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状况探析
——基于广东城镇1253位空巢老人的调查

2011-08-15 00:45申群喜王世斌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空巢城镇广东

申群喜,王世斌

(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2;2.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状况探析
——基于广东城镇1253位空巢老人的调查

申群喜1,王世斌2

(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2;2.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空巢化”已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调查,广东城镇“空巢老人”已达52%。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状况如何?他们在养老生活中面临一些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和困境?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有效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心理问题,适应其多样的心理精神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是需要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心理需求;广东城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空巢化”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突出特征。笔者于2008年7—11月与广东省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秋光》杂志社对广东城镇老人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随《秋光》杂志寄发调查问卷3500份,回收问卷2789份,其中有效问卷2414份,调查样本遍及广东全省21个地市。调查发现:调查样本中超过一半(1253人)为“空巢”老人(不含在社会养老机构居住的老人),高达51.9%。“空巢”现象的大量出现,使老年事业面临更多的难题,也对老年服务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的社会现象。现根据调查情况,主要就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精神心理生活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作些探讨。

本次所调查的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大致如下:地区分布:珠三角地区占65.9%,粤东地区占15.1%,粤西地区占13%,粤北地区占6%。职业结构:国家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占54.8%,企业工商人员占16.9%,农民占16.8%,其他占11.5%。性别结构:男性54%,女性46%。年龄结构:60—69岁,59.4%;70—79岁,28.3%;80岁以上,12.3%。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33.8%,高中32.1%,大专及以上的34.1%。婚姻状况:原婚配偶仍在、丧偶再婚、离婚再婚的共占73.5%,26.5%的为单身。

一、城镇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

(一)经济条件较为宽裕,对经济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广东城镇老人的平均月收入达2467.9元,空巢老人的经济收入状况总体来看也是较高的,52.5%的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34%的在2000元以上。从其开支状况来看,52.4%的老人每月支出在1000元以上,其中用于饮食、医疗、保健、娱乐等几项主要开支合计达1831.7元,保健和娱乐占到其主要支出的32.4%,收支总体状况是普遍有结余。其中,52.5%的老人在近一年内有外出旅游,人均1.7次,人均花费4166.7元。

从城镇空巢老人对自己经济状况的评价来看,45.2%感到经济上“过得去”,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的达45.4%。但也有近一成的空巢老人感到“困难”和“非常困难”。部分“空巢老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

(二)居住条件的宽松为单独居住提供了条件,但空巢并非全出于自愿

广东城镇空巢老人平均每户居住面积为97.9平米,其中,85.2%在50平米以上,只有4.6%在30平米以下,其居住面积远高于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28m2)和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3.8m2),也高于广东城镇老人的人均居住面积(约37m2)。由于居住条件的宽松,为他们单独居住奠定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空巢老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传统观念变化的结果。当今城镇老人的教育程度与经济能力较以往提高了许多。从经济状况来看,广东城镇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是比较高的,除退休工资、社会养老保险外,还有多方面的收入来源,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老人的生活不再以照顾孙辈和看家为重心,他们更讲究空间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不少老人认为和子女在一起居住会产生很多麻烦,宁可一个人生活,“图个清静”。再者,对于年轻的一辈来说,由于与老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同,更喜欢建立自己的居住空间,选择与父母分开居住。正是基于这两方面原因,广东城镇老人空巢现象日益增多。

而从其居住意愿来看,并非空巢居住都是老人的自愿,其实,有近一半(46.8%)的空巢老人在内心是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选择“与子女共居”和“自己单独居住”的基本不相上下,分别为46.8%和46.6%,另有6.7%选择“到养老机构”。而之所以独居空巢,实在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考虑。经济条件的宽裕,居住条件的宽松,生活方式的不同和观念的变更,无疑是老人们主动选择空巢居住的主要原因。

(三)对生活照料护理服务需求较大,“请保姆难”成为多数老人心患

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从健康状况来看,36.5%的老人身体健康,37.7%的老人身体状况一般;患有一般慢性疾病和严重疾病的占25.8%。总体来看,空巢老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还比较满意。但空巢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特别是孤寡、独居的空巢老人,他们需要社会化的照料服务也越来越迫切。有44.3%的老人部分需要照料或护理,完全需要照料或护理的占7.1%,两者合计为51.4%,也就是说,一半多老人有生活照料和护理方面的需求。

但其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期望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请保姆或护工困难”,“如遇重病住院,子女要工作没人照顾”等成为许多老人的慨叹,“需要社会服务”,“找个好保姆”,“有人照顾老人的生活”等,成为众多老人的期望。

(四)较少参与社会集体活动,多以自娱自乐为主,但感觉精神生活较充实

精神文化生活是老人们养老生活中的一个至关重要方面。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参加社会集体活动的比例并不太高,经常参加的只有19.4%,56.3%的偶尔参加,24.3%的从未参加,可见较少参加老年集体活动的达79.6%。空巢老人休闲娱乐活动最普遍的方式依次为:散步(73.8%)、看电视(58.7%)、阅读书报杂志 (46.2%)、做家务(43.4%)、与朋友闲聊(42.6%),此五项的参与率均在40%以上,其活动方式较为分散。与其他老人相比,他们参加社会集体活动的比例更低,只有13.8%参与社会活动,而更多以自娱自乐为主。但总体来看,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状态较好,26.7%的老人觉得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富充实,66.5%的觉得一般,6.8%的觉得单调空虚。

(五)空巢老人最担忧的是生病,最大愿望是保养好身体,生活幸福感较强

人口老龄化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老人患病率较高,其所需的医疗费用较高,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并影响晚年生活质量。空巢老人“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生病,占74.8%,其次是担心生活无保障,占53.1%,再次是担心生病没人照顾,占47.5%。而空巢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保养好身体”,占86.2%。从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来看,广东城镇空巢老人的幸福感是较强的,其中38.9%的觉得幸福,56.4%的觉得生活过得还可以,只有4.8%的觉得不幸福,即95.2%的对自己的生活持肯定态度。

二、“空巢”使养老面临更多的心理困境

(一)空巢老人的精神照顾缺位现象日趋增多

家庭成员中的子女是老年人主要的照顾者,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其中不仅包括对老人的经济供给、日常生活照顾,还包括精神慰藉。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增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随着子女外出谋职发展,本应在晚年得到子女反哺以颐养天年的老人,成了“留守一族”。儿女不在身边,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在所难免。许多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今天,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是子女的钱物。子女离开家庭,从空间上使得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失去了依靠,精神上失去寄托。特别是进入鳏寡期的老年人,面临的实际困难更突出,从而对子女的心理依赖更强。他们希望得到子女更多的精神关怀,但由于空间的距离,加之子女工作的忙碌,许多子女无暇顾及老人,对老人的心理关心不足,使空巢老人的精神照顾缺位现象日趋增多。

(二)空巢更易引起老人的精神心理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他们在行动上越来越无能为力,对需要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脆弱性越来越强。他们越来越像儿童,逐渐成为一个脆弱者,需要家人、他人的帮助,也需要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但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社会交往和参与集体活动的比例相当低。据专家分析,孤独寂寞感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情绪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行为能力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老年性抑郁症等老年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病,专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巢综合症”。目前,广州65岁以上老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已达5%~7%,8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更高达30%,老年痴呆症患者中起码有一半以上是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

三、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需求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 大力发展综合性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空巢老人心理困境的当务之急

“空巢”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的生活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风险,只能靠社会化养老服务来予以弥补和解决。社区是老年人生活、活动的主要区域,一般也是老年人长期生活、熟悉、习惯的地方。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解决空巢老人养老生活困境的首选办法。社区养老服务不仅包括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卫生、护理、风险预防等物质生活方面的照料服务,还包括健身、文化娱乐、学习教育等方面的精神心理服务。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举措,社区服务中心不仅可以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护理等服务,还应建立对空巢老人的探望制度,及时了解老人需求,让社区老人得到精神慰藉。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在社区兴建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助老服务基础设施,让空巢老人们有地方聊天、有场所倾诉、有场地娱乐,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要多发展老年群众文艺活动组织。开展经常多样、健康向上的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趣味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实而丰富多彩。

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对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登记,建立一个空巢老人信息管理系统,为空巢老人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将空巢老人的一些信息和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反馈给其家属,在异地的家属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老人情况,并可以给老人留言,工作人员定期给老人转达这些留言,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老人感觉到家人的关心,这个系统使老人能与社区中心、老人的子女加强联系。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给空巢老人送祝福或慰问。

(二)鼓励老少同住,坚持家庭“经济赡养”与“精神赡养”并重

1.鼓励老少同住。居家养老毕竟是99%的老人的现实选择,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也只能容纳1%左右的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养老。虽然老人“空巢”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增多,家庭养老的功能在日益削弱,但人类血缘亲缘关系始终是不可割舍的,一家人,老少同住生活,有其自然的优势,社会还是应尽量鼓励老少同住。为方便老少同住,建筑房产开发商应适应社会发展变迁需要,考虑建造“老少户”住房,以方便青年子女与老人分而不离。年轻子女居住“老少户”或居住与老人不远的住房,可与老人相互照应。

2.子女要重视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子女要树立赡养老人的意识,除了经济上的赡养外,要多抽时间陪伴老人,特别是在外地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这是对空巢老人心灵上最好的抚慰。给空巢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对老人健康生活尤为重要,因为长期的空巢生活,老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家庭成员要及时进行疏导,引起重视,否则,久而久之,可能酿成严重的抑郁、失眠及多种躯体化症状,或有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应及时求助老年心理诊疗所等涉老专业机构,给予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家庭成员应鼓励老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结交朋友。家庭成员多带老人参加社会性的老年人活动,让老人的生活丰富起来,日子不会过得乏味单调,减少老年人患“空巢综合症”的机率。

3.满足空巢老人合理的需求。家庭成员要了解老人的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质量。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这既可让长辈得到照顾,也可减轻子女的负担。

(三)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帮扶空巢老人

社会力量在为空巢老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政府要引导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建立为老人服务的网络,如建立为老人提供洗衣、打扫、送医送药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有偿服务队和志愿者组织,建立老年人服务组织,老年人服务志愿者协会等,并且吸纳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可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红十字会等开展探望和慰问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活动,给他们带去温暖,定期或不定期帮助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生活中的困难,以引起各方面应有的重视;丧偶空巢老人免费刊登征婚启事,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以“老老互助”的方式来帮扶老人,建立老年人互助会,增强老人的归属感,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低龄老年人会比青年志愿者组织更加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能更好的服务老年人。组织空巢老人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模式开展邻里互助、互相结对等活动,通过集体的力量克服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多个空巢老人拼家养老的方式也是一种值得探索和推广的模式。几个志趣相投的空巢老人可以自愿结成新的“家庭”,生活上根据各自特长分工合作,互助服务,彼此照顾,情感上相互依靠。诸如此类的空巢老人养老方式,值得探索推广。

[1]李容根.在广东省老龄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Z].广东老龄网.2008-04-30.

[2]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J].南方人口,2002,(1).

[3]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J].人口与经济,2005,(2).

[4]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2007,(3).

[5]田君叶等.我国空巢老人养老及社区照护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08,(7).

On the Spiritual Life Condition of the Empty NestOld Person in Coastal Economy Developed Citi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bout1253 emptynestold person in Guangdong citiesand towns

SHEN Qun-xi1,WANG Shi-bin2
(1.Zhongshan Institute,University ofElectronic Science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528402,China;2.Guangdo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and Technical Institute,Guangzhou 510510,China)

“Empty nest”has become a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and not allow to neglect social question of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empty nestold person” in Guangdong cities has reached 52%.How is the spiritual life condition of“empty nest old persons”?What psychological question and difficultposition have they faced with in retirement life?How to take practicaland feasible effective measures,solve effectively theirpsy chological question,adapts theirdiverse psycholo gicaldem and,improves their quality of life,is an urgently needed questionwhich social variousas pectspay attention highly and urgently await tobe solved.

empty nestold person;spiritual life;psychology demand;Guangdong town

C913.11

A

1009-6566(2011)01-0003-04

本文是广东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课题“广东城镇老人养老生活基本状况调查”的部分成果。

2010-11-18

申群喜(1965—),男,湖南衡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博士,广东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老年学、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王世斌(1970—),男,河南驻马店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空巢城镇广东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广东舆情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