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秀
日常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评价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写作水平。传统的作文评价,评价主体局限,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目的功利化,它过分强调用分数来评价学生习作能力的强弱,忽视对学生习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种既单一又片面的评价与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相悖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基于此,笔者认为探索并建构日常作文发展性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要建构日常作文发展性评价体系,至少需要解决如下一些问题。
为什么评价是属于评价观念的问题。评价改革首先应是评价观念的转变,有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评价行为,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有些教师或者为了尽自己的职责,或者为了让领导、同行、学生及家长认为自己工作“认真”,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总是认认真真地进行增删调换,学生作文本上留下了老师密密麻麻的朱批;有些老师保持着传统的观念,认为作文评价就是给对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评判,于是,作文一收上来,给作文评个分数或者判个等级就了事。《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评价也要求“淡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发展功能”。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考试中,作文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选拔和甄别,而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发展不仅指作文能力的发展,更包括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传统作文评价注重评价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而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则有所欠缺。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那么写作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中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局限,他们的见解或情感难免失之偏颇;受当今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有消极颓废之处,这一切都会有意无意的体现在承载着其人格性灵的文章中。因此,为人师者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就不能仅仅关注文章形式层面的东西,而更要关注文中载的道,要尝试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引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美国的写作评价者明确建议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文章内容的评价上,只有当“写作方法”影响到文章内容的表述时,才能来关注它。发展性评价提倡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因此作文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表达的技能技巧,更应关注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内容,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品质、思想认识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
传统的作文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往往是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打个分,评个等级或者写个评语。这种评价是静态的、终结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仅限于对学生表现的片段记录和反馈,不足以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形成连贯的认识,不利于分析学生所获取的进步及留存的问题。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同样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作文发展性评价关注作文写作的过程,提倡过程性评价。
近年来,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实践中运用,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档案袋是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作品以展示自己在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努力、进步和成绩,这一收集必须包含学生自我反思的实证。”①在作文评价中运用此种方法,档案袋中可以是阅读的书目,撰写的读书笔记、观察记录,可以是发表获奖及被教师赏读的习作,可以是草稿纸的修改痕迹,可以是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可以是自己的反思;资料的内容可以多样,但不是随意和杂乱的,而是根据一定的目标筛选出来的,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连续性。通过这种习作档案的建立,从时间上来说,就能把学生习作的过去和现在统一起来,能获得对学生发展过程的理解和把握;从内容上来说,不仅能获得对学生作文水平的认识,而且能获得对学生作文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把握。这样,教师就能对学生的作文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通过资料的收集和编排,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造能力都会获得提高;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回顾,学生知道了自己的进步,能更加自信的扬帆前进。
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先生自己改的能力。”②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大都是学生写作文教师评作文,评价是老师的专利。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淡化了学生对作文的责任意识,不能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信息来源单一,容易导致评价结论的主观、偏颇,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可。作文发展性评价提倡评价主体多元,把学生、家长及相关的社会人员都纳入到评价主体中来。学生从被动的被评价者变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过程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又可以学会欣赏和借鉴,学会沟通与合作。家长、学生群体和相关社会人员的参与,又使得评价更加丰富化、更多角度化,使评价结论更趋客观、全面,更易于被学生接纳和认同,从而更好的促进其自我反思和改进,获得发展。
注释:
①Paulson F.L.,Paulson,P.R.&Meyer,C.A.What Makes a Portfolio a Portfolio Educantional Leadership.1991,48(5):60-63.
②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