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成因与心理疏导

2011-08-15 00:47:45邱韵珊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后进生职业院校心理

邱韵珊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成因与心理疏导

邱韵珊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正确分析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的表现及成因,进而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不但要以爱为基础,而且还要科学地运用一些心理疏导的策略,假以时日,是可以得到化“莠”为良的预期效果的。

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心理疏导

伴随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职业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先进学生,亦有“品德不良”、“成绩糟糕”,甚至“行为不轨”的所谓“后进生”。对后者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作为长期同这些后进生打交道的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后进生的反常行为,不少是由于多种心理障碍而引起的行为偏离正轨,有的伴有病态心理,不可一概笼统地视之为思想认识偏差,抑或法纪观念淡薄的问题。从心理学看,要转化后进生,一个重要方面是从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的角度,正确地把握教育对象,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后进生反常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笔者所认为的“后进生”,主要是指思想品德方面的相对落后。那些所谓“不听话”,甚至有些“爱挑老师的刺”的学生,他们往往思想活跃、敢于怀疑,喜欢提问题和争论,虽然他们有时不免有些偏激,但只要不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作风基本正派,就不应该视为后进生。只有那些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以致有违法倾向的学生,我们才认为是后进生或有后进倾向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人数虽少,但在学生中往往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所谓的反常行为,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进步和品德、性格健康发展的偏离正轨的行为。如某些后进生表现出来的变态行为、犯罪行为等,常常是由于反常行为发展而形成的。

反常行为主要表现为:1.在学习上由于智能或性格方面难以适应教学的要求而引起怠学、厌学、弃学行为。如在听讲、做作业时表现出注意障碍和思维障碍。2.在品德上不能遵守公认的群体行为规范而“越轨”。如说谎、偷窃、不守纪律、行为粗野,与人不能友好相处、经常争吵好斗,甚至离家出走、逃学流浪等。3.情绪不稳定,极易紧张,性格孤僻、多疑或烦躁、虚狂,或倔强、狭隘,时而过分软弱、畏怯,时而一味逞强显能,甚至攻击、残忍。4.有某些不良习惯和病理性问题。如口吃、吮指、性敏感、抑郁症、习惯性多动、歇斯底里行为等。有上述表现的后进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深受消极人生观的影响,自我意识过敏,不能正常待人,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有的发展到自我憎恶、否定自己;有的表现为自尊心畸形,好胜心膨胀,甚至犯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职业院校后进生反常行为的成因错综复杂。总的说来不外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且是二者交相作用的结果。就外因而论,社会上存在着的腐败现象、“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潮、格调低下庸俗的文化垃圾、某些家庭成员的落后意识和不轨言行,还有少数教师对后进生表现出的厌恶、偏激情绪以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等,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后进生的心理,诱导后进生产生反常行为。从内因来说,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大多进入所谓“危险”的青春期,其生理、心理均发生着剧变。一方面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模仿性和可塑性均很强;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美丑和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不强,是不成熟的“成人”。再加上某些后进生已经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或从小养成的某些性格弱点及先天性不良气质的作用,导致他们如同饮酒过量一般,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酒精中毒”症状,头脑昏昏然,心态失控,举止紊乱。这是后进生产生反常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在情绪、情感方面,他们不时“心血来潮”,有说不尽的雄心壮志,冲动、亢奋;然而他们对困难估计不足,一旦朝目标前进受阻,很快就气馁、消沉,表现出对抗、退却、固执、冷漠、妥协等反常行为,做出一些蠢事、坏事。小小的口角可能演成一场严重事件,轻轻的碰撞竟会报以匕首刺胸。

追根溯源,把握病因,旨在对症下药,力争“药到病除”。既然情绪障碍或性格异常等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和诱因下,可能引起后进生心理失常和行为越轨,那么,教育工作者在与这些学生相处时要本着理解的原则,通过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或通过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多方面地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情况、人际关系等影响其成长的因素,为转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注意要科学地运用一些心理疏导的策略,“心病还得心药治”。根据后进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不失时机地把心理卫生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疏通后进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后进生的反常行为,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课题。

二、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病状,使之如释重负,振作精神,保持健康的心理,愉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是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目的。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应该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品质。其个体行为,既能为社会所接受,又能保持个体本身的愉快心境。健康的心理素质一般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教育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对职业院校后进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大多是结合学校、班级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时可单独施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一般说来,后进生的心理已经受到创伤,精神上受到了较多的污染,思想感情上与他人往往处于一种似乎莫名其妙的对立状态。他们时常以为同学、老师、家长跟自己过不去,故意找自己的岔子,揪自己的辫子:一旦学校出现了“坏人坏事”,立即认为非他们所为莫属;出现了“好人好事”,却想不到他们。于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在这种心态下(加上确有一些人对后进生“白眼”、讥讽与打击),教育工作者如果再对后进生动辄训斥、处罚,或干脆不理不睬的“冷处理”,无异于“伤口上撒盐”,不仅无济于医治差生的心灵创伤,而且会加重他们的失落感,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结果使后进生更“落后”,行为更“反常”。殊不知,如同一棵纤弱的小草,后进生尤其渴求温暖和照料。所以教育者对后进生更要注意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力戒挫伤后进生自尊心的做法,加强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不但不嫌弃、不轻视后进生,还要从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既施之厚爱,又严格要求。在这种人格平等、心态平和的氛围中,师生间对抗情绪冰释,后进生就能主动地敞开心灵的大门,任你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和浇灌。“水到渠成”,教育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长善救失,不难奏效。此外,利用班级集体的力量或活跃的课堂气氛,多创造一些情境增加后进生的参与活动,也是把后进生从封闭的精神世界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因为一个人在集体的熏陶中,势必受到具有良好心理品质者的“感化”。即使原先生性沉默的人,也会在班级团结、友好、互助、融洽的气氛中变得活跃起来;纪律散漫或性情“冷酷”的人,也可能在集体的制约下克服其缺点。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大凡是那些表现有突出的缺点和错误、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心理扭曲的学生,因为容易被人“小瞧”,所以容易造成心理上严重的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感也变相地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不满于自己所处的地位。每当改换到一个新的环境,或者受到一次触动心灵的教育时,他们的心中往往燃烧起上进的火焰,希望丢掉后进生的帽子,进入先进学生的行列;只是由于往往缺乏信心和毅力,又苦于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变自身的状况。可见,许多后进生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正常”表现,但其心灵深处却隐藏着“正常”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后进生中,有的虽然在打架斗殴场合表现得十分粗野,行动鲁莽,但在劳动中、运动场上或实习实验方面表现得精力旺盛,勇敢顽强,能较好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有的学习成绩很差,甚至学业荒废,但在课外阅读和科技活动方面,表现出某些兴趣,“智商不低”。这说明,后进生并非一切都“后进”,毫无是处,往往是被自身外在的缺点掩盖住了自己潜在的优点。有孤独感的后进生不一定不爱集体;性格内向的人不见得“思想复杂”;情绪焦虑急躁者不都等于患得患失;心胸狭隘者不全是自私自利;更不能把少数因心理缺陷或疾患带来的自控力差而违纪的学生当成“捣乱分子”处理。患什么病得吃什么药,具体问题宜具体分析。把心理“毛病”同政治、思想、道德问题混淆起来,相提并论,颇为失当。故此,教育者要密切观察后进生心理上的细微变化,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或“闪光点”,将它们发扬光大,扬其所长,补其所短,扶其所正,纠其所失。后进生的“闪光点”,正是后进生内在本质和潜在优势的显现,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和起点。自觉主动地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确认后进生的自我主体地位和价值,调动后进生不“后进”的内在活力,是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恢复自尊、自爱、自强、自奋等心理性格的重要手段。

同时,职业院校学生处于性发育、性意识的觉醒阶段,对异性变得特别敏感,尚弄不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等等。对此,教育者切忌大惊小怪或作简单化处理,而应正视他们这种心理上的微妙变化,进而以心理卫生知识为基础,以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为重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使之正确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用理智驾驭感情,避免误入歧途。

总之,正确分析后进生反常行为的表现及成因,进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但要以爱为基础,而且还要科学地运用一些心理疏导的策略,假以时日,是可以得到预期效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职业院校后进生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思想困惑及其偏离行为,不是简单的说教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对于纠正后进生的反常行为,化“莠”为良,提高我国劳动力后备队伍的素质,无疑有重要意义。

Abnormal Behavior's Causes of the Underachiev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QIU Yun-shan
(Three Gorges Power and Vocational College,Yichang,Hubei 443000)

So long as we correctly analyze the underachievers’abnormal behavior and its causes,we will do the transformation work better.It is believed that the love based and the scientifically direct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ill contribute to an expected effect.

vocational colleges;underachievers;abnormal behavior;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B844.2

A

1008-8156(2011)02-0035-03

2011-04-18

2011-05-20

邱韵珊(1957-),男,湖北仙桃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后进生职业院校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8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3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