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叠加与并置 无限诗美画中来——读青年诗人冯永杰的《凝视》

2011-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1年29期
关键词:凝视纱巾笑靥

凝 视

冯永杰

对一幅名画凝视

对一束鲜花凝视

对一抹远山凝视

对一泓碧水凝视

凝视,是一种品味

对一尊塑像凝视

对一座丰碑凝视

对一面旗帜凝视

对一枚勋章凝视

凝视,是一种瞻仰

对一片竹林凝视

对一扇窗口凝视

对一行大雁凝视

对一叶归帆凝视

凝视,是一种思念

对一个老人凝视

对一群孩子凝视

对一双泪眼凝视

对一朵笑靥凝视

凝视,是一种牵挂

对一道彩虹凝视

对一片霞光凝视

对一轮圆月凝视

对一串星斗凝视

凝视,是一种向往

对一颗红豆凝视

对一条纱巾凝视

对一张合影凝视

对一封家书凝视

凝视,是一种享受

这是一首很别致的诗。

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包孕,并不一定显得多么深刻和沉厚,但读后却给人一种惊喜,一种享受,一种回味。

“凝视”,顾名思义,就是长时间地、目不转睛地观看某一种事物,“凝视”本身,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的,常常是诗的触媒、美的发端。本诗冠之以“凝视”,每一诗节的每一句中,都出现“凝视”一词,并通篇使用意象叠加并置的手法,使得这首诗意境优美,清隽淡远,韵味悠长。

凝视“名画”、“远山”、“碧水”,是一种高层次上的审美品味;凝视“塑像”、“丰碑”、“旗帜”、“勋章”,是一种神圣的瞻仰;凝视“竹林”、“大雁”、“归帆”,是一种美好的思念;凝视“老人”、“孩子”、“泪眼”、“笑靥”,是一种深情的牵挂;凝视“彩虹”、“霞光”、“圆月”、“星斗”,是一种诗意的向往;凝视“红豆”、“纱巾”、“合影”、“家书”,是一种和美的享受。

这首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成功地运用了中国传统诗词中意象叠加和并置的手法。“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美学中的一个特定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它是“一种心灵的图画”,是“自心灵的眼所见的东西”,表现的是“刹那间理智和情感的复合”。外国诗歌理论家也说过,意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视觉意象构成一个视觉和弦,它们结合而暗示一个崭新面貌的意象”。这首诗的意象十分纷繁复杂,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自然意象,如“鲜花”、“远山”、“碧水”、“大雁”、“竹林”、“彩虹”、“霞光”、“圆月”、“星斗”、“红豆”;二是人文意象,如“名画”、“塑像”、“丰碑”、“旗帜”、“勋章”、“归帆”、“纱巾”;三是社会意象,如“老人”、“孩子”、“泪眼”、“笑靥”、“合影”、“家书”。 诗人将这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面面,使其产生连贯、排比、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优美清丽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图景,传达丰富深邃的思想感情。并且,从全诗的整体来看,诗人将这些意象自然地叠加与并置在一起,不通过任何语法联系,使美妙的意象目不暇接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直接接触到事物的本身,从而留下极为鲜明的视觉意象。这种意象的组合方式颇类似于影视中镜头的剪辑与组接,因此人们常把它与“蒙太奇”手法相提并论。这首诗无论是自然意象,还是社会意象、人文意象,乍看起来彼此孤立,支离破碎;然而由于它们被诗人的感情逻辑或想象逻辑所维系,诗人用敏锐的眼光穿透了事物的表层联系,深入到事物的深层联系,因而这些零碎的意象群便犹如草蛇灰线一般,虽若断若续,然形断实连。并且,这些意象的组合与并置,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意象与意象之间留有大片的艺术空白。读者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进行合理的想象联想,去进行必要的补充发挥,以便将这一个个单一的意象联系起来,融合成一个谐美完整的有机体,熔铸成一块浑然一体的艺术“合金”,并转化为一个崭新的意境,进而使读者从中得到不同的美感享受和思想启迪。

最后,还要说说这首诗的形体美。这首诗共六节,每节句数相等,字数大体相同,和谐对称,整饬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闻一多说:“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建筑美给诗的实力又添上了一支生力军。”艾青也说过:“一首诗必须有一个造型美,一首诗是一个心灵活的雕塑。”这首诗堪称形体美的典范,大大增强了本诗的艺术美感。

猜你喜欢
凝视纱巾笑靥
黄纱巾
黄纱巾
偶见飞雪闲吟
天问一号
“六一”儿童节有忆
黄纱巾
论《天地玄黄》背后的眼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高分四号,从3.6万公里外“凝视”中国
黄纱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