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蒋勇
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将成为高职教育一项紧迫的任务。那么如何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呢?笔者提供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和具体途径。
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评价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江苏 蒋勇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办学思想,以就业为导向,注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适应我国产业升级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来源于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实践经验。这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摸索、实践和总结。拥有专业能力,仅具有了生存之技,还不能称为人才,还需要具备与专业能力相关的其他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真正被运用、消化、理解,通过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包括现代化办公能力、运用网络能力、计算数值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审美与设计能力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核心表现应该是具有较强的方法能力,也就是通常讲的高职教学要“授人以渔”。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高职教学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加实训、实习,借助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可以使他们了解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一)能力本位培养模式
能力本位培养模式把影响活动进行的个体的内在品质即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受教育的人本身,要求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有助于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要实现以能力为本位,就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二是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职业能力中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知识与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两者相互作用,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强调知识或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的掌握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能力制约着知识掌握的快慢和深浅。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进行课程开发工作过程,是指在行业企业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作过程的知识应该是一种系统的知识,可以由三个层次构成,即整个行业或企业运作方面的知识,本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岗位构成各要素的知识。每个不同层级水平所需的知识越来越细节化。第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训练模式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教学情境的设计应该是按照工作程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能力的提高应该是逐步发展、逐步提高。
(三)强调过程考核、建立双证书制度评价模式
职业能力是由多项能力构成的,各种能力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各异。比如专业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完成某项职业任务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考核,而关键能力更多的表现为与人交流、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这些能力很难通过纸质试卷来考核,它们是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必须在过程中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过程实际上是学生顺利完成某项职业活动的模拟过程,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基本能反映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应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能力考核的标准之一。
(四)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弹性教学体系的模式
以现代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应该是:①提供学习信息;②激发学习动机;③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④开发学习资源和安排学习活动;⑤记录管理学生学习进度情况;⑥对学生能力进行评定。在教学管理上,根据企业用人的波动性特点及其与学校教学管理难以吻合的实际,实行柔性化管理,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允许工学交替,巩固学生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高职教育趋势和现实条件,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着手进行。
(一)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实行的是高职教育,而高职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要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不同于普通院校的学者型教师队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这就必须加强对高职教师的职业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等。优化高职教师结构,可以从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中引进一些职称、学历较高又具有一定师范素质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建立一支相当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可以从社会上招聘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与其它学校结对子聘用兼职教授等办法实现资源共享。
(二)建设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手段
1.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首先以该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所要求达到的职业能力、职业技术含量、典型工作任务为参数进行广泛的调研,同时引入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在对所对应职业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将工作任务工序化并转换为学习领域,将职业能力培养融进学习领域,将能力要求加到课程设计中,使能力和课程一一对应。
2.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将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学习内容、进行教学组织、开展教学评价。
(三)以比促练,以证促学,强化职业能力的提高
1.开展技能大赛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技能大赛。每年一届的学生技能大赛,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组织专业教师组成技能测试小组,班级和系部分层次组织专业课技能大赛和企业赞助的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并争取取得较好名次,让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在众多强手参与的情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旨在以比促练,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争当“比赛状元”,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这些活动及优良成绩所形成的“明星效应”,不仅能调动学生对职业技能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学习、训练、竞赛当中得到了提高。
2.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应坚持推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以技能达标为目标,要求各专业学生参加相关专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毕业前便得到社会的承认。为此,在教学管理上应通过采取重考证计划的执行、抓技能达标和考证通过率、严把毕业证书关(未取得技能达标证书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不予毕业)等系列措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职业技能,强化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上岗、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外的作业、实验、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毕业论文(设计)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未来。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必须抓好实践教学的各环节
一是走出去,即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建设第一线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第一手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请进来,即把相关专业的专家请到学校里来,现身说法,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使学生学到最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三是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四是充分利用校内设备条件,抓好模拟实验、实践、上机等环节的教学。
2.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
把先学习、后模拟实习的做法改为边学习、边实习、边操作,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同步进行。每个学期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程,这样既可以确保实践课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五)通过加强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一种高职育人模式的新探索。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入校后,分阶段进行学习动机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成立各种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使第二课堂有目的地开展;组织好各种课外活动,开展各种竞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建立各种学生组织和协会,使之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学生组织和协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组织、管理、协调能力。通过这些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能很快地锻炼成长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的。
[1]孟彩虹.职业生涯设计与职业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2]陈联,梁美华.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9).
[3]王宝军.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浦华,袁继道.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9.
[5]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5):18.
(编辑 李艳华)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