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一五” 国土资源事业硕果累累

2011-08-15 00:51本刊编辑部
资源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十一五基本农田国土资源

□本刊编辑部

回望“十一五” 国土资源事业硕果累累

□本刊编辑部

“十一五”期间,面对保护与保障的双重压力,面对政策与现实的诸多矛盾,河南国土资源人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与保障并重、监管与服务相济的理念,勇于改革,奋力创新,积极探索科学管理的新路径,逐步理清了“两保一高”的工作思路和“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工作理念,全身心致力于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致力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图伟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回望“十一五”,河南国土资源事业硕果累累。

规划先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规划管理工作以贯彻基本国策为主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按照“两保一高”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土地规划、矿产规划管理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任务和目标。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我们严格落实国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管地、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十一五”期间,全省耕地面积稳定在792.53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稳定在689.33万公顷以上,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2004年起,全省部署开展了“空心村”、砖瓦窑和工矿废弃地等“三项整治”。五年多来,共整治土地规模10.58万公顷,新增耕地5.53万公顷。其中累计拆除黏土砖瓦窑10255个,复垦整理土地2.37万公顷。

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首轮矿产规划的实施,促进了矿产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提高资源保证程度、调整与优化矿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大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我们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重要民生工程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需求。五年来,全力保障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航空、铁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教育、卫生、环保等民生项目以及城镇发展用地。

新一轮土地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相继获得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批准。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规划修编的进度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正在组织审查。新一轮土地和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实施,为全省土地、矿产的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耕地保护: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十一五”期间,我省耕地面积趋于稳定,质量不断提高,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千亿斤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省的耕地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表扬。

政府和社会的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强化,共同责任机制初步形成。早在2008年,省委省政府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保一高”的土地管理思路,即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基本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努力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各地都建立了国土资源协管员制度,有些地方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保护耕地的作用。

省、市、县、乡四级政府逐级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本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任务,并从2008年开始,把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体系,年年进行考评。同时,把耕地保护目标考核结果与用地指标分配等挂钩,进行严格奖惩。

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夯实耕地保护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省始终把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作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从减少占用、规范补划、提高质量、增加面积、改善基础条件、加强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全面进行保护和管理。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我省完成了上一轮规划的基本农田调查,建立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在全国率先审查通过了基本农田上图成果。2009年,省国土资源厅被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授予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以建设促保护,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十一五”期间,我省把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作为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资金集中投入制度,每年都将新增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以基本农田为主要对象,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实施新增费项目277个,总投资41.14亿元,建设规模393万亩,新增耕地20.25万亩。

严格标准,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每年均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使我省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5年间,共通过实施占补平衡项目补充耕地125.255万亩。

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平台。从2009年开始,我省就建立了“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农用地整理、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用地等工作统筹谋划,聚合引导各项支农资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2009年9月,启动了25个县(市、区)、101个行政村试点。截至目前,有93个已完成试点项目规划编制,其中34个试点村项目已经省辖市政府审批并报省厅备案,复垦土地2.5万亩,解决新村建新区用地1.38万亩,结余建设用地指标1.24万亩。2010年,省厅把省委确定的35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开始实施。到2011年,将全部启动1000个试点村建设,完成“千村整治”任务。

用地审批: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十一五”期间,省厅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将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按照“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推动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中2010年度全省批准用地数量突破39万亩,国务院批准用地增幅超过100%。全年共批准199个重点项目用地,办理先行用地手续11个。批准郑汴物流通道新建工程、中国石油化工河南油田分公司产能项目、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商丘段)等197个重点项目用地,办理内乡至邓州、洛阳至栾川、商丘至周口、开封至新郑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等11个重点项目先行用地手续,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建设按期实施。

地籍管理:率先开展城镇地籍更新调查

“十一五”期间,我省全面完成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18个省辖市区、108个县(市)建制镇及其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完成。调查成果已经应用于政府宏观调控和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工作。

2007年全面启动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2009年5月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上报,2009年底全面完成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工作方法、工作进度、成果质量得到全国土地调查办和国土资源部的肯定和赞扬。

矿产开发:资源整合稳妥推进

从2004年7月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煤炭和铝土矿的资源整合工作。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全省小煤矿从1569个减少到510个,共关闭1059个,数量减少了67%;小铝土矿已从144个铝土矿减少到52个,数量减少了64%。共有43处地方国有及改制煤矿、51处小煤矿整合加入了河南煤化集团、中平能化集团、郑煤集团、义煤集团和神火集团等省骨干煤炭企业,使省骨干煤炭企业矿井达到186处,生产能力达到13766万吨/年,共增加产能3802万吨,增加资源储量14.52亿吨,矿井结构持续得到优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以省骨干煤炭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利用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6大煤业集团与4大氧化铝企业占有资源分别达到70%与90%。

2007年,在进一步巩固煤炭铝土矿整合成果的基础上,以金、钼、铁、沸石、珍珠岩等为重点,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矿产资源整合。安阳、焦作、驻马店三市铁矿数量由原来的177个减少到72个,数量减少了59%;信阳上天梯非金属矿区沸石、珍珠岩矿山数量由原来的55个减少到2个,数量减少了96%;小秦岭金矿区的小矿数量减少了60%。2008年1月,省政府又批准对全省钼矿资源进行整合。

通过对重要矿产资源的整合,我省做大做强了河南煤化集团、中平能化集团等六大煤业集团和中铝、开曼等四大氧化铝企业等一批重要矿种开发优势骨干企业,促进了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和矿业经济的繁荣。

2005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无证采矿、小煤矿超层越界开采专项治理等16项大规模的集中治理整顿活动,形成了政府组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据统计,全省共查处无证采矿5121起,超层越界开采310起,以采代探157起,非法转让105起,拘留、追究刑事责任307人;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356人,参股金额3000多万元。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出让。五年来,累计出让征缴探矿权价款5.69亿元、采矿权价款44.5亿元。

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大幅度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大地质找矿工作力度,提交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发现矿产地。

“十一五”期间,基础地质调查共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8幅。其中,完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潭头镇、古城、陶湾、栾川县共4幅,完成了省两权价款项目双柳树、白雀园、林州市、水冶共4幅,还有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渑池县、古城、观音堂、段村幅正在开展,有望完成填图面积4530平方千米。

古生物化石资源调查、发掘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并公开发表命名了57种新属种古生物,新发现了汝阳、栾川两处世界级恐龙化石产地和两个恐龙化石群,发现至少20余种新属种恐龙,使河南成为名副其实的恐龙大省。

“十一五”期间,省内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大部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截至2010年10月底,煤炭、铁、铜、铅、锌、铝土、钼、锑、金、银、普通萤石、耐火黏土、天然碱、盐岩、水泥用灰岩等查明资源储量增加幅度较大,其中铝土矿、金矿、铜矿、铅矿、锌矿、锑矿、普通萤石、盐岩、水泥用灰岩等查明资源储量增加幅度超过50%。2004年以来,省财政不断加大地质工作投入,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27.3亿元,新取得了一大批找矿成果,新发现矿产地92处。已发现并部分查明(未上表)资源量(333)+(334)?:煤167亿吨,铝土矿7280万吨,铁矿2亿吨,钼矿25.6万吨,铀矿437吨,铜9万吨,铅锌矿31.5万吨,金矿8.6吨,银矿931吨,重晶石矿317万吨,蓝晶石矿248万吨,黏土矿590万吨,白云岩矿2.1亿吨。使用中央和省财政资金4790万元,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13项,新增查明金资源储量95.44吨、铝土矿65.81万吨、煤1.34亿吨、钼1.12万吨。

2005~2009年,我省共安排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省外国外勘查项目47个,补贴性投入资金约14846万元,项目数和资金数分别占总项目数和总资金数的11.6%和7.86%。勘查矿种以金、铜、铅锌多金属为主,其次为铁、铝土矿。其中,国外项目20个,分布于阿尔及利亚(6个)、刚果(3个)、加纳(2个)、坦桑尼亚(2个),菲律宾、越南、智利、津巴布韦、西澳洲、塞拉利昂、纳米比亚(各1个)11个国家,项目资金7162万元。2010年计划投资国外地质勘查项目17个,资金6812.21万元。

科技创新:为国土资源事业提供技术支撑

“十一五”期间,我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厅批准设立了旨在为破解国土资源领域重大关键技术难题、聚集和培养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8个;以促进产业发展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国土资源工程技术领域提供支撑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全省国土资源行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了6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1个重点实验室。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投入“两权价款”地质科研经费48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62个科研项目,涉及矿产勘查及基础调查方法及手段研究、区域重点成矿区带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区域重大疑难地质问题研究等领域,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均具有创新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发挥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五”期间,累计下达国家、省、部、厅等各类科技计划45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5项、厅级434项。完成科技成果191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209项,其中省级科技奖励7项、部级科技奖励8项、厅级科技奖励196项。其中,河南省地勘局地勘二院完成的《河南省汝阳县东沟矿区钼矿勘探》、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西藏当雄-嘉黎一带铜铅锌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完成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布展内容科学研究》三项成果均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8年4月,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建成并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50万人次。2009年,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等5个科普基地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猜你喜欢
十一五基本农田国土资源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我国基本农田立法的四大软肋及其对策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