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拈连的认知理据及意义构建研究

2011-08-15 00:51房鸿鹃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辞格相似性本体

房鸿鹃

(枣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一、引言

拈连,又被称为是“扼式搭配”,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其定义为: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可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辞。这种拈连的修辞方法,无论甲项说话在前或在后,都可应用(陈望道,1976)。在这种结构中,甲事物被称为是本体,乙事物称为拈体,把它们拈连起来的词是拈词。拈词多为动词,也有形容词、名词等词类。在拈连结构中,拈词和本体的组合关系是合乎常规的,而拈词和拈体的组合关系是超越常规的,是一种变异(李庆荣,2002:269)。

认知语言学认为,任何一种言语交际行为,都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反映,言语交际行为是人脑进行的信息加工的动态认知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拈连修辞也不例外,拈连辞格的生成及理解也是人类认知加工的结果,也体现了特定的认知功能。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合成理论探讨这一语言现象生成的认知理据,阐释读者对其解读时所经历的认知推理过程,以期为拈连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概念合成理论

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是从心理空间理论发展而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成概念合成理论。心理空间是指“人们在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概念合成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尤其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该理论的“四空间”模型是以相似性为基础表现层创结构在合成空间中得以产生的过程,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王文斌,2004)。概念合成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概念合成网络模式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的心理空间构成的网络,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以及一个含有层创结构的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类属空间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地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合成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概念合成网络。

概念合成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我们在交谈或思考时不断建立起心理空间,然后在心理空间之间进行映射,并以不同方式合成新的空间。拈连是主要依赖于语境心理空间与读者头脑中的背景知识的心理空间这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而产生出含有层创结构的新的心理空间的动态言语行为。笔者试在下文具体解释拈连这一修辞格生成的认知理据,及对其理解时所经历的实时意义建构过程。

三、拈连辞格与隐喻认知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们借以思考和理解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从而建立了隐喻概念体系(赵艳芳,2005:106)。概念隐喻强调一切均以人类的身体体验为出发点,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就是以人们已经掌握的较为简单的认知体验为基础和起点,然后向更为复杂的、新鲜的领域延伸,以熟悉的“此”领域的体验去描绘、感受陌生的“彼”领域,从而展示出人类强大的认知能力。

拈连辞格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内容上某种内在联系和共性,通过词义的转延形成超常规的奇特搭配,构成各种各样熨帖巧妙、新颖别致的词语组合,为表现合理的联系和内容选择一个新奇的角度,以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领略其深刻的含义,引起会心的微笑(陈友勋,2007:61)。笔者认为,上面提到的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共性,具体讲就是指拈连结构中的本体和拈体之间的内在相似性。拈连辞格正是利用了本体和拈体间的内在相似性,或者说作者有意在本体和拈体间创造出一种相似性,从而通过本体所表达的概念来认识、思维、归类和识别拈体所指称的概念。拈连辞格背后的认知实质是概念隐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在作者表达、感知和反映抽象事物时,常会将其与个人经验或观念中的已把握或经历过的事物联起来,从而通过相似性联想而建构起“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的拈连修辞结构。比如:

街市渐渐平静了,珠江水啊,载着一船船商品,载着一船船欢笑……(杨羽仪《沸腾的墟日》)

在这个拈连结构中,本体是“商品”,一种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拈体是“欢笑”,一种抽象的,无形的事物。在这个结构中,作者通过“商品”这种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来理解和领会“欢笑”这种无形的,抽象概念,从而变抽象为具体,使得“欢笑”也像“商品”一样具体而有形,从而可以用船来运载。在拈连结构中,先出现的是具体形象的本体,后出现的是抽象的拈体(也有本体被省略掉情况,但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及我们的百科知识推理出本体),涉及本体的表达是常规搭配,而拈体表达是超常搭配。本体的常规搭配常常提供一些信息,这一信息相当于是一个认知背景和认知参照点,为读者理解和领会后面的超常搭配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前面的常规搭配是一个认知框架和认知模式,为后面的超常搭配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可以借鉴的框架模式和认知参照点,让读者在这个框架和模式范围内进行推理,从而解读出超常搭配的具体含义。

处于粘连结构中的甲乙两种事物,甲事物往往比较具体形象,位置在前,而乙事物一般较为抽象模糊,位置在后,这就要求作者需要借助隐喻认知,用具体有形的本体概念来理解和反映抽象概念,赋予抽象事物以具体形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美,比如:

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鲁迅《阿Q正传》)

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己的身,锁不住革命的精神!(杨沫《坚强的战士》)

在上面的这些拈连结构中,拈体表达的事物分别是“思想”和“精神”,这些拈体所指称的是无形的,抽象的事物,表达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等概念,这就要求作者必需通过创造性的隐喻思维,在本体和拈体之间建立起临时的相似性,从而可以让读者通过具体有形的本体概念来理解反映这些抽象概念。

四、拈连修辞实时意义构建及概念合成过程

拈连是把在客观世界中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搭配并置在一起,其中前面的常规搭配是对现实的反映,而后面的超常配从本质上讲是违反常理的比喻。搭配的双方不在一个语义层面上,不属同一个语义场。因此,读者在解读后面的超常搭配时,由于属于不同语义域的两个词语被并置在了一起,读者头脑中首先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或者叫不协调感。但之后,读者会借助于认知语境知识,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重新匹配相关信息,再一次进行概念合成,最终不和谐的搭配能够得到和谐的解读。

下面笔者按照概念合成理论,通过例子展示拈连辞格的概念合成的认知运作过程,比如:

街市渐渐平静了,珠江水啊,载着一船船商品,载着一船船欢笑……

读者初次对这个例子解读时,会发现这个拈连搭配是一种超越常规的表达,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动词“载着”和“一船船欢笑”是无法搭配在一起的。我们的百科知识和经验告诉我们,“欢笑”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而作为交通工具的船是无法运载这种抽象的事物的,因此这种搭配使读者在头脑中产生了语义冲突。但读者能够在语境知识,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和更大的认知努力的相互作用下,获得和谐的准确的解读。这个从冲突到和谐成功的解读过程使读者获得了一种满足感。这也正是拈连修辞格的魅力所在。其具体的解读过程如下:

输入空间1是拈连辞格所在的言语语境形成的心理空间。主要指拈连的前半部分,即“载着一船船商品”这个正常搭配在读者头脑中激起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载着”连接着两个不同语义层面的名词,它本应与指称具体事物的名词连用,而不能与表达抽象事物的名词搭配。输入空间2是读者头脑中的关于“欢笑”的背景知识形成的心理空间。读者在理解这个句子时,能够发现动词“载着”和名词词组“一船船欢笑”的不协调。通过读者头脑中的背景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会发出欢笑,但“欢笑”是一种抽象的事物,是无法被运载的,所以读者可以理解到船载着的不是欢笑,而是发出“欢笑”的人们。

上面例子的前半句是常规搭配,后半句则是异常搭配。然而正是前面这个正常搭配的存在,使得拈连的后半部分在语言结构上变得合法化,也就是说,拈连的前半部分将自身的结构框架投射到了拈连的后半部分。除了以上两个输入空间以外,还有一个类属空间,类属空间是对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构的抽象和概括,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类属空间中,三个输入空间通过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合成空间提取部分结构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层创结构。在层创结构中,“欢笑”变得具体生动,并可以被运载。层创结构的产生也使得人们顺利实现了对该拈连表达的理解。

结语

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研究拈连辞格,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特殊语言表达背后的隐喻思维方式,这种隐喻思维使本体与拈体之间产生相似性,从而可以让读者通过具体形象的关于本体的常规表达理解和领会对抽象拈体的超常表达。拈连辞格的意义构建过程是四个心理空间网络相互作用的结果,概念合成理论可以被用于阐释这一辞格生成的认知机理,有助于我们研究该辞格的意义构建的过程及推理机制,能够为汉语拈连辞格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1]Fauconnier,G.Mental Spaces[M].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1985.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3]陈友勋.轭式搭配的认知理据[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1).

[4]李庆荣.现代实用汉语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2004,(1).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辞格相似性本体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眼睛是“本体”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二语教学中的辞格教学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中高级汉语二语习得者辞格使用情况研究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