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献敏
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负文化”现象透视*
门献敏
当前,我国一些农村社区存在着一些“负文化”现象,如落后的封建文化、宗族文化中的负面影响、伪科学文化、低俗文化、西方文化中的负面影响等。“负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体制原因,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的监管不力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外部原因,封建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消极影响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历史原因,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现实原因,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是产生“负文化”现象的客观原因。我们必须认真治理这些“负文化”现象,努力推进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负文化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负文化”现象。所谓“负文化”现象,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中负价值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由次要地位转化为主导地位,对社会发展主要起负面作用的文化现象。①认真分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负文化”现象,积极探讨治理“负文化”现象的相关对策,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手相学、风水学等封建迷信披上科学的外衣招摇过市;有病不去医院、相信巫婆神汉,兴建寺庙、大修祖坟等活动时有所见;焚香烧纸、敬神祭鬼、跳大神等迷信活动有所抬头。据广东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有45%的人承认拜过鬼神,42%的人认为算命比较灵,而且这种思想渗透到不同年龄阶层、文化程度和政治身份的人群中。②在一些农村,婚丧大办已成一种“公害”,相互攀比,浪费钱财,还有人甚至用几十万元、上百万元来造一座墓。这些陈规陋习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直接妨碍了科学文化思想的传播,影响了农民对新生活方式的选择,污染了农村社会风气,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宗族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的,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注重家族内部的家庭与家庭之间、族员与族员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种文化。宗族文化中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并不笼统否定家族文化,但一定要警惕家族文化的负面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宗族势力已在一些农村不同程度地重新抬头,乡村宗族文化日益复萌:重续宗族族谱、维修重建宗祠、成立宗族组织、颁布宗族族规、开展联宗祭祖等。问题在于,由宗族文化演变而来的家长制、裙带风、帮派观、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不良风气,影响了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以族代党、以族代政、以族代法等现象时有发生。
个别农村地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发展相对滞后,人口素质偏低,健康文体活动缺乏,这为伪科学文化的乘虚而入提供了便利条件。伪科学往往打着科学的旗号从事欺诈活动,以谋私利,如:一些农村集市上,一些打着“民俗文库”、“传统文化大视野丛书”、“特异文化现象研究丛书”之类旗号的“正式”出版物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个体书摊上;一些江湖骗子沿街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大声叫卖推销非法出版物;一些“洋迷信”,如计算机算命、血型与性格测算、血型与爱情测算等,近年来已在影响乡村青年择偶条件和标准。伪科学文化“谋利、误人、害命”,严重影响农村的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
低俗文化是一种思想品位低下庸俗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文化艺术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它宣扬以感官享受为人生追求,以“跟着感觉走”为人生哲学,从而造就了浅薄、浮躁、油滑、媚俗等之类的快餐文化、泡沫文化乃至垃圾文化。近年来,一些格调低下、内容庸俗的“垃圾文化”在农村蔓延,赌博现象有所增多;由于文化市场管理不完善,农村的一些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等娱乐场所畸形发展。低俗文化的涌入,不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利于乡村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传入我国的同时,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也在农村蔓延。由于部分农民缺乏对西方一些腐朽思想、文化的批判和鉴别,便产生了“金钱万能”、“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念。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部分村民乃至干部集体主义思想淡漠,对农村公益事业漠不关心,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勤劳简朴、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受到巨大的冲击。
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在同一国家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城乡长期分设、分治、分管,致使二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别特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社区文化发展被边缘化,先进文化得不到传播,落后文化沉渣泛起,形成形形色色的农村“亚文化群”。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贫困文化”具有代际相承性,从而使贫困文化的群体规模居高不下,城乡文明的差距亦越来越大。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导致了文化建设中政府行为的“城市偏好”。比如:在我国文化建设投资总量中,分布于城乡之间的投入极不平衡,城乡投入之比基本在8:3,城市文化投入是乡村文化投入的2倍多,这使得城乡文化差距越来越大;在文化资源消费与消费水平方面,当前可供消费的文化资源如电影、书报、网络等多集中于城市,而一些乡村却存在“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等问题。总之,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协调,既阻碍了文化资源的整合,又迟滞了农村文明的进程。
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既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市场,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的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管理不善的问题十分突出。全国县级文化市场管理队伍明显薄弱,许多乡镇甚至根本没有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队伍,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管理实际上是空白。随着城市加大净化文化市场、清除黄赌毒工作的力度,一些人如耗子搬家,从繁华城市溜到偏远农村,重操旧业,从事不良文化经营,坑害农民,不良的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由此形成。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统治是迷信盲从意识产生的温床。历经几千年的封建迷信盲从意识深深地渗透到广大农民的行为和心理中,积淀成一种稳定的深层“负文化”。尽管上百年的反封建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这些封建残余思想一旦有机会还会沉渣泛起,死灰复燃。总之,漫长的封建文化和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的存留,使得宗法思想、迷信思想和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因而迷信鬼神、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等现象难以根除。同时,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导致农民价值观念的无序,一些倒退的、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文化乘虚而入。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直接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民的低文化水平决定了他们平时读书看报少,接受现代文化的能力较弱,更谈不上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由于长期受封建落后的小农意识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许多农民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仅仅立足于一个“钱”字,集体主义、公德意识淡薄,不懂法、不学法、不守法,有些农民出现精神空虚、信仰危机,不少农民封建迷信意识严重。农民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阻碍了农村社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基层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往往难以满足农民的多元文化需求。一是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严重匮乏。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常常停留在县乡一级,极少进入农村社区,农民很难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二是农村基层政府或村级组织举办的公共文化活动尤其是针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开展的农村社区文化活动数量较少,而且主要限于节庆等特定场合,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同时,一些乡镇文化站在国家大力推行“文化下乡”活动时,只选择成本较低的简单文化活动方式,造成了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的脱节。
“负文化”现象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阻碍社会前进的精神文化现象,也是危害社会健康与和谐的毒瘤。在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对“负文化”现象造成的消极影响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认真治理“负文化”现象,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的主阵地,促进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代表着人类社会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下,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能加强,决不能削弱。其次,努力掌握各类先进传播手段,发展符合农民需求的多样文化,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生长。注重以家庭为突破口,以“孝道”为联结点,开展“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推动农村伦理道德建设。此外,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阵地影响大,覆盖广,传播快,而且直观、生动、形象,对于先进文化阵地建设具有独特作用,同时它也是落后腐朽文化侵袭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掌握这些思想文化阵地,防患于未然。再次,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适合农民需求的文化产品。要创造条件,努力生产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具有强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优秀文化作品,奉献给广大农民群众。
首先,应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要积极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建设,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常识以及各类“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其次,要多渠道增加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是党政领导应对农村社区文化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合力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二是引导社会各界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目标,鼓励村镇积极创造条件兴办各种文化事业;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积极引导,使农村文化建设沿着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发展。
崇尚高雅文化,抵制低俗文化,必须对症下药。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低俗文化还存在着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对不少素质较低的农民的侵蚀还很严重。要有效抵制低俗文化,在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考虑在满足人们基本精神需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满足与提高的关系。要鼓励创作大量的健康高雅、富于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引导农民文化消费的高雅化。二是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努力生产出内容健康、数量充裕的文化作品。三是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要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市场繁荣的同时,充分认识农村社区文化产业化可能带来的负效应,既要尊重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内在规律,借助文化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杠杆功能,积极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又要做到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努力形成崇尚高雅文化、抵制低俗文化的良好氛围。
传统文化虽然有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必须坚持三项重要原则: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原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精神实质在许多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有相通之处,应积极发掘和弘扬与马克思主义相通融的传统文化。二是坚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原则。三是坚持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要求的原则。我们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把传统文化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背景下,正确反思传统文化的优劣长短,做到更好的扬弃。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我们必须讲求科学方法:一是凡是有益的、有用的,就可实行“拿来主义”;二是要注意把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批判地吸收,不断推陈出新。
注释
①姜春民:《“负文化”现象解析》,《理论界》2007年第4期。②王瑛、姜美珍、赖增李:《区域特色下的文化构建——广东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责任编辑:汪洋
G240
A
1003—0751(2011)02—0024—03
2010—01—20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研项目《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研究》(10DG37)的阶段性成果。
门献敏,男,信阳师范学院马列部副教授,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信阳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