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限制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①

2011-08-15 00:49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王黎罗杰
中国商论 2011年33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人员环境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王黎 罗杰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带给人类财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环境问题。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截至2010年11月底,国家环保部2010年受理环境污染案件1469件,环境形势严峻。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必须关注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内部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目前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尚未有效实施,因此如何有实施我国内部环境审计已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1.1 环保意识淡薄、抽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公民及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但由于环境教育意识滞后、环境教育途径偏少等原因,环境保护知识匮乏、环保意识淡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即使有的企业管理层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其环境的危机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对接仍然不够,而且其环保意识是比较抽象的,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重视企业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过渡开发和盲目发展造成环境破环、环境污染的案件频频发生。在此背景下,企业自然缺乏对内部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足够认识,更不会主动要求严格进行内部环境审计,已有的内部环境审计也更多仅仅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而已。企业环境意识的薄弱是影响内部环境审计的根本原因。

1.2 政府现有政绩考核体制的影响

很多地方在考核干部政绩时,将“政绩”片面理解为“经济指标”,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为了自己的业绩和前程,部分地方干部不顾实际,不计长远,不管生态,盲目上项目,只求经济增长速度。个人利益的驱动致使其在企业违反环境法律法规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有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短期内并显现不出来。地方官员的这种不问不管更加放任了企业对内部环境审计的轻视,以致其对环境审计应付了事乃至弄虚作假。尤其在一些成为当地产业支柱的企业,情况更是令人堪忧,甚至出现官员帮助企业造假,应付环境保护检查的现象。政绩考评体制的局限已然成为阻碍内部环境审计顺利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

1.3 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宪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各地政府也制定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并缔结及参加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如《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虽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各种原因及法律本身的缺陷,法律并没有得到有效履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在立法上仍存在空白,有关配套立法迟缓,导致在某一层面无法可依;出现“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花钱治污;某些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惩治力度不够,极少对主要负责人追究责任,执法不严。这成为制约内部环境审计发展的又一个外部因素。

1.4 缺乏与内部环境审计相应的完善的理论体系

我国环境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不够成熟,这限制了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如内部环境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标准的界定不统一,环境会计的研究也还在探索阶段,缺乏明确的审计标准,导致企业较难操作。另外,审计内容的单一也很难满足企业环境管理的需要。从目前试点企业来看,其内部环境审计主要针对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及环保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这种事后审计有其局限性,不能在环境管理中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影响了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的积极性。

1.5 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环境审计人员是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的直接执行者,其素质高低对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环境审计技术性很强,需要的是既熟练掌握财务、统计知识,又熟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相关环境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企业的内部环境审计人员多是由原有的财会人员担任,甚至仅是由财会人员兼任,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缺乏相应的技术技能,难以胜任内部环境审计的重任。

2 我国有效开展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对策

2.1 引导企业转变观念,自愿、主动进行内部环境审计

企业如果仅是迫于国家、政府环境法律法规的压力而进行内部环境审计,效果不会理想,企业可能只是应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只有当企业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能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变被动为主动,才可能促使内部环境审计向健康、高效方向发展。

2.1.1 加大对企业的环保宣传,增强其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增长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大对企业的环保宣传,让其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尤其是让其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会给人类带来的间接危害。因为这种间接的危害更隐蔽,危害更大,更难消除,其影响具有滞后性,有的甚至不可逆转。通过宣传,帮助其树立环保意识,在道德层面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

2.1.2 加大政府财税扶持,让企业尝到甜头

为了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等技术改造,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用“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手段给予财政上的奖励,对做得特别好的企业甚至可以给予免税、减税。同时,金融机构也可对该类企业在融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种种手段让企业关注环境保护、重视环境保护。

2.1.3 引导企业认识到内部环境审计带来的益处

实施内部环境审计就是要通过改进企业的环境管理,进而达到实现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增长的最终目标。内部环境审计通过对现有原材料采购、储存、生产流程及废弃物处理等进行评估,可以找到节约成本的途径,进而增加企业利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另外,通过内部环境审计还能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纠正环境违法问题,使其免于罚款,避免可能由于环境问题而导致的负面宣传以及声誉受损,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2.2 加快实施绿色GDP的步伐,改进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绿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即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人口数量失控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值。它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将绿色GDP 纳入我国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能促使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GDP唯上的政绩观,从而真正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型的转变。

2.3 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惩罚力度和执行力度

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为开展内部环境审计提供制度环境,是其能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首先应该赋予环境部门更大权限,使其拥有查封、扣押、没收等权利,而非仅仅是有限的罚款权。对违反环境法企业实施“停产整顿”,甚至关闭,对出现严重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地方政府取消其“报批报建项目”的权利。其次,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有专家甚至提出了“按日连续处罚”思路,增大企业违法成本,伤及其筋骨,罚到其痛。同时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有的法律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落实。比如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其最大亮点就是对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罚款额取消最高限额,主要负责人要受罚,极大增强了法律的威慑力。最后,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应不时加以修订,修正不足,填补空白,不断完善,以满足新问题、新情况的需要,为内部环境审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4 加快环境审计、环境会计的研究

借鉴发达国家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实证研究,加快我国环境审计理论框架、作用规则和报告标准的建立,规范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和标准,为内部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借鉴国外比较成型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明确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问题,制定出统一、可行的环境会计准则,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内部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可循的标准,进而对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2.5 适时开征环境税

环境税,也被称之为生态税,绿色税,兴起于20世纪末的国际税收学界,是指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的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征了环境税。如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挪威等国开征了二氧化硫税,德国1981年开征水污染税,意大利1984年开征废物垃圾处置税,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开征噪音税。

环境税的提出,有利于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税将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占用资源等行为进行“惩罚性”征税,按照“谁污染,谁纳税”的原则,对污染严重的课以重税,对污染轻微的执行较低的税率,对污染防治做得好的则可以实行零税率,充分体现税收的调节作用。环境税具有强制力,其税收调节重点在于鼓励企业节能、减排、降耗,从而达到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

2.6 加强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为提高内部环境审计人员应付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需要不断强化和提高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内部环境审计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这就要求企业负责人给予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的培养工作必要的重视。首先,在内部环境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挑选、配备上下功夫,多途径、多渠道全面考核,以甄选出精通业务的高素质的内部环境审计人员,在人员的配备上注意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其次,重视内部环境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送出去”和“请进来”双头并举,“送出去”就是要鼓励和组织内部环境审计人员到高校、培训机构、审计协会等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请进来”则是请各科专家来企业对内部环境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不断提升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的素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的要求。最后,对内部环境审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区别对待,以激励内部环境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提升自身素质。

[1]柳长君.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2]孙岩,杨肃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定义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6).

[3]孙岩,杨肃昌.从被动到主动,促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研究开展的新思路[J].生态经济,2006(2).

[4]王晶晶.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09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人员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环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