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月丽
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了近年来困扰会计界以及政府的一大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强会计行业诚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会计实质上是一个行为过程,因此,加强对会计行为的分析,有利于从源头上制止会计行为不规范的消极因素,这无疑抓住了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根源。
会计行为是会计行为主体在内部动因驱动和外在环境刺激下,遵循—定的行为规则,利用会计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理论方法、手段,对会计主体因其经济活动而引发的会计事项进行处理,形成会计信息并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实践活动。由此可见,会计行为是会计行为主体、客体、环境三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其中会计行为主体是行为的发出者,在行为系统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包括企业管理当局以及会计人员或其组成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行为客体是会计行为主体实施会计行为的物质承担者,是会计主体因发生的交易、事项和情况,而引发的会计信息流动。会计环境作为会计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成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宏观和微观环境因素等类型。
1.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在微观管理、宏观调控及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认识环境、了解自身,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与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国家对国民经济整个状况作出较为深刻的了解,便于国家拟订符合实际的各项政策;此外,会计信息还可以起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协调各相关利益集团的经济行为的作用。而所有这些,都要求会计信息始终具有防护性作用,起到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作用。
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网中,会计处于一个特殊的环节,其目标就是反映受托责任和提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信息的辩证统一。首先,会计受托于企业的代理人—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能够观察到会计的各种行为,并采取如命令、暗示等形式,使会计人按他们的意图进行会计选择;其次会计人间接地受托于企业外部委托者,如股东、债权人、国家有关机构等,他们不能直接干预影响会计人的行为,会计人对于他们的义务与责任仅仅是依据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法律及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定期提供信息。因此,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为解决代理问题,会计行为规范成为必然。
3.提高信息可比性。众所周知,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由此将产生大量的不确定性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主观估计和判断的会计事项;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然要不断地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使得会计人员不断地面对新的会计事项。对于这些新的或不确定的会计事项,如果由会计人员凭各自的理解、估计和判断进行处理,就可能因理解、估计和判断上的差异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这就使得指导会计行为的技术规范成为必要。
根据会计行为的定义,结合系统论的观点,会计行为不仅受会计行为主体动机内因主要影响外,而且还受其外部环境如制度因素和管理因素的制约。
会计行为动机是会计行为主体进行会计行为的内部驱动力,会计行为主体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机,进而引发相应的行为。首先,会计行为主体是经济人,同时也是理性人,其行为动机以自利为前提,最终目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其次,会计行为主体还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人。作为社会人,其会计行为不仅受会计行为主体的利益驱动,还受到会计人内在的伦理观念的制约。因会计人员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社会地位上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行为动机,影响到会计行为,进而影响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使用者。
制度作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为活动准则,明确指出了“应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的框架,会计主体则必须在这一系列事先设置好的框架内发挥其行为能力。影响会计行为的制度不仅是指会计制度,还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行业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制度等。制度之所以为会计主体所接受,并成为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是由于制度具有外在强制力和内在牵引力的基本影响作用。其中外在强制力包括权利强制和社会评价,属他律性规范;内在牵引力包括目标导向和自我约束,属自律性规范。可以看出,制度对会计主体在确立是选择“诚信”还是选择“失真”这两种相反的行为动机时产生重要影响。
涉及和影响会计行为的管理因素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管理对会计行为的影响作用主要是由国家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手段和行政法令等形式实现的。微观管理则是通过单位组织形式管理,经营模式管理,会计责任管理,操作系统管理和会计人员管理等方式来发挥影响作用的,并且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往往是比较直接和具体。如在组织形式管理方面,会计委派制的实施使得被委派的会计主体能够行使相对独立的会计行为;操作系统管理便于对会计操作行为进行预警和监控,以促使会计操作行为的程序化和合理化等。良好的管理是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基础,无效的管理则容易产生违规会计行为,管理对会计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会计行为是否规范与行为主体有着紧密联系,而会计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很大程度上又受其监管环境的影响,因此,规范会计行为不仅要从会计行为主体自身进行规范,还要从外部综合环境方面进行制约。
一是全面提高经营者的素质。由于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因此,必须制订出一套使经营者在获得激励的同时又受到相应的约束,以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机制,同时把对会计法规的学习作为重要内容,使他们明确自己在会计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增强法制观念和执法的自觉性。二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为的执行者,其责任心、道德水平、业务技能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否。这就要一方面加强法制宣传,使会计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是要根据新《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会计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会计行为规范体系,使各项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使会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保证会计法的贯彻落实。二是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同时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三是要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和违法必究工作。只有进一步加大对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才能有效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违规行为中的威慑作用,减少会计行为不规范的发生。
一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的同时,还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构建企业激励机制,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二是完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强化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效力,增加会计不规范行为被查处的风险,提高其风险成本。这就需要建立政府监管责任制度,对政府监管不力,效率低下,并对正常的会计行为和监管秩序造成负面影响的,明确政府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等的社会公证与监督职能,有效地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规范会计行为。
与法律法规相比,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会计行为是否失范,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是防止会计行为失范的重要保证。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其根本是加强诚信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要求变成广大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使会计人员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诚实守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抵制违法行为,从根本上约束会计行为失控。
[1]汤健.公司会计行为控制理论探析.湖南商学院学报[J],2008年第3期.
[2]朱宏.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与能动性浅论.财会月刊[J],2001年第2期.
[3]张林云.契约理论下会计本质的探讨.南京财经大学学报[J],2007年第4期.
[4]赵海艳.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时代经贸[J],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