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我们知道,创新思维是学生最富生命力的思想火花,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目标,实施开放式教学,运用创造性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提供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得以充分训练和伸展的机会。通过“创造性的教”促使学生“创造性的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是成功的教育。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我们语文老师该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课堂教学是在动态中求和谐,创造性思维训练需要教学冲突。教学冲突会使学生思维急剧撞击,聚合辐散,纵横捭阖,突发奇想,不断迸发创造火花。
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冲突表现在:其一,疑有力度。思维从问题开始,有疑才有冲突。古人言读书“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力度的冲突标志着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索,标志着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深入。如教学《孔雀东南飞》,让学生围绕“焦仲卿母亲有无值得同情之处?”“焦刘两人对爱情的执着是否一致?”等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问题显示出对课文的深入把握,如投石激浪,引起学生思维的急剧冲突。其二,冲突过程的流畅。教学冲突既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又不是散漫无序,教师要善于抓往时机把冲突收向深入,走向高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失街亭》一课插叙“街亭之失到底是马谡刚愎自用之过还是孔明之过”?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需经历一个冲突的过程。冲突过程的流畅会使学生探索保持极大的热情。
教学冲突是师生双向交流和谐共振的一种体现。作用在于:之一,冲突使学生乐于投入,有参与意识,激发创造热情。之二,冲突使学生创造性地吸收、处理和加工信息,增强思维的深度与力度。之三,冲突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智力上不断跃进。
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需要学生对课文的深刻领悟。学贵有悟,领悟是思维的高境界,“沿波讨源”“虚心涵泳”伴随创造性思维活动。领悟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当然也伴随形象思维训练。
直觉思维在阅读中有着重要作用。阅读的直觉思维不经过明显的推理过程,而是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语文材料进行迅速直接的感知理解和整体上的判断把握。如教学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景色优美的钴姆潭为何深藏山林人未知,环境何以如此凄清?学生迅速地联想到作者的诗《江雪》,直觉地感悟到风景凄清正衬托作者因政治上要求革新而遭贬谪的凄苦郁愤心境,景美情苦。
引导学生悟文可以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加强直觉思维的训练,使思维突破常规,跳跃式地敏捷感知和理解,对重多信息重新组合加工,这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
顿悟思维也是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和优化。苹果落地这一平常现象,使牛顿产生顿悟,发现地心有引力作用。洗澡浴缸水面上升外溢,使阿基米德顿悟,解答了任意形状物体所受浮力究竟有多大的难题。学生“涵泳”课文常有这样的情形,经过紧张的思考和专注的探索,迷惑不解中瞬间发生动奇特的设想和见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欧阳黛娜老师教学《敕勒歌》“风吹草低现牛羊”,引导学生思考“低”能否换志“底”,学生吟读体味,伴随形象思维,顿悟:“底”一言风大;二言草稀,一刮即倒;三言牛羊瘦小,草底方可风。而“低”则风轻草茂牛羊肥壮,一幅美丽恢宏的草原风光。一字之差,意境区别大矣。
顿悟思维对体味课文有重要作用。对课文悟的过程中,时常会“山重水复”,而专注思索后的顿悟会“柳暗花明”。顿悟思维以知识的积淀为基础,是对信息的重新组合。教学中一是“积学以储宝”,不断丰富学生学识;二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善于转换加工信息;三是创设情境,促使顿悟思维产生。这样使思维突变,灵活而深刻。
教学中为了使知识深化,深刻理解问题,常常需要拓展,由此及彼。拓展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难度,鼓励学生对知识纵横联系,探求发现。拓展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
之一,创造想象。想象是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象思维形式,康德说:“想象力是个创造认识的功能。”创造想象相对于再造想象更具有独创性,对于激发创新意识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学生创造力薄弱的表现之一就是想象力薄弱,想象的翅膀凝重滞涩,不能自由地扑向无际的空间。培养创造想象力,其一,注重课本练习的训练。教材设计了许多创造想象的练习,需要训练到位。其二,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创造想象。如教学《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十个字,展现了一幅多么广阔的情景,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只有通过想象才能理解登楼远眺的诗人面对气势恢宏的壮景那无限遐思与奔涌的情感,创造想象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交知识引伸和深化,使思维的创造力得到爆发。
之二,连接比较。教学拓展中的创造思维训练还需要学生善于奖知识纵横联系,并结其进行分类比较。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前两名写实,后两名想象,虚实之间,意境鲜明,诗显灵性,学生由此诗的虚写联想到杜甫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虚写,甚至联想到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虚中有实的写法,对虚实结合的写法与妙处有一定的认识。再如教学《琵琶行》,学生由奇妙逼真的音乐描写,联想到《李凭箜篌引》中对唱声清晰可见的生动描摹,正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拓展中连接比较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检索能力,能迅速地提取报储存的信息,并进行求同辨异,这对丰富深化知识,培养创造力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语文创新的思维训练主要有侧向、逆向、多向、求异等。比如多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或不同方式的思考,另辟蹊径,以示新解。如洪镇涛老师教学《雷雨》,鼓励学生思考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感情,并宣布:我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多向思维,有的从情感、有的从爱憎语言等方面表见解,积极探究。又如一位教师教学 《清兵卫与葫芦》,要学生思考清兵卫后来热衷绘画会以何种场面结局,学生多向思维,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又比如求异思维,求异是创新的重要标志。对文章或一本书,不囿于作者的意见,而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学生看《三国演义》,有的认为书开始渲染“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定于下,孔明才智超群,“凤雏”庞统于东吴有献连环计,然投刘备处终未展大才,因不听孔明规劝于落凤坡身亡,其才不能与孔明相提并论,这与开头有悖。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当然求异思维也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学三忌:一忌画地为牢,限制学生思维活动范围与空间;二忌“以我为准”,把学生思维统一到自己的“标准”上来;三忌讲风太盛,学生的领悟和探究要必要的时间。否则,学生思维处于疲惫状态,如何谈得上思维力的张扬和创造力的激发。简言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需要教师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