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2011-08-15 00:51:35王敬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9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情境

◆王敬梅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十四中学)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王敬梅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十四中学)

作文是衡量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不但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是感到难写。每次教师一出题布置作文,学生们便望题声叹,感到无从下手,始终解决不了“作文难”的老大难问题。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那么作文教学,怎样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精心设计作文课堂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首先,课堂上精心设计作文命题,引起写作欲望。要使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如《如果我是老师》。(2)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辩是非、认清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如《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3)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如《20年后同学聚会》。(4)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如《初中三年计划》。(5)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其次,作文课要启发学生互相交流,要把作文课变成讲故事课、口头作文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其表达欲望。

二、营造浓厚作文情境,变被动型为主动型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就是说写作文是表达喜、怒、哀、乐的欲望。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有情感的文章才能感染人。但情感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情感来自身经其事,心在其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安排是否激起了学生的智慧活动,引起了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的求索的欲望和行为。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中,应致力于创设作文情景,将生活经历转化为鲜活的生活情景。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创设出身经其事,心在其中的作文情境,则学生会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主观思维的大脑兴奋起来,产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情动而辞发”。此种情境可采用问题情境、音乐情境、图象情境、游戏情境、创设悬念情境、激励情境、回忆情境等。

第斯多惠说:“我认为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入全身心的师爱情感、角色,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更应体现与学生情感的朋友之情。教师亲切、自然的语言能够引发师生情感的融合与契合;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会成为他们积极学习作文的重要心理动因。

作文指导中,教师要像朋友似的和学生聊天,用教师的亲和力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使他们有话可说,乐于表达。作文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表达状况,及时给予热情的帮助。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更要善于扑捉他们的闪光点,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想想学生渴望得到什么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实现的时候,都会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甚至喜形于色,眉飞色舞。这就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兴奋,又会引发一种追求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对待学困生的作文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如不许学生跑题,不许有病句,不许有错别字,不许超过或少于多少字,不许……这样严格的“绳之以法”,只能窒息学生们的活力,捆绑了学生们的手脚。

教师转换了角色,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出发,课堂就会多一些“无须举手,有话就说”的教学行为,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和学生共同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学们驰骋于辽阔的思维空间,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平等,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学会观察

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练习写作的前提。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功夫在平时,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然而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而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写”的指导上,因而学生常常只得编造,假话连篇。其实身边的大自然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随时都能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繁华似锦的原野可以让我们美不胜收;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让我们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让我们感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平时能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写作文时就不会那么无从下笔了,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四、多读书,获取素材

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言简意赅地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对中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也是很重要的,是写作素材的另一重要来源。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在课内悉心引领,在课外不遗余力,教师应该做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走进书本,完全按照个人兴趣,自主挑选,自由阅读。我在班中开辟了小小图书角,在教室四壁上贴着关于阅读的名言,墙报上贴3学生的阅读心得。班中卖废纸所得来的钱全用来订阅杂志,如《读者》、《意林》等。发动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我也将自己的藏书贡献出来。经过两年的熏陶,很多同学已将读书作为休闲,热衷于用零用钱去买书。学生以书为友,阅读兴趣高涨。但是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只停留的有兴趣阅读达到水平上,收获不大。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内容,并指导到学生用剪贴、摘抄、圈点批注的方法,积累素材。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内化,给学生一个主动吸收的过程。积累应当对所记材料有所感悟,有所把握、实现内化。如让学生熟读并细悟,早读、晚读、熟读,使文章烂熟于心。再让学生深思并进行细悟,体悟思想感情,欣赏语言艺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积累大量的精美篇章。最后,可以结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练与用的空间。

总之,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护患情境会话
下一站命题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