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禹 梁恺
喉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王大禹 梁恺
目的探讨喉罩在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140例全麻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结果140例患者中,101例一次置罩成功,10例辅用肌松药后置罩成功21例经2次以上操作后成功。8例因颈短、肥胖、口小等原因改用气管内插管。结论喉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道维持方法,是气管内插管的补充。在临床麻醉的应用中有其独到的优点,值得推广。
喉罩;全身麻醉
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与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它操作简便,在急救、老年人手术及非胃肠道手术中具有独到的优点。现将临床应用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患有骨科,妇科,乳腺疾病择期手术140例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排除其他慢性疾病,无明显心、肺、肝、肾功能异常。
1.2 麻醉方法 以芬太尼3 μg/kg,异丙酚2 mg/kg快速诱导,给氧去氮5 min,待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经口盲探置入喉罩。
喉罩尽可能深地置入咽喉部,充气后加压通气,气道通畅,胸部听到清晰呼吸音,喉结两侧为清晰管状呼吸音,无异常气流声,无漏气感后固定导管,并接呼吸机。术中以芬太尼,异氟醚,肌松药的模式维持麻醉。术毕,待患者清醒或保护性反射恢复后,能根据医生要求而张口或睁眼时,拔除喉罩。麻醉前后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脉率,氧饱和度。
喉罩置入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未出现明显波动8例患者术中出现吞咽动作,继尔出现漏气或气道梗阻现象,经加深麻醉后重新调整喉罩位置,气道恢复通畅。
手术结束后,患者苏醒平稳,意识比较清醒,能配合医生去除喉罩。
喉罩适合于骨科、妇科、乳房手术等麻醉深度比较恒定,术中通气量变化少的手术。由于置罩和拔出喉罩时所产生的心血管反应小,所以对于有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脏疾患的老年人,以及需要保持眼内压、颅内压稳定的神经外科手术,同样非常适合。
喉罩应用越来越广,可以在麻醉给药后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进行通气,对有困难气道的患者易于通气和插管[1]。喉罩在全身麻醉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气道梗阻和漏气。这与喉罩的大小,位置或喉罩内充气不合适而引起喉罩周围漏气、气道压力过高、分泌物多、患者出现吞咽动作和头部位置变动有关。一旦发生梗阻或漏气,可以在吸出分泌物和加深麻醉后调整头位,重新置罩,或者改用气管内导管。由于喉罩容易耐受,患者苏醒过程非常平稳,苏醒时肺内麻醉气体已经排泄彻底,体内药物代谢完全,患者能很清醒地配合医生的要求。拔除喉罩时所产生的心血管反应很小,对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安全指数相对较高。
与气管内插管相比,喉罩操作简单,易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对喉头和气管不会产生机械损伤,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轻微;与面罩相比,喉罩对维持通气更加确实,并可减轻麻醉医师的负担。因此,喉罩通气是与气管内插管和面罩并驾齐驱的一种新型通气方法[2]。
[1] G.Edward Morgan,Jr.Maged S.Mikhail Michael J.Murray《摩根临床麻醉学》2007,4,1-83.
[2]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2002,08:648.
135100 吉林省辉南县人民医院(王大禹);辉南县妇幼保健院(梁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