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芬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以写促读、读以致“用”的“写作单元教学”是实施作文研究性学习、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作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发现文章(课文)内在规律的学习方式,并且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作文研究性学习还要向外部延伸,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简单的说,“写作单元教学”就是:
学生作文(和单元课文同体裁或同题材)—→学习“单元课文”(结合修改作文)—→整合课文和作文 (升格作文)—→课外阅读(和单元课文同体裁、同题材)—→“心得”随笔小结。
具体地说,这个教学程序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学生有针对性的完成一篇作文;其次是学生阅读、体验课文,以修改作文为目的;再次是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升格作文;第四是课外文章阅读作为“写作单元教学”的补充、拓展、延伸。最后,不失时机地写一篇心得小结。
“写作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每学期完成作文4篇,其中比较优秀的作文至少2篇,同时完成作文修改心得4篇。而平时的练笔与写作素材的积累,我让学生人手一本“日得集”,日有所得,日得百字。
“写作单元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为成功而写作,因写作而创造。
在单元课文教学之前,应该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单元后面附录的“写作”要求,由师生讨论、制定本单元作文训练的“具体目标”(例如,抓住特征写人物,人物的细节描写等等)。然后,针对单元教材的体裁、题材特点,让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生活,由“学生自主拟题”写同体裁或同题材的作文。写作文时,必须是在同一页中写半面就留下半面空白的作文纸,以便修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体会写作这类文章的甘苦,先积累一些问题和困惑,先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写成的作文,老师必须每一篇都仔细看过,把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本次作文“目标”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到“作文批改本”中,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下一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然后,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中经典的课文,参证比照,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一步,应该在开学初,指导学生整体通读课本前的“说明”和目录,再结合每单元课文后的“写作”,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一学期的作文体裁和题材,初步制订一学期的写作计划;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让他们在生活中有目的的观察、积累写作素材,体验生活,认识自我,进而认识世界。
让学生自己带着写作中的困惑和难题,去认真学习、探究课文,从选材、剪材、构思以及拟定标题、提炼中心、语言表达等等方面,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课文的长处;反复地声情并茂地朗读美段、美句……阅读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阅读的效率就会提高。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获取阅读信息的同时,必然会对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所感知,就可能时时对照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借鉴课文的优点写一些阅读心得,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样才真正体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才真正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能达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对课文和自己的作文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本次作文“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整合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范例指导学生的写作与修改,对作文中普遍性的问题集体指导,个别性的问题个别指导。
学生在单元课文学习过程中,已经在不间断地小修小改自己的作文了。单元课文学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结合以前的作文修改,最后逐字、逐句、逐段地修改自己的作文,重新抄写成篇,并留下一页空白的作文纸作“回音壁”。然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讨论,结合单元课文的学习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写在“回音壁”上)供再改时参考;并且花大力气共同修改其中一篇,拿到班级去交流。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师生还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集体修改、升格作文。这一步骤“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只有语文教材的阅读不是完整的阅读。上海市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谭轶斌老师说:“阅读是吸收,你吸收得越丰富,你表达得就越有神。……最好的途径是让他(学生)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阅读的视野决定写作的视野,阅读的品味决定写作的品味。这里我还想补充一句,选择什么样的课外文章让学生阅读,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名家名篇好不好?好。但是大多数距离学生的水平和生活都太远,可能是“高处不胜寒”。因此,我主张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以及来自报刊和网络的时文佳作,那些文章是同龄人的,是同时代的。我想,阅读此类课外文章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当然,对于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我还是强力推荐他们去阅读名家名篇,去接触更高层次的读品。
这是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和阅读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把“第二步”“第三步”和“第四步”学习过程中的点滴体会随时随地收集起来,记在《随笔》中。可以写成文章,也可以是散点式的集合。这一步骤是典型的“反刍式”阅读,不过是读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是为“薄发”而“厚积”的过程。这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的过程。
与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去尝试投稿,去扩大自己文章的读者群,去寻求社会的认可,去获得更大更多的成功感。当然,这是“写作单元教学”的最好的延伸。
在我看来,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尝试“错误”的开始,而结果更应该能体现成功教育。我们应该探索作文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应当在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下,把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重新设计新的作文教学程序。我认为,以写促读,读以致“用”的“写作单元教学”能真正体现“听、说、读、写”语文工具的综合运用,能真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体现“新课标”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条捷径,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的“秘诀”之一。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为例。人教版按文体组建单元,苏教版按人文主题组建单元。对“写作单元教学”而言,这两种编排方式各有千秋:文体组元的教材更突出工具性,更便于进行记叙、议论等各种体裁的作文研究型学习;主题组元的教材更彰显人文性,更便于进行各种题材(即人文专题)的作文研究型学习。就文体训练而言,人教版在五册必修教材中,写作指导被细化为两大序列(记叙,议论),两个层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二十个写作专题,体现了清晰连贯的写作指导系列,而且写作指导与专题课文粘合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而苏教版的写作指导安排较为随性、散漫,同一文体写作指导跨越多本教材,写作指导与专题课文的粘合度不高,在进行某类文体的“写作单元教学”时更多的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包括不同专题乃至不同模块内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使之符合文体训练的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