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分子的健康现状及分析

2011-08-15 00:42:18柴渭莉万红武海明夏宝清王延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1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柴渭莉 万红 武海明 夏宝清 王延琦

知识分子队伍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智力资源,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状况并不容乐观。加强知识分子自我身心保健意识,促进知识分子身心健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1 健康的含义

根据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为人体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又增加了道德健康、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及体育锻炼等促进健康的新准则。健康概念的发展变化,说明了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健康的含义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生殖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能力五方面内容。

2 知识分子的健康现状

从各方面资料来看,知识分子的健康水平普遍低于一般人群,致使其健康生存寿命年和平均寿命降低。1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岁~54岁[1],使其不能在岗位上更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国外也有研究表明,知识分子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崩溃现象[2]。知识分子由于职业特点和自身特点,较普通工作者有着更多的心理负荷。本文将从职业特点和人格特点两方面分析其身心健康现状。

2.1 职业特点 知识分子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对其身心健康状态存在四个方面的影响。

2.1.1 工作的持续性使知识分子很难获得完全放松。知识分子的工作具有高度的持续性,即完成一个研究项目,同时积累相应的知识和经验,以获得下一个项目及配套经费。这种持续性的工作使他们长期缺乏完成任务后的彻底放松。

2.1.2 脑力劳动的复杂性使知识分子在工作中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从而加剧了心脏和神经系统的负担,以致心血管系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的人员。正如文献报道“工作紧张是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3-4]。

2.1.3 待遇的差异性引起知识分子心理失调。知识分子担负着重要的科研任务,工作节奏较快且竞争激烈,同时经常面临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问题[5]。由于指标有限,这样就容易使其在强烈的竞争意识中相互攀比,并因公平与不公平的比较而引入心理失调。

2.1.4 工作时空的无限性,使其心理疲劳进一步加剧。知识分子大量的工作是在思索、分析、判断和讨论中完成的,因此其工作场所就没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使他们陷入没有上下班界线、没有休息日与工作日界线的紧张状态之中,没有得到放松的机会,从而加剧了心理疲劳的积累。

2.2 人格特点。知识分子在长期的脑力劳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人格特点。这些人格特点中的一部分也成为影响知识分子心理健康的因素。

2.2.1 紧迫感。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推出,迫使知识分子产生紧迫感,他们认为自己不仅要圆满地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还必须不断学习深造,才能不被淘汰。

2.2.2 理智和真理感。因为科学技术工作具有的高度连续性和严密性,这样知识分子会较一般人更看重理智和奋斗。但他们会经常面临两个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一是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与单调的生活并存,高度的心理紧张与贫乏的放松手段并存,使知识分子的心理、生理疲劳程度加剧递增;二是重真理、轻权贵,不适应世俗的人情世故,使许多知识分子容易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造成心理创伤。

2.2.3 过分注重自我价值。知识分子普遍把实现理想,体现自我价值放在第一位。这一方面使知识分子具有强有力的自我激励的内在机制,另一方面容易高估自身作用,容易过分顾及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从而变得患得患失,思虑重重。

2.2.4 缺乏心理宣泄途径。知识分子因社会角色的要求,通常采用自我约束的方式,把烦恼默默消化,缺乏宣泄会使其长久处于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之中。

3 知识分子体育锻炼情况

资料显示,我国知识分子的体育锻炼情况与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3.1 学生阶段,由于正处于青春期前后,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对体育锻炼本身的兴趣强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多。

3.2 参加工作到结婚前阶段,由于这时候正处于单身生活,平时业余时间多,保持较高体育参与比例,但较学生阶段略有下降。

3.3 结婚以后到中年阶段,由于工作、家庭占据大部分时间,没有时间参加体育生活,思想上对体育锻炼也不重视,导致参加体育生活人数急剧下降。

3.4 老年阶段,由于该年龄段人群患慢性病比例增高,从自身或周围朋友、同事的案例中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参加体育生活的人数再一次提高。

总的来讲,我国知识分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佳。在婚后到中年阶段这长达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有超过半数的人没有参与体育锻炼。虽然这当中有一系列的客观原因,但知识分子对体育锻炼意义认识不足这一主观原因是不容置疑、不能忽视的[6]。

4 讨论

4.1 通过心理卫生提高知识分子心理健康水平。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良好的情绪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并破坏某种生理功能,引起疾病[7]。影响知识分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提高知识分子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通过社会管理层次和其自身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从社会管理层次看,各级管理部门应当为知识分子创造尽可能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使他们集中精力,解除后顾之忧;对于知识分子自身来讲,除了注意劳逸结合,讲究科学用脑,学习放松技能外,也应当认识到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2 通过体育锻炼改善知识分子身体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维多利亚宣言》明确指出“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已足以预防大多数疾病,人们对其优劣利弊也有能力进行鉴定。但有四项因素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称为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生活规律,心理平衡。”据文献报道[8-9],体力活动少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纤维硬化有关。只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及内分泌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营养状态,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10]。只有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宜运动,才可以保持生命的健康,使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要改变目前状况,需要全社会关心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加大心理卫生和体育锻炼知识宣传,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身体锻炼,劳逸结合,干预他们不良的生活方式,从多方面入手,逐步改善我国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状况。

[1] 周英,尤黎明,张晋碚,等.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14-715.

[2] Thommasen HV,Lavanchy M,Connelly I.Mental health,job satisfaction,and intention to relocate.Opinions of physicians in rural British Columbia.Can Fam Physician,2001,4(47):737-744.

[3] 吕鹏俊.行为危险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7,14(4):150-153.

[4] 李新华,贾安华.中年知识分子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广义相对危险的模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23.

[5] 纪晓丽,陈逢文.工作压力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16):81-83.

[6] 李志坚.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四点建议.大众体育信息,2001,(1):1-4.

[7]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20):20.

[8] 万崇华,方积乾.生存质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0(3):172-174.

[9] 沈杰.中年人群的自我保健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社会医学,1994,54(5):33-36.

[10] 邓文才.重庆市民体育生活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2,2(6):10-12.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 13:37:26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