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颖
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绞尽脑汁写出的文字枯燥乏味,毫无可读性。如何改变这一状态呢?先看一个小故事或许可获得一些启示。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
有一天,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
请发挥你的想像力,想一想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为什么路人看了这句话都比较愿意给乞丐献上自己的同情和施舍。
答案: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
一句形象的、促人想象联想的话,胜过千言万语,使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由此可见,具有可视性的语言,能形成生动的画面,带来形象生动丰满的效果。如果我们的作文中多一些这样的语言,无疑会让文章更具吸引力,更加生动感人。
所谓“可视性”,即表现某种情绪感受,交待某种情况,主要不是依赖于直接的叙述、说明或者直接抒发的方式,而是将这种感受、情况融汇蕴含在画面(场景)中,让人在欣赏美的形象的同时,去咀嚼其中的意味,并受到感染,追求古人所说的“诗中有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那么,怎样增强语言的可视性,形成打动人心的画面呢?
即把陈述的对象(或陈述对象包含的典型事物)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突出形象性,凸现画面效果,增加“可视性”的方法。例如:
陈述 描写
春天到了——桃花盛开的时候。
夏天到了——荷花袅娜地开着的季节。
秋天到了——菊花吐蕊的时候。
——大雁排成“一”字南飞的时候。
冬天来了——腊梅伫立傲雪的时节。
又如:(阿Q)穿的是新夹袄,腰间还挂着一个大褡裢,沉钿钿的将裤腰带坠成了很弯很弯的弧线。
不直接说钱很多,画出一条弧线足矣,吸引目光,记忆深刻。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进行多种描写。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就很差。例如:
1.桃树、杏树、梨树争着开花,各种颜色非常漂亮。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2.济南周围有一圈小山环绕着,冬天特别暖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的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3.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于描写,使用修辞格,如比喻等,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则迥然不同。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斜阳的余辉洒落在飞鸣的羽翼上,飞鸟划过的金黄弧线幻化成了天空的美;
荷花的嫩粉倾泻在荷叶的玉盘中,荷叶连成的一池碧波漾成了荷塘的美;
大海的微浪拍击在油轮的船舷上,船舷上一排排白色的“海上卫士”晕成大海的美。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4.如以“我的童年很快乐”为话题写一组句子。
葱茏的油菜田中,躲藏着我童年追逐的身影,还躲藏着小伙伴遗落的欢笑与淘气。
平整的禾场间,旋转着我童年钟情的陀螺,还旋转着不知疲倦的潇洒与痴迷。
高大的桑树上,摇曳着我童年吃剩的桑葚,还摇曳着被桑果染红的自豪与甜蜜。
1.“夜晚,突然停电以后”的心理感受
比较:起初我感到很突然,甚至有一点害怕,后来才逐渐适应了,甚至有一点喜欢停电以后的黑暗了。
起初我感到很突然,(好像一下子掉进了一口深不见底的井中,)我甚至感到有一点害怕,(如同一个人走在夜晚的荒原,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孤独无助,黑暗团团包围着我,)过了一会儿,视觉才慢慢适应了。黑暗渐渐变淡了,(似乎在光明的顽强抵制之前,它不得不稍稍作一点退步。)身边家具的轮廓也开始逐渐显示出来,(好像它们刚才也被突然的停电吓呆了,现在才渐渐清醒过来。)是什么原因停电的呢?(是我们这幢楼的保险丝断了,还是我们这一条线路坏了?)抬头看看窗外,我们这一带一片漆黑。曾也想站起来找一枝蜡烛,可一犹豫,还是没有动。难得这样一个人坐着,忽然间,竟有一种说不清的清闲与自在。(闭起眼,如同一个人坐着一条小船,在僻静的小河里慢悠悠的漂。)
可见,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写心理感受会使文段显得真实而有可视性。
2.欣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一首首唐诗,一阕阕宋词,一篇篇元曲,无不因极具“可视性”的句子而传诵千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说空旷、雄浑,而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状之;“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说衰败,而以“西风、残照”写之;“枯藤老树昏鸦”,不说孤单,旅途凄冷,而以“枯藤、老树、昏鸦”绘之。画面一出,形象性大增,成为千古绝唱。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例如:
(1)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
生命有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乐观!
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在里面了。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
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
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
思念使边塞派诗人老态龙钟东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人梦来。
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定会使文章形象动人,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