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民,祝培培,赵传瑛
(1.3枣庄市群众艺术馆,山东 枣庄 277100;2.淄博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山东 淄博 255314)
黄河是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此外尚有长江、黑龙江、雅鲁藏布江、大运河等等,这些分布在祖国东南西北的江河文化,都应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或发祥地之一。我们应当并完全可以从这实际出发,以水文化观研究各大小江河水域所属的大小地方的地缘文化优势,对其文化底蕴、特质、源流、资源、发展进行综合研究,我们现在对枣庄地缘文化优势的研究也正是这样做的。
1.文化产生的渊源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这就是特定地理环境下的物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从地理环境上看,枣庄属于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地域,从物资生产上看,枣庄文化根植于农业社会基础之上。
(1)运河古城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枣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枣庄沿运地区受南方经济和文化聚会交融的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文历史无不被运河打上深深的烙印。
枣庄文化具有综合性、包容性、多文化的特点,其厚重的文化品格和高贵的精神气质必然为我市今后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内核”。首先,其中心文化为源远流长的古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在运河开凿以来的漫长历史中,孕育产生的运河文化博大精深,包容了科学技术、艺术美术、文化教育、风情习俗、遗迹遗物等方面的内容,吸纳融合了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枣庄作为运河流经的重要区域,流域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沿运地区有古码头,山西会馆、关帝庙等文物遗址39处,有两座二级航运船闸工程,三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水站和现代化的港口码头群等重大工程,大量的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现代化的重大水利工程和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构成了枣庄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战史文化
枣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大小20多次著名战役以及与军事相关的历史事件。从太平天国时期的福军起义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大战,以及解放战争鲁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都证明了这里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枣庄地区还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这里曾是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微山湖大队、运河支队等革命武装活动的地方。近几年,这里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战史陈列馆、李忠仁史料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丰富的战史文化和战争遗迹勾勒出了枣庄另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
(3)《金瓶梅》运河文化
《金瓶梅》是明万历年间成书并出版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古典长篇小说,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兰陵笑笑生是山东兰陵枣庄人。《金瓶梅.》是宋明两朝“清明上河图”长卷,其内容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大运河文化,不仅反映了故事发生地临清的繁荣,也反映了枣庄一带的地方文化。毛泽东对,《金瓶梅》曾给与高度的评价,其中民情风俗和方言土语,许多专家认为是以鲁南一带为主。
2.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程度,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也是当今文明的标志,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1)柳琴戏
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拉后腔”“拉花腔”等。据《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记述: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县城东门外唱肘鼓子(亦称周鼓子)的武氏兄弟和藤县花鼓艺人安德友、高二伙同四句腔艺人八戒,常到东郭镇的苏楼演唱,与当地通晓音律、酷爱文艺的苏门秀才共同切磋,借鉴柳子戏的“山坡羊”、“耍孩”以及境内的“溜山腔”“拉纤号子”等民间小调演变而成,并根据画上的琵琶仿造出柳叶琴(俗称土琵琶),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从此,广泛传开,形成了早期的柳琴调—拉魂腔。
(2)鲁南花鼓
鲁南花鼓是一种独具鲁南地方特色的鼓舞形成的舞蹈。它以山东大汉特有的粗犷、威严,融合了山东妇女的泼辣、柔美,形成一种刚柔相济,细腻奔放的艺术风格。鲁南花鼓早产生于台儿庄运河两岸,广泛流传于鲁南,苏北地区。其产生年代不详,据传说大约已有200年之久。在古老的运河两岸附近的村庄盛行此舞表演。如张山子镇张山子村,马兰屯镇南洛村,泥沟镇北洛村,坯庄镇黄庄村等。特别是黄庄的鲁南花鼓在当地最富盛名,曾于1958年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调演,引起轰动。此舞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一个节目,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最好形式。鲁南花鼓这种形式,不但地方特色鲜明,接近生活,能够渲染节日气氛,而且能够体现出鲁南人民的秉性以及浓郁地方民俗、民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3)唢呐
唢呐在我市流传很广,几乎分布全市各地。唢呐乐队在我市民间称之为“喇叭班”,称喇叭艺人为喇叭匠子,已成为“红白喜事”等民风民俗场面的主角。现活跃于鲁南苏北地区我市民间喇叭班近200个。薛城区的唢呐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1996年11月薛城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唢呐艺术之乡”。
2008年6月,市政府领导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运河开发建设列入政府重要的工作,确定了“江北水乡个,运河古城”城市形象定位,言简意赅,定位准确,既是枣庄特色文化的真实写照,又是枣庄今后科学发展的奋斗目标。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民生的理念,加快城市功能性转型,提升鲁南“门户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以运河文化为突破口,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文化定位
“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是枣庄文化沉淀和积累,今后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文化定位不仅可以提高地方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使城市形象独具特色。通过传达诸如文化价值观、道德修养、文学艺术、科技含量等,启发联想,引导愿景,建立心智模式,平衡美感等形成一定的品位,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
纵观周边沿运城市,他们都已经把研究、开发运河文化作为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运河的开发和利用上,他们已走在了前列。江浙一带的杭州、无锡、扬州、徐州等地对古运河的保护、开发、利用,都在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省内依托运河文化,,济宁建设“运河之都”,聊城打造“江北水城”。济宁曾成功举办了2004年中国京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自2002年起,聊城也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
运河文化,又称“京杭运河文化”。运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运河自开凿以来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囊括了中国若干个朝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又创造出大运河流域多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非国家因素。一言概之,运河文化,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与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共同融合的独特的江河文化,并紧密与中原文化相承。
应该说,枣庄运河文化集港运、商贸、手工业、农业商品化及文学、建筑等艺术于一体,具有广泛兼容性、多元性、开放性等特点。
枣庄运河把济宁、南通等几个大城市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发展,造就了昌盛的运河文化带。同时作为山东最南端的枣庄段大运河吸纳古今文化精华,融合南北中国各地的风情民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官民礼仪等,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风情和民俗文化。随着南北风情文化趋同,甚至在行业语言中,也流行着南北各地商人共同熟悉的江湖式的切口,举凡称谓,建筑、起居、饮食、家具、衣服、动物、器械、身份、职业及至天文地理等方面,都广泛的使用暗语和特定的手势,形成枣庄运河区域民间文化的一个突出现象。由于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日渐趋同,中国传统的宗教和外来宗教沿运河两岸迅速传播,运河地区的庙会和古会相当繁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远自上千里外的数以千计的商游和游客。另外,运河重镇还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都市文化区,像台儿庄沿运码头等,都有集游戏、说书、杂耍、演戏于一体的娱乐区。娱乐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运河地区戏曲发展以及运河会馆和商帮文化。运河形成了一条文学艺术带,并且有着浓厚的市民文化特征。长篇小说《金瓶梅》就是在运河商品经济这片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运河两岸的明清古街道古建筑,是东方居住艺术和建筑艺术的荟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
[1]张帅.都江堰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水利,2005,(1).
[2]吴雪玲.“天人合一”思想探源[N].光明日报,2007-11-09.
[3]薛选世.试论黄河文化建设与黄河事业发展发展的关系[EB/OL].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bgqy/jjqk/200805/t20080520_195243.htm l.
[4]李宗新.中华水文化概论[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5]刘宁.文化视野里的中国水资源问题[J].中国山峡建设,2007,(4).
[6]钱正英,陈家琦,冯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J].中国水利,2006,(2)
[7]席泽宗.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EB/OL].http://bbs.jjxj.org/thread-32168-1-1.html
[8]敬正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水文化建设的新局面[J].中国水文化,2008,(4).
[9]枣庄名胜古迹[EB/OL].http://www.zaozhu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