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黄淮学院 张艳平
中小企业是跟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对而言的,因为它经营规模、人员规模、资产规模等都比较小,所以可以更为灵活的在中国特殊国情的市场经济中求得一席之地。目前,在我国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的比例,数量已经超过了1300万。其中,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正常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国生产总量的71%、68%、47%。从缓解就业压力这方面来说提供了大约76%的城镇就业机会,总体来说,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市场繁荣、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大的贡献。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河南经济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2009年河南省中小企业总数达到75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也有2.12万家,实现了增加值7943亿元,同比增长29.4%。2008年河南省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153亿,同比增长了21%。从河南省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目标来看,60%以上的贡献率由中小企业完成,在河南省要实现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论从全国还是河南省来看,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小企业却在资金问题上徘徊不定,存在着融资困难的大问题,虽说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有些许好转,然而,从根本上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金问题依然制约着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
河南省科委、省中小企业局、省金融办联合调查的数据显示,河南省将近75%的中小企业以政策性银行跟商业银行做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80%的中小企业对资本市场的操作尚不成熟,对私募、信托等其他融资渠道更不熟悉。所以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笔者认为它们在发行债券、企业信用担保、抱团融资等融资手段方面有待提高有待加强。
国有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受企业所有制性质影响,贷款主要考虑的是目前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并没有把企业的发展前景作为考察因素之一,贷款政策大多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倾斜,中小企业自然就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弱势贷款群体。通过调查,河南省大多数的新增贷款,其主要流向是一些大企业项目跟上市公司项目,而受资金问题制约的中小企业反而很难得到银行资金的支持。河南省在对待企业的融资政策上存在着不应当有的歧视现象。
就河南乃至于全国的中小企业自身情况来看,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其改制的过程中悬空银行债务,甚至经常有逃费的现象发生,这些情况,直接影响了其自身的信用度,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完备的信用管理系统,信用评价的操作难上加难,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很难筛选出哪个企业是守信讲信用单位,哪个单位信用丧失,这样银行在放款过程中产生“惜贷”或者“慎贷”的念头,这让中小企业在贷款融资的过程中,贷款与否受到限制,贷款规模受到影响。
从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来看,由于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在发行股票上市过程中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通过上市通过股票来筹集资金的,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很难进入股市,直接融资空间有限。其次,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国家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明显分配不均,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在融资信贷过程中的信贷支持力度非常小。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市场跟国外市场日益沟通,国外企业的大量涌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受资金困惑的中小企业,如何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从河南省来说,融资问题为什么会日益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从河南省乃至全国来看。中小型企业大多数经营管理水平较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积累少而负债多,在抵抗风险方面的能力较弱,因为其规模等自身因素限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受到市场环境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如果说一旦经营的环境、市场发生了变动,中小企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急剧下降,所以如果是跟银行融资,其风险系数明显高于一些上市公司的大企业,银行的贷款投放也就很少了。
很多的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它们在向中小企业贷款的过程中,为了规避风险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或抵押。从担保贷款来看,中小企业信用历史短、贷款风险相对较大、企业资本规模本身较小,很难取得有效的担保,河南省的中小企业函面临着信用基础欠缺的问题,所以在河南省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担保贷款典型的存在着担保难的问题,即便是抵押房产,也面临着产权交易规定而让抵押物难变现,银行也很难认可。从抵押贷款来说,在抵押贷款的过程中,即使是有着合适的抵押物品,银行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登记、公证、保管封存等,这一系列的把关均需收费而且收费标准过高,无形中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何况,河南省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较弱、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根本无法提供银行满意的担保物,所以总的来说,中小企业在贷款中存在着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如果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中小企业作为贷款方,它可以单方面的通过对其项目投资的评论、规划、测算、论证,大致知道潜在收益情况,可是银行对此难以把握,也就是说银行在获取中小企业投资跟实际成本收益情况过程中,双方对信息方面存在不对称。此外,企业跟银行做为融资交易的双方,企业可以对投资项目未来的风险跟收益以及借入资金运作情况、偿还概率、投资回报等有所了解,银行却对放款后企业如何运作资金等信息难以把握,只能通过企业的提供信息了解。虽说银行在放款前对项目进行了审查,可一些关系到商业机密的关键信息不可避免的被企业所隐瞒,即便市场中有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也会因为双方信息的把握不到位,也会出现融资不到位的情况。
中小企业集群指的是大量彼此对立却也相互关联的临近或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利用其各自优势相互分工协作,在地理空间上聚集而成的组织,通过形成这样的集群,利用区域品牌优势,整体品牌知名度上升,品牌效应会让收益增加风险降低,有利于中小企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快进入资本市场,集群形成后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基金或者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资。此外,集群的产品配套能力跟网络协作能力形成的竞争优势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DPO指的就是证券的发行者在互联网上不通过投资银行或者承销商直接发行上市信息传送文件,从而直接发行股票。由于借助了互联网突破时空传递信息的优势,发行效率更快,发行限制更少,发行的费用更低,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DPO这种融资方式,但是随着网络发展,这种融资方式必会蓬勃发展,因为其优势,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来说,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优势,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将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国际范围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从而引入了政策性的金融体系,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大量的隐性负担,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为此,在这些国家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他们将开放性金融纳入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性意见中。开发性金融其实并不是一种新的办法,早在150年前,开发性金融就诞生了,在处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开发性金融通过市场的开发来获取盈利,跟商业性金融相比,它并不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更多带有市场建设的色彩,所以中小企业通过开放性金融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在解决自身资金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更多的为社会的协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进行开发性金融的前提,可是从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通过何种模式来或者说采用什么样的模式组合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更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究。
在新形势下,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指的是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传统的融资方式进行改革,提出新的更适合河南中小企业融资的办法。
河南省的中小企业应当积极的借鉴外省股权融资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际特点,发展河南的股权融资。通过广泛采取私募股权拓宽股权融资渠道的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单个企业的融资发展,更减少了对银行的依赖,整个地区企业在股本债务方面的比例也大大提高,从地区金融资产质量角度来看,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从目前来看,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在中小型的企业融资中是非常值得提倡发展的一种融资办法,从银行角度来看,应收账款是比存货更好的抵押品,货物销售之后,避免了专业人员对存货的确认,也不需要重新了解存货抵押品的价值,更避免了存货的销路问题,这种融资办法是一种优于存货抵押融资的贷款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企业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降低了中小企业本身自己不足还需支付的高额融资费用,减轻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负担,改善了中小企业财务结构,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河南的担保机构中需要创新的担保模式,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在政府出面制定相关政策建立一种新的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工单风险的担保机制,因为在目前的商业谈判中,担保公司往往无法与银行同层次平等对话而处于弱势地位,即使是一个非常风险小而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在原来的模式中,融资都可能失败,通过新的担保机制的建立,更有利于银行跟担保公司分工协作,也放大了担保工作的担保资金,能够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必须严格规范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企业产权分明,在良好的企业制度条件下,中小企业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更好地从长远的角度追求企业的盈利发展,更好地催进企业资金运转。同时中小企业不要试图通过不信用的行为逃避债权人的监督,善于约束自己的扩张跟投资。
面对经济全球化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有必要提上日程,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尝试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融资方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试点实验,成熟推广,通过更好的融资方式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1]王睿,高军.后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0(5).
[2]孙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创新[J].金融纵横,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