿,而大学生更是其中的“主力军”[1]。据笔者对信阳师范学院千名大学生的调查:81.5%的学生经常上网,11%的学生偶尔上网;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0小时的占39.5%,15~20小时的占15.5%,10~15小时的占 26.5%。目前,上网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关注远远大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这既与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关,又与网络本身的特点有关。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

2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网络以其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大学生的探索欲,在开发大学生心智潜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同时,网络也扩展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为他们提供了直接宣泄的场所,具有舒缓心理压力的作用。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容易产生“网瘾”。大学生可以在网上用很短的时间接收大量正面的和负面的信息,但当外界信息的输入超过正常负荷后,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因为这些没有经过消化的信息会在潜意识中干扰大学生的学习、思考乃至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大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最终导致大学生思维能力下降,甚至对网络产生依赖,即人们常说的“网瘾”。

第二,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容易使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淡化,并且可能出现社会性和规则性弱化的困境。大学生可以在网络空间中无话不谈,说自己愿意说的话,做自己愿意做的事,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实现的情感体验在网络世界中也可轻松实现。但是,随着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日益增多,传统模式的人际交往极易被淡化。

第三,容易造成自我意识膨胀和集体意识淡化。大学生的情感较为丰富、强烈、敏感,也极为复杂,他们既关注社会的发展,也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活阅历贫乏,他们对人生充满理想,又常常脱离现实,情绪起伏较大,容易产生不满足感和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体验。但是,网络无中心化的特质,在增强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和民主观念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膨胀和集体意识的淡化,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

第四,可能产生孤独感。孤独感是个体的社会交往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一种令人不快的、使人痛苦的主观体验。孤独感涉及人们对社会相互作用的数量和质量的感觉,是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大学生在网络聊天中常常把现实中的不满和痛苦发泄出来,呈现出明显的、自我表露的孤独感特点。

第五,因影响学习而造成心理负担。有调查显示,81.7%的大学生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有近一半崇拜的偶像类型属于影视娱乐明星,因而他们疯狂地上网搜集偶像的资料信息。电子相册、博客、播客、拍客等一系列网络产物诞生之时,也为自拍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据调查,有一半左右大学生曾把自己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网络上[3]。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上网必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3 大学生“触网”心理剖析

网络信息具有覆盖面广、更新快等特点,而大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正是这种求新好奇心理激发了大学生学习掌握网络知识及应用技能的欲望,促使他们迅速进入网络世界,同时,网络环境又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求新心理,使他们在网络空间中涉猎着不同的信息。

即使在网络没有出现的年代中,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而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这种矛盾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为缓和这种矛盾,大学生常常到网上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心理补偿,期望在网络中找到自我,从而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网络世界。对网络的依赖,容易使大学生丧失群体认同感,导致他们在现实中情感冷漠,慢慢地淡化个人与他人的交往,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缄默孤僻、冷漠紧张。

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受到的挫折较少,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而到大学后父母的关爱鞭长莫及,这样必然会遇到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大学生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愿向同学倾吐和求助,但乐于从网络空间寻求帮助。根据笔者的调查,在上网大学生中有三成以上是由于孤独无助才上网寻求寄托的。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常常会感受到来自学习、家庭、社会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在遇到挫折时,一些大学生产生了逃避心理,他们借上网来逃避现实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但越是逃避,挫折感就越强,而挫折感越强,就更加想逃避,最终造成了恶性循环。有调查表明,无论什么人,上网越多,孤独感和压抑感便越强[4]。

由于网络具有隐匿性、开放性和便捷性,这为遭受挫折者提供了一个“绝好的”逃避、发泄的场所,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向网友倾诉心中的不快,可以在论坛上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少数人甚至肆无忌惮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恶意中伤、诋毁、谩骂组织和他人,以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久而久之,便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已大于学业压力,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他们极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命运。心理压力较大的大学生可能选择网络作为逃避、发泄的场所,但其结果也可能是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4 大学生群体网络心理的引导策略

引导大学生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网络的功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以下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第一,应加强网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向自律。学校、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繁杂的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使他们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最起码应让学生明白上网和沉溺虚拟时空的有害影响。在对学生的网德教育中,除了强化团体咨询外,还可利用网络快捷、开放的优势,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引导。我们应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本身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是一种工具,然而它所负载的内容却往往包含很强的价值性,需要大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二,要通过手段创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化教育。也就是说,应利用网络特别是校园网或专门的心理健康网站,广泛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并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很多门户网站都开设了Blog专栏并提供免费 Blog,这为成年学生自主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Blog空间,让他们在健康的空间中倾诉心声,记录心路历程,对自身的心理成长过程进行自我约束和调整,实现自我调控和自我疏导,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方面的自我完善。

第三,针对部分学生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倾向,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科技文化活动),防止学生落入网络“虚拟世界陷阱”,有效地避免网络依赖症的出现。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大赛,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改变他们对现实和网络空间的片面认知。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不少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由于自己把心理问题同精神病混为一谈,或者担心他人把心理问题同精神病混为一谈,因此他们多极力否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不愿参加心理咨询和辅导,结果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了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因为自己面临的问题涉及个人或家庭隐私,不愿面对面地与教师讲述自己心灵深处的秘密,拒绝心理咨询和辅导,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一切心理教育都归结为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必须积极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心理问题,客观地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要使他们认识到逃避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积极主动地增加人际交往,积累交往经验,才能获得归属感和亲密感。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2010-07-15)[2010-09-05].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79171593d2348.html.

[2] 章剑锋.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07―110.

[3] 李林英.大学生自我表露的比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2―15.

[4] 毛国红.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2):62―64.

G645.5

A

1006-5261(2011)02-0061-02

2010-10-14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09BSH007)

祝军(1967―),男,河南固始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继金〕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