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德语课》基础阶段自主课堂的构建

2011-08-15 00:51林琳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德语社团我院

◆林琳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浅谈《综合德语课》基础阶段自主课堂的构建

◆林琳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然而高校的扩招却未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随之而来的反倒是社会对教育质量的不满、抱怨以及毕业生就业难等各类问题。究其原因不难得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外语教学亦然。笔者以此为目的,结合实际教学,围绕如何在双语德语基础阶段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课堂及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总结了几点想法。

德语学习 自主课堂 能力培养

一、引言

尽管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然而如果我们把“课堂上谁做主”这一简单问题提于部分家长、老师和学生,很多人给出的答案仍然是:当然是老师做主。不难看出,在“授人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这一问题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得很清楚,但它确是学习质量和能力培养的根结,不容忽视。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自我管理及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非被动的高分低能者。因此,教师应借助于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恰当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起到教师“导”、学生“主”的作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双语德语基础阶段教学现状

笔者就职于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下属的双语学院,本学院现设有英德、英法、英日、英西四个专业,学制五年。与单语种,学制四年的外语专业相比,本专业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少、同时习得两门外语的时间分配及方法各异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我院教师齐心协力,在深入研究探讨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学时比例和采用相应的教法的同时,思考如何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是首要问题。

在前一阶段对我院英德专业的学生进行的有关德语学习的问卷调查中显示:部分学生最初选择双语专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对语言的兴趣,而是家长的意愿;低年级学生不是很适应大学里的全外语授课;学生们习惯于初、高中的应试教育,把课堂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语法的学习上,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学的多,会的少,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学生们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课业布置,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此类问题无疑成为了制约积极课堂的消极因素,抑制或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急待解决。

三、构建自主课堂的前提:思想转变的必要性

1.教师思想的转变

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不再做课堂的主宰,而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一名学习之舟的领航员,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遨游。教师要避免课堂上知识的满堂灌,而要“传道解惑”,让学生真正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因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并不是单看教师的文凭水平,而是看毕业生的学习及工作能力。

2.学生思想的转变

尽管个别学生最初的学习目标不很明确,但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应对学习负责,因此教师对大一学生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刚刚升入高校的学生由于突然间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及家长的管束,或是受了诸如:“高中之前使劲儿学,到了大学就轻松了”、“到了大学,混混就差不多都能毕业”等谣言的影响,一时间对高校里的学习制度及方式还不是很适应,导致其惶惶不可终日,毫无学习动机。这一内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师在充分备好每节课的同时更要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通过各种沟通及引导使得学生从思想上迅速转变,做一个乐观向上、有进取心,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构建自主课堂的教学策略

1.课堂活动的合作性

现阶段我院德语教学在课文处理上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此方式是由教师利用影音图片资料或是呈现文中所涉及的场景的方式先进行导入,使学生身临其境,强调听说在先、讲解在后。师生在此情景交融中进行着一种自然的教学活动,较好的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德语语法处理上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此法强调的是从特殊到一般,与传统语法教学的演绎法相比,这种发现式的学习活动大大避免了以往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机械记忆等弊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首先发现问题,逐渐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规律,掌握精髓。当然,在某些复杂语法的讲解上,教师会灵活的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另外,外语教学不同于理工科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并不是以“懂原理”为学习目的,而是以“会运用”为目的,因此,在德语教学中笔者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用外语听、思考及口笔头表达的习惯,以应用为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表达德语”,而不是带领他们研究“为什么这么说”,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无意识的表达,而不是以语法框架及各种词尾和格的限定来组织表达。通过以上种种以知识的输出推动知识的输入的教与学,教师有效的把课堂学知识的主动权交予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自然而然的起到了“导”与“辅”的作用。

2.作业布置的针对性

提到教学改革,人们大多直接会想到的是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而作业设计这一个重要方面却往往被忽视。部分教师和学生简单的认为作业就是一些相应的课后练习而已,教师投入在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往往微乎其微,某些机械重复,毫无趣味的作业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味同嚼蜡”,产生抵触情绪。这种作业与练习一般被称之为应答式作业。学生们通常是被动的、临摹式的解答或机械记忆知识要点,此法虽然在知识的传递上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容易淹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然而,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强调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与否,更应关注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作业布置这方面,笔者主要采用任务式作业,让学生以不同角色在小组内完成。语言本身就是交流的工具,任务式作业对于外语教学来说效果更好,授课教师也能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留给学生发挥自身个性与对事物理解的空间,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完成作业,不仅巩固和消化了所学知识,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增加了与外界社会的交流。另外,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这一问题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就我院英德双语五年制教学而言,学生们同时习得英语与德语,其基点却相差甚远,两门语言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在二语习得上体现着正负迁移,根据语言特点,教师不仅要提示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区别,也应在预、复习上有所侧重。笔者认为,由于德语是零起点学习,在此基础阶段,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复习比预习重要,因为此阶段教学内容上的量并不是很大,而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打牢基础。强化复习、淡化预习,教法上采取的情境导入法一方面有效的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和保持了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同时也为自主课堂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3.社团开展的实效性

作为学生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同时也作为课堂教学与实践的延伸,学生社团的作用不容忽视。我院的学生社团分为综合类社团和专业类社团两部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活动中健全了人格,锻炼了语言表达与合作能力,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作为外语专业教师,我们在不同方向的专业社团中起着参与和指导的作用。每学期末,学院都会设专场给学生们提供社团汇报演出的平台,给予他们有利的鼓励和指导。我院下属的德语方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本着因材施教、五年教学不断线的原则,现设有专业类社团:德语朗读社、德语玩偶剧社、德语口语角、德语笔译社和德语文学阅读社。学生们在这个第二课堂当中充分锻炼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受益匪浅。德语专业社团的开展也从另一角度突出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课堂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总之,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虽然我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教育理念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它要求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要去不断摸索和实践。

[1]吴永军.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Dale Scott Ridley,BillWalther.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rs.中国轻工出版社,2001.

[3]加里·D·鲍里奇.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肖川.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诸葛彪,懂克发自主教学操作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6]安迪·斯蒂克斯,弗兰克·鄂贝克.有效地课堂指导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德语社团我院
缤纷社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