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输血感染的相关环节分析

2011-08-15 00:53蔡文灿李瑞青张志珍黄科庭廖福林钟秀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血袋受血者储存

蔡文灿 李瑞青 张志珍 黄科庭 廖福林 钟秀莲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输血科,广东 韶关 512026

输血感染是指输入含有病源体的血液,或者输入未采取病毒去除、灭活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医院因输血而感染疾病的现象在我国各地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往往后果十分严重。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河南、湖北、黑龙江、山东、山西等地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因输血感染疾病而引发的索赔案件。因此,医院首先要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输血管理,避免输血感染,保护患者的健康和避免输血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通过临床输血的各个相关环节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容易发生输血感染的环节和避免感染的方法,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 容易导致输血感染的相关环节分析

1.1 采血环节

采血对象(供血员)血液的感染是输血感染的根源,所以对血源的控制是防止输血感染的关键。这就需要中心血站采血方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健康体检,按照法定检测项目(HBV、HCV、HIV和梅毒4项)严格检测方可采血;其次对采血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采血穿刺是一个暴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献血人员与工作人员,因此,通过对采血环境、人员、血源、材料、环境、器械等多方面的控制,以保证血液质量。

1.2 运输、储存、加工分离环节

血液采集后有一个运输与储存、加工过程,这一过程也需严格按照卫生部的相关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在血液运输与储存、加工各环节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血液临时存放、加工分离所用的容器等应严格消毒;血液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的环境湿度、温度变化、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执行操作制度的严格程度等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细致,都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血液的存放、领取应有严格的领取复核制度,并按照制度严格执行。

1.3 输注环节及血袋的回收

采血与输注血液都属于侵入性操作,是容易引起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输注时应注意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作好消毒灭菌和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尤其是皮肤穿刺部位的消毒及输注血液时操作技术等,都是造成感染的重要环节。输注结束后的血袋必须返回输血科统一管理,以备患者出现输血反应时及时查对。

2 防止临床输血感染的措施和方法

2.1 输血科的管理

医院输血科是输血管理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指导临床安全用血、血液入库、储存、核对、交叉配血、发放血液的职责,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全血、血液成分制品的出入库均要进行认真核对,要有双人双岗复核制度,确保血液的安全。由于需要输注血液的均为急危重症患者,所以对输血科的要求是能快速、准确地调制和提供血液,及时对患者进行输注。输注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一旦出现差错不仅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还会导致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输血科的作用在输血环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输血科的管理上首先要具备完善的的硬件设施,如完整的输血设备,血液储存区域、储血设施等,其次是要有专业水平高、反应能力强的医护人员,储血设备要求进行24 h温度监控、严格按规定进行消毒和微生物指标的监测,血液储存区域应严格分开,并有明显的状态标志;输血科人员除必须掌握输血、储存、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掌握与输血相关的临床知识[1],以保证储存血液的质量。

2.2 血液领发

由医护人员携带输血处方和笔者所在医院签发的血型报告单领取血液;发血时,发、取双方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成分、血袋号、血量、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和配血结果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在发血单上签字;发、取双方认真核查血制品外包装是否完好,血液外观是否正常。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标签破损模糊不清、血袋破损漏血、血袋中有明显絮状物或血凝块等;医护人员用无菌纱巾包裹血袋,置已消毒的托盘中回科室;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做好详细登记及统计工作,如遇特殊情况,除做好详细记录外,应及时向科室领导或有关部门汇报。

2.3 血液输注

①按医嘱取回的血液应尽快给受血者输注(一般血液出库后30 min内),不得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或自行储血。严禁将出库血放入非血液保存冰箱内保存,领回的血液因特殊原因未能输用,应及时(30 min内)送回血库储血冰箱寄存。血液在输注前不得随意加温,大量输血如需加温时,应用具有温控报警装置的加温设备,温度不得超过37℃。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或高、低渗液体。②输血前,应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和血袋标签等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溶血、颜色是否正常等。③临输血时,医护人员应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等,询问并让受血者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④核对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输血。⑤除生理盐水外,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添加任何药品。⑥如发现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主管医生,迅速采取措施,缓输或停输血液及进行相应治疗处理,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将《输血反应报告表》及留有残余血液的血袋送到血库进行调查。输血科每月将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上报上级管理部门。⑦输血后临床医师应对输血疗效作出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护理人员应完善输血护理记录。并将输血记录单(发血单)粘贴在病历中。

2.4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在临床输血前具有重要意义[4]。我国目前大部分患者对输血感染的发生缺乏了解,往往只片面地认为输血能有效地改善及治疗疾病,但对输血的风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还有部分患者及家属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片面了解及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恐惧心理,导致在治疗上对输血的不配合,而引发争议。因此,在进行血液输注前应通过各种方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使其了解基本的输血常识,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对输血或由输血本身引起的不良后果难以理解而造成医患纠纷。

2.5 临床医务人员及输血的控制管理

在临床用血时,医院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严格的输血标准,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针对患者的病情及输血指征确定是否进行输血治疗,输注血液前用药应合理。严禁无指征用血;输血前应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后临床医师应对输血疗效作出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护理人员应完善输血护理记录。

3 讨论

由于输血引起感染的原因很多,除上述的各个环节可能造成输血感染外,血液自身中还附带许多目前检测手段不能识别的病源体和致病因素,而且还存在窗口期的问题,所以不能100%的保证血源的质量,血液的安全问题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全球都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医院输血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保证血液质量与输血安全不仅需要医院、血站医务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医院,应采取各种措施在临床正确合理地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避免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另一方面也避免导致输血后感染。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国际上已从输全血大部份改为输注成分血或自体输血,且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输全血的不到10%[2],这一技术目前在我国也得到了积极推广和应用[3],一方面采用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可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同时可以减少和避免输血感染[5-6]。

综上所述,引起临床上输血感染的相关环节很多,原因也比较复杂,首先要有效控制输血感染首先要从血源(采血环节)开始严格把关;其次是血液的运输、储存环节;第三是血液的输注环节。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好输血必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严防滥用血源,对有输血指征的患者进行输注时,做到准确及时,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消毒,做到合理安全用血,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1]李春华,任艳丽,陈金美,等.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58-359.

[2]阎东河,姜美林.现代临床输血技术[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74.

[3]侯玲玲.浅谈如何做好安全输血[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24.

[4]耿泰山,郭红霞,武丽娜,等.输血与感染丙型肝炎民事诉讼实案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505-506.

[5]李翊泉,张东梅,高启键,等.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结果分析[J].现代医院,2009,9(4):79-80.

[6]张志哲,黄青枝.少白细胞输血与术后感染的Meta分析[J].微创医学,2011,6(2):110-112.

猜你喜欢
血袋受血者储存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利用一次性托盘承托血袋进行二次包装的技术优势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的原因分析
精液长时间冷冻储存与冷冻复苏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