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历荣
(浙江大学思政教学科研部,浙江杭州 310027)
建国后毛泽东的海权思想与实践
王历荣
(浙江大学思政教学科研部,浙江杭州 310027)
中国近代惨痛的海权丧失的历史和现实的海上威胁,使毛泽东在建国后深感中国在海洋方面具有不安全感,同时也促使毛泽东开始重视中国海权问题。为维护中国海权,毛泽东顶住西方压力,积极采取措施,冲破了西方敌对势力的海上封锁与禁运,拒绝了苏联谋求中国海洋权益的无理要求;维护了中国海岛的领土主权,积极推动了海军建设,捍卫了中国的海权。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毛泽东对海权的认识与实践还不尽完善,但其很多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海权;思想;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高度重视中国海权问题。他深深懂得海权对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性,始终为收回、维护和捍卫国家海权而努力。本文试就建国后毛泽东的海权思想及海权实践略作梳理和探究。
自人类开始利用海洋并由此产生冲突起,海权就已经在实践上成为人类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思想或理论。“海权”(sea power),最早是由美国海军理论家和战略思想家马汉提出来的。马汉在1890—1905年间先后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等四部专著,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海权理论。但何谓“海权”,马汉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正如其所言:“一般情况下,我们说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已经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是比较重要的;但是,能够找出并且能够说明海权在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确切意义,却是比较困难的。”在马汉看来,“海权的历史,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认为,海权是为了整个国家利益最有效地利用世界大洋的能力,是“合理结合起来的,保障对世界海洋进行科学研究、经济开发和保卫国家利益的各种手段的总和”[2]。
在中国,对何为“海权”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海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领土主权、领洋主权、海洋管辖主权和海洋权益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3]也有学者指出:“海权是指对国家领海及其上部大气层空间、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具有实际管辖和自卫的能力,广义海权是指国家除对其领海具有实际管辖与控制能力外,还具有在公海自由航行、开发利用国际海底区域的能力和权利”[4]。还有学者认为,海权是指“一个国家具有的控制、开发和管理海洋的一切现有的和潜在的能力和力量的总和”[5],“它涵盖海洋权利(searight)和海洋权力(seapower)两个部分,分别涉及到权利政治和权力政治的范畴。”[6]“国家围绕着自身经济、政治利益的实现,运用海上力量(主要是海军)去控制海洋,便称之为海权”[7]。
尽管人们对海权概念的认知和表述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对海权的界定基本上都包括了海上力量和海洋利益。而笔者认为,所谓中国海权是建立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综合性海权,是中国利用、开发、管辖和控制海洋,有效地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利益的权利及能力,是与中国自己的海洋空间利益相适应的能力和影响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18000多公里海岸线的濒海大国,海洋事业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到了近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及海洋意识的淡漠,面对西方列强的海上入侵,中国完全处于有海无防、门户洞开的境地,海权丧失殆尽。
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了中国的国门,由此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1856年,英法联军再次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直驱北京。1884年,法国舰队肆行于东南沿海,福建水师惨遭败绩。1894年,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中国海上历史的大悲剧,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901年,八国联军的炮舰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据不完全统计,“1840年—1949年,日、英、法、美、俄、德等国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之多,其中规模较大的84次,较著名的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1937年的中日战争”[8]。西方列强通过这些海上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某些条款牵涉到侵夺中国海权的内容,通过这些条约实现了对中国沿海地区及岛屿的侵占,同时也使中国近代海权,如沿海和内河航运权、引航权、港口管理权及海关管理权等损失殆尽。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驻扎海军和陆军的权利,……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它们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海上的、陆上的、内河的和空中的)。”[9]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那些重视并掌握海权的国家,往往能够战胜或遏制对手,赢得战争的胜利,从而维护自身的安全。相反,那些轻视或丧失海权的国家,必然会在海上受制于敌,无法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海上安全和利益。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一针见血地指出:“从人类开始利用海洋以来,一个大的历史教训就是囿于陆上战略的一方最终必败。”[10]“海权的得失勾勒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形成了强与弱、兴与衰的历史。”[11]西方正是得益于海洋而繁荣,依靠海权而强盛;近代中国则因背离海洋而落后,缺失海权而衰败。
新中国一成立,中国就面临着帝国主义来自海洋方向的武装干涉和威胁。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并与蒋介石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还与中国海洋周边的泰国、菲律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军事条约。1954年,美、英、法、泰、菲、澳、新西兰、巴基斯坦签订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西方通过这些行动构成了对新中国海洋空间强劲的挤压态势,通过海权力量对边缘地带的控制,建立了海上挤压和封锁中国的弧形包围圈。惨痛的海上遭受侵略的历史和现实的海上威胁,使毛泽东在心理上对国家和海洋有一种不安全感。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由海防落后造成的,“从 1840年到今天,100多年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从海上打进来的。中国一败再败,屡次吃亏,割地赔款,就在于政府腐败,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没有海防。”[12]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安全,毛泽东从战略上把沿海地区作为“海防前线”,强调海洋要服从并服务于“加强防卫,巩固海防”的需要,强调海洋的战略屏障作用,并积极采取措施收回、维护和捍卫中国海权。
中国近代的历史使毛泽东明白,要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就必须改变中国有海无防、有海无权的现状,收回外国驻军权,收回近代丧失的航运权、引航权、海关主权和管理权。
1.收回了外国在中国的驻军权
1949年4月30日,毛泽东发表声明:“人民解放军要求英国、美国、法国在长江黄浦江和在中国其他各处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13]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美国等国家的海军舰队和陆战队纷纷撤离中国,至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海陆军的驻军权被彻底收回。中国政府还通过与苏联谈判,签订《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妥善解决了旅顺海军基地和大连商港问题。1951年5月26日,驻旅顺口的苏军回国,中国政府收回了旅顺口等地的权益。
2.收回了沿海与内河航运权
为了收回中国沿海与内河的航运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50年4月,中国颁布《关于外籍轮船进出口管理暂行办法》和《进出口船的船员旅客行李检查暂行通则》,1954年通过了《海港管理暂行条例》,1957年又制定《对外国籍船舶进出港口管理办法》,规定外轮一般不许驶入中国内河,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并经中国政府批准,才能驶入长江,但它们必须悬挂中国国旗,在指定码头停泊。至此,丧失了100多年的沿海与内河航行权全部收回。为了收回引航权,1950年3月,中国在《关于1950年航务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在条件具备时,对于外轮及一定吨位的船只进出口实行强迫引水制度,取消外国引水人员及自由引水制。”同年7月,又发布了《关于统一航务港务管理的指示》,决定在各重要港口设区港务局,统一管理港口事务,包括港口引航业务,限制并逐步接管外国在中国的轮船公司。1952年5月,中国交通部颁布《外籍轮船进出口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国轮船进出口管理暂行条例》,1953年又颁布了《海港引水暂行通则》,明确规定对外轮及超过一定吨位的本国轮船实施强制引航。
3.收回了海关主权和管理权
早在1949年3月,毛泽东就强调:“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14]根据《改造旧海关,建设人民的新海关》的精神和《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的规定,成功改造了旧海关的相关工作。1950年12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设立海关原则和调整全国海关机构的指示》,提出了新中国设立海关的基本原则。1951年3月23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体现国家主权的海关法。同年5月4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部真正体现独立自主的、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海关税则。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为了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和禁运。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与禁运,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奋发图强,采取如下措施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与禁运:(1)猛烈抨击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封锁与禁运政策,对1951年5月22日联合国大会非法通过的对中国实行“禁运”的美国提案发表严正声明,指出美国及与美国共同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必须对其敌视中国的行为负全部责任;(2)积极开展国际海运合作,争取苏联、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朝鲜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一些友好国家的海上帮助;(3)鼓励华侨、华人航商参与外贸运输,积极租用外轮进行外贸运输。1950年成立了中国国外运输公司(后更名为中国海外运输公司)专门负责开展租船工作。
毛泽东还拒绝了苏联谋求中国海洋权益的无理要求。1958年4月18日,苏联致电中国说:为了指挥苏联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的潜艇,迫切希望于1958—1962年间在中国海岸线建设一座由中国和苏联共同使用的大功率长波无线电中心和一座远程通讯特种收报无线电中心(即长波电台)。1958年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又向毛泽东转达了赫鲁晓夫关于与中国共同建立一支核潜艇舰队的建议,并要求使用中国港口和在中国驻军。针对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主权的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要求,毛泽东严厉拒绝,并称:中国不同意和平时期在本国领土上建立苏联的海军基地,“首先要明确方针:是我们办,你们帮助?还是只能合办,不合办你们就不给帮助,就是你们强迫我们合办”,“你们把俄国的民族主义扩大到了中国的海岸”,“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15]毛泽东以极大的勇气顶住了苏联的压力,拒绝了苏联谋求中国海洋权益的无理要求,维护了中国海权。
1958年9月4日,中国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任何外国船舶在中国领海航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法令。”[16]初步建立了新中国的12海里领海制度。
朝鲜战争后,毛泽东认为:“为击破美蒋的军事和政治联合,必须向全国、全世界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7]为回应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周恩来发表《关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强调:“解放台湾,消灭蒋介石卖国集团,完全是中国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容许他国干涉。”[18]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轰金门。针对美国“划峡而治”的“两个中国”的企图和美国确定的第七舰队的使命以及当年召开的联合国海洋法会议,1958年10月,中国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了“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的主张。经过艰难斗争,1972年2月27日,中美签署了《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意“断交、废约、撤军”,这是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前提的三项原则。
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在《关于英美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中指出:“西沙群岛和南威岛正如整个南沙群岛及中沙群岛、东沙群岛一样,一向为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合法主权。”[19]面对南越无视中国南海主权的侵略行径和在西沙群岛的军事挑衅,1974年1月19日,中国海军进行了有限的自卫还击,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并就此声明:“为了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权采取一切必要的自卫行动。”[20]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对南海诸岛的科学考察和监测,加强了对南海诸岛的各方面管理。1965年4月9日,毛泽东在《坚决打击入侵海南岛上空的美机》的指示中强调:“美机入侵海南岛,应该打,坚决打。……海军航空兵和空军应该统一指挥,海军和空军应该很好地配合起来打。”[21]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海军航空兵击落了入侵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美国F-104C战斗机1架,维护了国家主权。针对日本主张对钓鱼岛的主权以及建立主权碑,中国政府严正声明:台湾省及其所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在内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日本妄图霸占中国领土钓鱼岛等岛屿,掠夺这些岛屿附近的海底资源,这是明目张胆的侵略行为,对此我们当然不能漠然视之。坚决反对美、日两国拿中国领土钓鱼岛列屿做交易。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主席,声明:“美日两国政府在1971年6月17日关于琉球群岛和大东群岛的协定中,公然把中国领土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的严重行动。——这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不承认。”[22]
在毛泽东看来,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抗拒来自海上的侵犯。帝国主义就是欺负我们没有海军。早在1944年,毛泽东就预见到抗战胜利后建立海上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他指出:“日本人被赶走以后,要看好我们国家的东、南大门,就要建立一支我们自己的海军。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研究海防、岸防的问题。”[23]1949年1月,解放战争还在进行中,毛泽东就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建立海军的问题。1949年3月24日,他在给“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官兵的复电中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24]1949年4月23日,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从此诞生。经过几年的充实和健全,1955年成立了海军东海舰队、海军南海舰队,1960年成立了海军北海舰队,至此,中国海军主力三大舰队全部建成。毛泽东亲笔为刚诞生的华东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①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又庄严宣布:“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25]1952年2月,毛泽东视察了海军领导机关,与海军领导一起探讨装备发展、部队建设问题;为了解决海军急需的装备和技术人才问题,7月份,他亲自给斯大林写信请求苏联支援。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海军舰艇部队,五次为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海军。”海军组建之初,迫切需要回答海军领导机关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毛泽东强调:“海军是一个军种,海军机关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应单独成立司令部。”[26]61958年,在《关于海军建设的决议》中强调,海军以发展潜艇为重点,坚持海军的防御性质,任务是“依托陆上力量和海上岛屿进行作战,保护中国大陆免遭大规模的海上登陆袭击,捍卫海上主权”[27]。核潜艇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缩影,是大国地位的象征。在毛泽东“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下,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终于在1974年下水。最为难得的是,在毛泽东一生的最后岁月,他仍关怀着海军的建设事业,为海军的发展鞠躬尽瘁。1975年5月,他指示:“海军很小,敌人不怕”,“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听取了海军领导同志的汇报后,他在海军发展规划上批示:“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26]9
通过以上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建国后,毛泽东深深懂得海权以及发展海军对保卫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初步确立了中国的领海范围,在收回、维护和捍卫中国海权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陆海复合的地缘特征所带来的双重困局,使中国在安全上极易受到陆地与海洋上的双重威胁,中国也先后与苏、印、越等国在陆地边境上发生了军事冲突,加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带来混乱情势,使毛泽东不得不将国防的发展重点专注在陆地上,而对于海洋权益与岛屿主权的维护被迫居于次要的地位。[28]又由于当时中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海外贸易并不依赖,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以及远洋航运处于尚待开发的状态。因此,在这一时期内,对于维护中国海权,毛泽东基本上还只停留在单方面宣示领海主权、追求军事海权这一层次上,还谈不上有发展中国海权,特别是发展经济海权的思想。宣示海洋主权、建设海军、发展海军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海洋工作的重点放在抵御侵略、保卫大陆安全上,海军发展的战略只停留在近岸防御的层面上。[2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洋战略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世界各国对海权的争夺更加激烈。伴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海洋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了中国的战略利益。然而,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上运输通道经常受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要想在现在和将来不重蹈近代中国的覆辙,中国必须加强海权观念,确保国家海权。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对中国海权的理解主要还只是停留在军事海权的层面上,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海权尚未真正建立。但是,当笔者梳理、分析毛泽东的海权思想及其实践后,就会发现其很多思想至今仍然值得人们思考,也给人们留下了以下宝贵的启示。
第一,毛泽东在对待中国海权问题上,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允许别国干涉中国内政,决不拿国家利益作交易。这从当年毛泽东果断收回旧中国丧失的海权、拒绝苏联在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武力反击越南、美国对中国的海权侵犯可见一斑。如今,中国与部分邻国在领海和某些岛屿归属问题上的分歧还未完全消除,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最终完成,为此,必须在这些问题上继承毛泽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第二,在安全问题上,中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海军地位重要,使命光荣。“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大国防的支柱之一”[30]。毛泽东反复强调: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我们要建立一支海军”、“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海军”。“要”、“一定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毛泽东坚决反对国外势力侵犯中国海权、建设中国海军的决心和毅力。今天,中国海上面临着多种威胁,祖国统一、领土主权、海洋权益都面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不断提高海军全面履行使命的军事能力。
第三,在海军战略问题上,必须始终坚持防御战略。中国发展近代海军的意识是产生于来自海上威胁的被动反应。毛泽东一再强调:我们建设海军,主要是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防御帝国主义可能的侵略。毋庸置疑,在中国崛起越来越成为现实的今天,中国发展海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为在西方一些国家看来,崛起就意味着挑战,甚至战争,西方大国也无一不是通过攫取海权而崛起的。对此,中国应大力宣扬并努力坚持中国海权的防御性本质。尽管中国经济的增长拓展了中国的海外利益,海军防御的主体也必然要增添新的内容,但是海军的防御性本质并不能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M].安常容,成忠勤,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1.
[2]戈尔什科夫.国家的海上威力[M].济司,二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9-10.
[3]徐杏.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2):38.
[4]刘宝银.环中国岛链:海洋地理、军事区位、信息系统[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11.
[5]陆儒德.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若干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1):63.
[6]张文木.论中国海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2.
[7]张炜,许华.海权与兴衰[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78.
[8]张序三.海军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1255.
[9]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8.
[10]俞学标.海权——利益与威胁的双刃剑[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14.
[11]秦天.中华海权史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2.
[12]吴殿卿.毛泽东关心海军建设纪事[N].中国国防报,2003-12-23(7).
[13]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1.
[14]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4.
[15]毛泽东.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5-386.
[16]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规选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1.
[17]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41-42.
[18]周恩来.关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声明[M]//周恩来.周恩来政论选:下册.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733.
[19]周恩来.关于英美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M]//吴士存.南海问题文献汇编.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45-50.
[20]干焱平.海洋与中国未来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196.
[21]毛泽东.坚决打击入侵海南岛上空的美机[M]//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403.
[22]冬梅.中美关系资料选编(1971.7—1981.7)[M].北京:时事出版社,1982:23.
[23]战立鹏.毛泽东人民海军建设思想及启示[J].军事历史,2009(3):17.
[24]杨国宇.当代中国海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8.
[25]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
[26]吴殿卿.毛泽东: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J].党史博览,2009(4).
[27]石家铸.海权与中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215.
[28]邵永灵,时殷弘.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国家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0):51.
[29]刘新华,秦仪.论中国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政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3):71.
[30]毛泽东海军发展战略思想的特征[EB/OL].(2009-02-23)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2/23/content-10872318.htm.
注释:
①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今属泰县)宣告成立,是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为新成立的华东军区海军题词祝贺。毛泽东的题词是:“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朱德的题词是:“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建设一支人民的海军。”刘少奇的题词是:“建设人民的海军,巩固海防。”周恩来的题词是:“为建设中国人民海军而奋斗。”参见1950年1月4日的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继洲]
Mao Zedong’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a Power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WANG Lirong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7,Ch ina)
With modern China’s painful history of loss of sea power and the reality of threat from the sea,Mao Zedong deeply felt that insecurity of the sea for China did exist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which also impelled him initially to pay attention to China’s sea power.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sea power of China,Mao Zedong took active measures resisting pressures from the west,broke through blockade and embargo by western foes,and refused the Soviet Union’sun reasonable demands of bucking for China’s sea rights and interests,which safeguarded the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of China’s islands,actively promoted naval construction and made a stand for China’s sea power.Owing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time,Mao’s 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sea power was imperfect.Anyway, many of his ideas still have important and real sense up to now.
Mao Zedong;sea power;ideas;enlightenment
A 84
A
1673-5595(2011)01-0060-06
2010-09-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急课题(2008JYJ050)
王历荣(1974-),男,江西吉安人,浙江大学思政教学科研部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