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霞
(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
在内科教学中如何实现交往教学
◆董桂霞
(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
所谓交往教学,是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依据,以促进学生建构主体结构为基本目的,以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机制为主要策略,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为基本教学环境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季亚琴科认为:“教学是以特殊的方式有组织的交往,或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变体”,即“教学就是交往”。对于教学而言,医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具有工具性的意义:交往促进了教学反馈,加强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乃至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交往促进着观点的碰撞、心智的激发、情意的感染以及价值体系的生成与建构。“作为教学成分的交往”,即交往被视为医学教学内容、对象和目标。此时的交往相对于教学而言已经上升到本体论层面,即交往已经由作为教学的工具性存在而上升为教学的本体性存在,交往就是教学的本质之体现。
现代内科教学中存在交往流于形式、交往过于做作、交往存在垄断、交往呆板预设等弊病。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渴求有效的师生交往,促成内科教学的新文化,师生交往是贯穿在整个内科教学之中的。可以说,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内科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因此,在内科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为本,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注重平等对话、付出真爱、相互学习、讲求实效,能接纳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加强对话、教学相长,建构真实有效的师生交往,以此来提升医学教学效果,使内科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
1.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交往是一种教学主体间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交往是一种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双方的相互承认,交往双方在交往机会上的均等、权利和道德上的平等。交往教学课堂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同样是交往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因此,课堂上努力化解师生间森严的壁垒,创建平等对话的氛围,在交往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给予学生主动发现、参与的机会,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比如生活与消费、文化与生活、生命与健康等内容,这就意味着学生对交往活动的成功要做出和教师一样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生物学知识体系的主动获取与建构者。
2.创设师生交往的条件
师生间的交往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结合点,整个课堂是师生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多边多向、多种形式交互作用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认知与交往密切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运用多种方法,来创设课堂轻松愉悦的交往教学氛围,如讲述故事、情景摸拟、讨论问题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
3.合作探究和交流互动
合作探究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是一种促使师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木形式。通常可以把学生分成2~6人的小组,设置小组共同目标,并将小组成员按不同的角色、自身的家庭环境等进行组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动植物材料分给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注意角色的互补、互联,实行角色轮换,保证学生能力的健全,从而在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之间交往频繁,方式增多,质量提高。
在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应该先让各学习小组按照不同的角色分别进行有程序性的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自由争辩,进行交流互动,而教师应起到启发性的指导和协助的作用。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既要注意加强组内交流,注重组内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又要注意加强组际互动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如组际互查、组际讨论、组际竞赛等,以促进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教师与个体、教师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交往,实现学习成果的分享。
4.构建生活课堂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构建生活课堂。例如,结合新陈代谢三大类营养物质转化问题,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知识,如为什么有的人不吃脂肪也会胖?有人说减肥的秘诀是少吃多运动,你认为呢?有时快到吃饭时候感到饥饿,如果不吃,过一会儿,为什么感觉到不饿了呢?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样,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给他们带来荣誉感和学习生物学的价值感,从而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生物学。
5.对交往结果的评价反馈
对交往活动的评价,主要是看课堂教学交往有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教学互动的过程,有没有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交往中的教学相长。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他们具有互主性特征。内科教学中的交往要实现优质高效,交往主体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即要评价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他们是否在课堂中处于激活状态,是否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全过程,是否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交往中。此外,还要评价教师作为交往的主体,他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是否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参与交往的时机和方法,是否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评价反馈可以看成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互动中教学交往实效的反思。它主要涉及交往主体的评价和交往活动的评价。所以,只有不断地进行评价反馈,才能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交往的内容、形式、方法,实现交往教学的预定目标。
交往教学课堂模式是一种富有特色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超越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对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牵制与束缚,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使学生的学习发展成为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并使学生的个体生命潜能多方位地得以彰显。灵活多样的内科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间交往的多维性。教师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往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比如,讨论尽量安排那些智慧挑战大、个人努力难以解决、有较大分歧的问题,促使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彼此沟通、观点的交流、心智的激发以及情感的交流,使内科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1]袁维新.交往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探[J].教育理论研究.2002,(9): 6-8.
[2]朱佩荣.季亚琴科论教学的本质(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3,5.
[3]陈旭远,杨宏丽.论交往教学[J].教育研究,2006,(9):37-42.
[4]孙勇.医学堂教学走向有效师生交往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297-298.
[5]张俊梅,田时莉.交往教学课堂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18-21.
[6]谢建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临床医学.2005,21(10):60-61.
[7]魏亚琴.在交往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论“交往教学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18-20.
[8]刘恩山.生物课堂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