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晶
自1988年全球首个质子泵抑制剂(PPI),在中国成功上市给消化性食管炎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深刻革命性的变化,雷贝拉唑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消化性食管炎的治愈率,显著降低了消化性食管炎疾病的病发症、合倂症。
消化性食管炎是临床上咽喉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临床特点有:咽下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孪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所替代。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胃、食管反流,每于餐后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在服制酸剂后多可减轻。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
消化性食管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胃酸和胃消化酶返流入食管,对食管的鳞状上皮发生消化作用,使黏膜充血、水肿,继而伴有浅表糜烂或溃疡形成,最终结缔组织修复,使食管变短狭窄。
X线征象可见:食道钡餐透视征象食道痉挛,局部第三收缩波有时则黏膜粗大不规则,管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使该处管腔变窄。
我科对30例消化性食管炎患者用雷贝拉唑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有咽下困难,咽部异物感伴有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胃、食管反流的患者经X线食道钡餐透视证实为消化性食管的患者,并排除其他疾病,一个月内未服用过抑酸剂及其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本组共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雷贝拉唑钠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胃复安对照组2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58岁,平均39岁。X线钡餐透视证实为消化性食管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雷贝拉唑钠20 mg,1次/d口服。对照组用胃复安20 mg,餐前口服3次/d。疗程为4周,用药期间观察症状改善情况,药物副反应。
1.3观察方法 对全部56例患者的症状及X线食道钡餐透视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为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无效,两组病例用药4周后X线食道钡餐透视检查,X线表现也有不同,X线可显示正常或轻度功能征象,及黏膜可略粗、扭曲等。和用药前相比较观察药物治疗疗效。
2.1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失,雷贝拉唑钠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胃复安对照组,雷贝拉唑钠治疗组症状痊愈20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胃复安对照组痊愈5例,好转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0%。
2.2毒副作用 雷贝拉唑钠治疗组仅有1例口干。胃复安对照组有12例口干。雷贝拉唑钠治疗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消化性食管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病症之一,患者多因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而就诊,经X线食道钡餐透视检查诊断为消化性食管炎并伴有咽炎或声带炎,其病理损害为黏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糜烂和浅表溃疡,严重者整个上皮均可脱落。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的反复形成则可发生咽食管瘢痕性狭窄,声带增厚或边缘不齐。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和胆汁反流至食管、咽部声带引起黏膜其他炎症、糜烂、溃疡所致。目前其发病过程被认为有多种机制参与。长期以来H+是损害食管黏膜及咽部、声带的主要因素。酸反流越重则消化性食管炎,咽炎、声带炎症状越严重,雷贝拉唑钠属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和ATP酶来抑制胃酸的分泌,故雷贝拉唑钠作为胃内的质子泵抑制剂阻滞胃酸的产生,因而减轻了酸性物质对食管、咽部及声带的刺激,使黏膜修复症状改善,患者得以治愈,因该药经胃后在肠道内才开始被吸收的,因此此药在体内无累积现象,未见毒副作用。
统计学比较雷贝拉唑钠与胃复安治疗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而应大力临床推广使用雷贝拉唑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