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缩减力的提升路径探析

2011-08-15 00:51杨礼雕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突发事件高校学生

◆杨礼雕

(浙江树人大学)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缩减力的提升路径探析

◆杨礼雕

(浙江树人大学)

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现,学校和社会为之付出的应对成本也不断增加,这对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甚至生存与发展提出了现实挑战。但当前高校应急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在危机缩减管理上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一、缩减力的基本内涵

美国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 (Robrt Heath)在《危机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危机管理 4R模式,即缩减力 (Reduction)、预备力 (Readiness)、反应力(Response)和恢复力(Recovery)。其中危机缩减管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缩减力常常管理预备力、反应力和恢复力,而缩减的目的则是通过完善预备力、反应力和恢复力,缩减危机发生的概率和冲击力。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缩减力可理解为高校通过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完善前馈控制机制、提升科学应对能力,提升学生为主体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缩减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应对成本和冲击力。提升缩减力是高校有效提升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心。

二、制约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缩减力的主要因素

1.机制建设不全

健全的机制是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缩减力的基础。当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在预警机制、应急机制等方面已经比较健全,但在法制机制、恢复机制和分享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首先,校园安全法律援助制度建设依然滞后,高校在应对学生突发事件中往往出现责任界定不清、“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被动尴尬局面。其次,高校的法制教育失去完整的独立地位,正陷入一种被德育教育牵制,甚至消亡的尴尬境地。另外,在突发事件处理中,高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突发事件的预控和现场处置上,“缺少系统合理的恢复计划,一般重点放在重建和补充的物理层面,忽略了心理治疗、区域更新和产业升级契机”,不利于二次爆发的防控与概率缩减。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往往不愿、不敢触及“敏感地带”,更不愿向兄弟院校传经,缺乏信息联动分享机制和评估经验分享机制。

2.危机意识不足

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是高校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有效缩减学生突发事件的基本前提。但近年来,一些高校发生的学生突发事件依然存在高校管理理念滞后的现象,往往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后应急处置作为危机管理的全部内容。管理者的危机评估责任感相对缺乏,危机意识和应急技能缺少系统的教育与培训,不善于从日常事务的管理中及时对危机进行评估预测。

3.管理素质欠缺

高校应急管理者应具备强烈的危机管理责任意识,较强的评估预判力,迅速的反应力,高压下的科学决策力和事后的恢复力等基本素质。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扮演着信息员、消防员、侦查员、协调员和教导员的角色,是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管理队伍的重要力量。可以说,高校辅导员的应急管理素质直接体现、影响其组织素质。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以“70后、80后”的年轻辅导员为主,其中大多是直接完成从“学生”到“辅导员”的角色转变,富有激情但普遍缺乏突发事件应对经验,在面对学生突发事件时往往容易出现慌、乱、怕的不良反应。

4.舆论引导无力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与高校扮演的社会角色容易引起新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存在严重不对称问题,不时呈现无序和非理性状态,往往容易误导舆论,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我国高校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在应对突发事件问题上往往采用经验主义和隐匿消息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提升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构建舆论引导机制将是今后高校危机管理的重点。

三、高校提升学生突发事件缩减力的现实路径

1.把握现代意蕴,建立健全机制

透视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演进及成因,现代意蕴上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该把构建科学成熟的危机管理机制体系作基本保障。因此,我国应加快校园安全法制建设步伐,克服相关法规的缺位状态。高校应建立常规化的危机评估机制,并做出科学预判。同时应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恢复机制,整合教学、思政、心理、后勤等部门力量实施全面深层次恢复。

2.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危机意识

现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重心应落在以主动预防和缓解突发事件为主旨的预控机制的建设上,需要高校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重视学生的危机宣传教育,重点做好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与危机技能的提高。当前大学生的“知法”程度不断提高,对于犯法的界定也有基本的判断力,其真正缺失的是对法律的敬仰和尊重。高校法制教育应重点落实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律价值观的培养上,积极打造理论和实践平台,强化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危机应对技能。

3.开展模拟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突发事件现实应对能力是缩减危害影响的基本条件。高校应以开放吸纳的姿态在校内、校际之间开展学生突发事件案例的分享与反思,在评估总结的基础上创建案例库,全真模拟突发事件现实场景的训练,给应急管理者最真实的考验与体验,切实提高实战能力。

4.顺应时代特征,抢占舆论制高点

抢占舆论制高点是缩减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影响力的润滑剂,是新时代对高校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的重要考验。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统一口径、规范披露各类突发事件,给学生与公众提供有效舒缓的空间和正确反应问题的途径,做好舆论的正面引导,缩减负面舆论带来的不良影响。

5.持续关注与恢复,警防二次爆发

突发事件一般包括“潜伏期、爆发期、高潮期、缓解期、消退期”等五个阶段,对爆发后的学生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仅是对“爆发高潮期”注射的一支“镇定剂”。为避免“多米诺骨牌”和“涟漪效益”的引发,高校应制定周密的恢复计划,对学生身体伤害等物理层面进行补偿的同时,注意整合思想教育队伍、心理健康专家、学生家长力量进行深层次的恢复,缩减二次爆发的概率。

[1]谢凌凌.从风险预警到危机干预的资源配置与整合.教育科学,2010,(2).

[2]周扬明,赵连荣.基于 4R模式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12).

[3]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金华报业,2010-1-20.

[4]杨雪岩.高校突发事件新动向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大连市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 2008034.

[5]孙崇勇,秦启文.突发事件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2).

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厅 2010年度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Y201018734),“4R危机管理理论下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效能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突发事件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