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永
(上海铁路局徐州北站,工程师,江苏 徐州 221007)
2008年及以前,徐州北站运输安全形势不稳,每年总要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困扰了车站整体的改革和发展。徐州北站为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结合车站实际,以人本管理的理念和系统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综合考虑天、地、人、车、货等因素,创新安全管理思路,推行“6Z”(Zeao零)集约化安全管理模式,努力追求“思想认识零偏移、人员素质零距离、基础管理零缝隙、现场控制零断档、设备质量零故障、激励约束零缺失”,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从而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思维支配行动,理念决定管理,为此,车站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引导作用,强化思想认识教育,不断增强全站干部职工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1.1 发挥安全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深入进行安全形势教育、事故影响教育、“两违”危害教育、安全责任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把典型案例和自身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作为鲜活的教材,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明确“违章等于杀人、违章等于自杀”,不断增强职工遵章守纪、按章作业的自觉性和干部从严管理、强化落实的主动性。
1.2 发挥安全文化的渗透作用结合实际,车站通过建好安全文化长廊、安全展室、安全标兵榜、班组安全亲情教育栏等宣传阵地,大力推行职工全家福照片、亲人安全叮嘱语和安全承诺揭挂,广泛征集安全歌曲、安全格言,积极开展安全演出、演讲、现身说法等活动,营造“抬头有所见,低头有所思,耳闻有所震”的安全文化环境,把“责任在我心中,安全在我手中”的安全理念和“失去安全就失去一切”的安全价值观渗透到职工思想之中。
1.3 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以开展选树“十大标兵”先进典型等活动为载体,发扬成绩,表彰先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树立良好的北站人形象。大力宣传弘扬安全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荣辱观,自觉遵章守纪,把正确的安全意识和思想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08年以来,车站每年都选树行车安全、调车安全、学技练功、作业标准化等方面的“十大标兵”,披红戴花,隆重表彰,并给予一次性2 000元奖励,在职工中产生了不小的轰动。许多职工表示要以“十大标兵”为榜样,为徐州北站的安全稳定作贡献。
车站通过构筑一体化平台,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面,上下联动,覆盖全员的职工教育网络,全面打造一支业务技术精、责任心强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2.1 推行一体化考核机制从2009年起,车站在全站范围内实施了《徐州北站“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建设实施试行办法》,对职工从安全、技能、民主评议3个方面进行月考核、季公示,根据半年度考核成绩,以车间为单元,将职工分为4级别:一、四级职工各占5%,二级职工占15%,其余均为三级职工。对一、二级职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四级职工给予扣罚。通过推行“等级职工”制度,引入正负激励机制,安全联位子、技能联面子、等级联票子,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学技练功保安全的积极性,提高了职工的业务技能素质。
2.2 完善职工教育网络通过完善车站、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落实“谁培训、谁负责,谁监考、谁负责,谁阅卷,谁负责”的培训质量负责制,促进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按照“重现场、重实作、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以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应急处理能力和新设备使用为重点内容,积极抓好全员性业务技能培训和练功比武活动,着力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全面创新培训模式,通过采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现场模拟、研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分层施教,增强培训效果。
2.3 实施干部提素工程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提高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为目标,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内容,车站认真制定干部培训计划,每季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和业务抽考,每年对全站干部轮训一遍,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创新干部教育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上下交流、纵横交流等多种形式,以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车站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规章制度体系和运作落实机制,强化基础建设,实施科学管理。
3.1 优化三级组织按照企业“战略构成”理论强调的“环境、模式和组织一致”原则,车站进一步优化车站、车间、班组三级管理,科学界定科室、车间、班组安全管理职责,做到权责明晰,落实到位。一是在车站层面,以创建“效能型”科室为载体,通过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为内容的机关工作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发挥主动作用,及时解决现场反馈的问题。二是在车间层面,以创建“标准化”车间为载体,明确车间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工作质量和考核标准,使车间树立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协调沟通、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正确理念。三是在班组层面,以创建“自控型”班组为载体,完善以安全为中心的自控型班组管理办法,促进班组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3.2 健全规章制度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车站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标准体系,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标准依据。一是及时修订,确保规章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形势的变化,2009年下半年,车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全面修订了全站的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共计333项,汇编印发人手一册,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二是规范管理,确保规章制度的时效性。按照规章制度归口管理的要求,车站技术科建立了全站行车规章制度登记台帐,各归口管理部门建立了本系统规章制度登记台帐。三是严格程序,确保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规章制度的编制和废、修、补、建工作严格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凡纳入标准管理和公文管理的规章制度,遵循标准管理和公文管理的管理程序。
3.3 完善运作机制根据企业“流程再造”理论的指导思想,车站进一步完善了以分析预测、考核评价、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安全管理运作机制,使之更加科学有效。一是在分析预测方面,完善日常分析制度,并加强对作业流程的分析,确保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创造条件。针对分析出的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实施超前防范。二是在考核评价方面,落实《徐州北站安全管理考核及评估办法》,通过对车间“季度一考核,半年一评估”的综合考核评价,以季度为周期评出安全管理相对薄弱的“警示”车间(中间站),由分管领导带队帮促整改,促进车间自主抓管理。三是在应急处理方面,全面修订完善各类应急处理预案,加强日常演练,规范救援设备管理,形成以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具有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为内容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安全在管理,管理在干部。车站把现场作为干部安全管理的主战场,通过细化现场作业控制办法,明确影响安全的控制要点和卡控措施,强化对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
4.1 明确“五定三率”通过修订《徐州北站干部“五定三率”包保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车站领导包站区、专业人员包关键、车间干部包班片”三级包保网络,明确包控人员的现场检查时间、次数、方式、覆盖率以及发现解决的问题,提高包保的强度和实效。同时,为加强暴风雨雪恶劣天气、春运、暑运、设备故障、重大活动以及其它安全关键和重点时期的现场控制,制定了《徐州北站关键时期干部包保预案》,确保安全关键和重点时期的现场监控有序。
4.2 明确安全关键一是围绕车站关键作业范围及控制措施,明确各层次安全控制的重点和关键,对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关键环节、关键人员实施严密盯控。二是深化专项整治,结合实际,车站认真制定整治方案和推进计划,细化整治措施,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整治安全隐患。三是规范安全问题及隐患管理。车站积极落实问题、隐患的规范管理,推行干部“发书”制度,将问题及隐患及时纳入问题库或隐患库,明确整改时间、明确责任人,并做到“谁检查谁发书,谁发书谁跟踪整改,谁跟踪整改谁验收销号”,切实抓好闭环管理。
4.3 明确责任分工车站以逐级负责为主线,全面优化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在领导负责方面,要求主要领导必须用主要精力抓安全,做到“六亲自”。在分工负责方面,要求车站各分管副职每月对分管工作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对分管干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对分管工作的安全负全面责任。在专业负责方面,要求各职能科室必须深入一线,加强日常检查,针对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技术攻关,落实解决措施。在岗位负责方面,全面推行“推标、贯标、达标活动”,建立车站、车间、班组三级推行作业标准化实施办法,形成以日常检查、定期指导、按月分析、按季考核为内容的推标制度,突出刚性推标、深入查标、严格考标,真正把作业标准化落实到岗位。
实践证明,要使安全生产达到长治久安,必须走依靠科技保安全,依靠先进设备保安全之路。随着铁路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先进设备先后投入使用,如TW-2型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货检安全集中监管系统、编组站现车管理2.0系统等,大量运输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升级。车站紧跟科技进步步伐,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强化自管设备的管理,不断增大安全生产的系数。
5.1 严格操作标准车站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新技术、新设备安全管理的法规文件、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操作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做到管理有法规、作业有标准、操作有规程。
5.2 严格资质审查在所有新技术、新设备的上马之前,车站对相关作业人员均全面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对自管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操作证书,并注册登记,确保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使用、管理、检验检测等均有相应的资质,做到操作有操作证、使用有使用证、管理有资格证。
5.3 严格巡检制度在新技术、新设备投入运营中,车站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调研,摸清设备运行规律,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对自管设备,建立巡检制度,各级管理人员加强设备安全检查,设备使用和检修人员加强巡查,并落实“记名修”制度,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安全的运行状态。
为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车站综合运用各种激励约束方式,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
6.1 实行安全风险抵押按照“全员参加,逐月捆挂,季度兑现,风险同担”的方式,自2009年1月1日起推行了全员季度安全风险抵押。按照每月每人100元的标准进行风险抵押,实现安全后双倍返还,较好地形成了全员围歼事故、全员围剿“两违”、全员共保安全的格局。
6.2 实行安全百日奖励根据劳动强度、风险系数的大小,车站将各车间(中间站)分为2个等级,按照人均150元、100元的标准进行安全百日的奖励。在具体分配上,1/2固定,1/2按系数发放,金额向安全技能要求高,安全贡献大以及苦、脏、累、险等岗位倾斜。
6.3 细化干部责任考核车站将安全作为一票否决因素,重新制定了车间班子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风险抵押金制度,并完善了干部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和不作为问责处理办法,实行干部刚性调整和经济处罚相结合的追究制度。同时,加大对包保干部的激励力度,对机关包保干部和车间安全管理干部每人每月提取150-200元不等的月度安全考核基金,实行百分制考核,次月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并按评分排序上网公示。
6.4 细化职工责任考核车站重新修订了《徐州北站违章违纪处罚办法》、《徐州北站防止事故奖励办法》,对防止事故人员大力奖励,对“两违”人员公开曝光,并按规定给予处罚,达到下岗标准的,坚决予以下岗处理。同时,实行事故直接损失有限赔偿办法,对发生事故的责任人员,严格实施有限赔偿。
徐州北站通过实行“6Z”集约化安全管理模式后,2009年车站实现了建站20年来第一个安全年,2010年又实现了第二个安全年。这充分说明了“6Z”集约化安全管理模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但铁路运输安全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工作,安全管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严格按照铁道部提出的“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高质量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平稳、有序的实绩为铁路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