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2011-08-15 00:44吴洁华
镇江高专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信息技术

吴洁华

(镇江市电化教育馆 培训中心,江苏 镇江 212003)

0 引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足够的创新人才,有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基础教育。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中国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1]。虽然有人质疑这一调查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但它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中国义务教育的状况。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提前学习,重复学习,已经成为“正常的”学习方式。孩子们被透支的是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时间与机会。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就此问题展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1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

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敢不敢创新的问题,创新能力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和知识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方法和工具的创新(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新理论和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新方法和新工具,归根结底来自于新思想。创新能力是人们在科学、艺术、技术及各种生产、生活实践领域中探索新知,创新思想、理论和文化的能力,是人们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革新现行技术的能力[2]。从根本上来说,创新就是思想创新、文化创新,是人的思想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1.1 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关键是改变思想和观念。中国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结论,缺乏大胆质疑的勇气,人云亦云,不敢求新求异。因此,培养学生大胆怀疑、细心求证的勇气和胆略,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急务。应该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想象,突破陈规,用发散性、开拓性、前瞻性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思考。

1.2 创新能力的培养

1)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革新现行技术不是空中楼阁,也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在反复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特别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

2)必须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发明创造,想前人不敢想,做前人不能做,这些离不开灵感和想象力。灵感和想象力只有通过启发和沉思,方可求之。无论是技术发明,还是技术创新,其实质都是思想物质化,形成新的社会行动体系。创新不应仅仅局限在取得科学的进步或技术的突破,还应开发、利用发现或发明的成果并将其推向市场,使其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这就需要良好的动手能力。

3)必须具有新的方法。掌握了创新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将之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求证,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寻求更为高效的方法和工具,提高创新效率。

2 信息技术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具和平台的优势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工具和平台。

1)高效性。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不能高效地吸纳各种信息,则很容易落后于人。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便捷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学习型网站、实用学习软件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直观性。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许多抽象的理论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教学中的运用几何画板、Author ware、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将知识以直观、可视的方式展现,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扩展。

3)交互性。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尝试与发现的平台,也为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利用各类软件平台,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尝试性的操作,自己寻找其内在规律。

3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多数处于知识的再发现、再提出、再解决阶段,虽非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但作为创新过程的一种体验,对今后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足够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加强培养。

3.1 培养信息意识

创新教育,必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要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海洋中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地获取、分析和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并分类汇总储存于头脑中,以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能够准确、有效地提取、使用。在此期间,还要促使他们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起来,对信息进行批判性吸收。

3.2 渗透研究性学习

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教学不应单纯以学科为中心,而应强调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3],通过设立以知识点为基础、结合现实生活的主题,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对之进行研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在思维碰撞中培养创新能力[4]。

以历史课为例,教授唐朝历史时,可以将唐朝的君王或大的历史事件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任务,由学生自行选择,进行拓展性预习。学生可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归纳后在课堂上展示。在此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如果将某一个君王放在其它历史阶段,他会对那个时代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讨论什么样的统治者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什么样的统治者起到消极的作用。

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可以以现实中发生的事件为契机,设定发散的、具有拓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创建并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及信息平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功能完善的网上教学平台能提高备课效率,统一教学理念和方式,能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反馈,作出科学的教学评价。教学课件的合理使用则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1)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可利用学校论坛、微博等创设情境,设计研究主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如你知道什么是酸雨吗?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对农作物、森林、土壤等有何影响?你认为该如何防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共同讨论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地看待问题,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5]。

2)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制作或选择一些专题学习网站推荐给学生,如“保护大自然”专题学习网站(http://web.wjedu.net/ztwz/bhdzr/index2.htm),学生可以进入“环保你我他”、“解疑答难”、“我的感想”等专题讨论区进行探讨;通过“作品上传”菜单,上传、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网站上的思考性问题和考查进行自我学习评价;通过答疑指导、远程讨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训练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由教师创设多层次的主题平台,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当难度的主题,上网查阅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重组。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朗诵相关文章和诗篇,或以导游的身份解说黄山,或以绘画、音乐的形式展示黄山之美等。

4)使用多元化、综合性的学习平台。学习平台中,既要有知识性软件,如全真性的英语对话软件、学习作曲的音乐软件等,也要有社会生活性软件,如虚拟空间等。利用虚拟空间这种高度仿真的社会性软件,让学生去规划城市布局、交通、福利、教育、经济等,在模拟实践过程中挖掘潜力,发现不足,进行反思,从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4 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是专业学科实现“高效课堂”的工具。信息技术以直观、动态、数字化、网络化为特点,在创设情景、活跃思维、链接形象和抽象、进行及时广泛的学习交流等方面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和发挥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学会在不同的时机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技术去传递信息[6],注重所提问题的有效性、启发性和发散性,真正起到启迪、引导和激发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去动手动脑,“在学习中学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考”,激发研究热情,培养探索和创新能力。

推行创新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进而转化为创新素养,上述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点滴的思考、尝试和积淀,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刘克梅.要保卫孩子的想象力[N].山西日报,2010-08-25(B2).

[2]何勇向.论创新能力的培养[J].求实,2005(12):82-84.

[3]吴明革.培养创新能力重在实践[J].青海教育,2007(11):15.

[4]闫俊峰.怎样构建高效探究性课堂[J].科学教育,2011(3):44-46.

[5]洪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吉林教育,2010(25):23-24.

[6]郭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型教师[J].教育探索,2006(3):13-14.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信息技术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