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析

2011-08-15 00:47毕奎奎
淄博师专论丛 2011年4期
关键词:学生会高校学生干部

毕奎奎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人数激增,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有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带了巨大挑战。

加强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学生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的各级党团和学生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队和生力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最活跃、最具潜质、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先进分子。加强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形象好、群众基础牢的优秀人才,是共青团组织担负的一项光荣任务,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于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形成一套涉及学生干部选拔、培养、监督和考核的培养体系已经成为当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学生干部选拔方案

对学生干部的选拔,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学生干部的特点,出台相应的任职资格条件,制定不同的选拔方案,是实现有效选拔的前提。笔者以为,在选拔过程中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选择的标准应该是有工作热情、有较强工作能力、有过硬政治素质、有良好学习成绩的“四有”学生干部,这是保证学生干部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学生会主要干部是所有学生干部的引领者和基层管理者,是学生干部中的干部。“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日前在开学典礼上直斥‘学生官场怪状’,并批评现在部分学生‘跑官要官’,功利心重。”[1]许多记者也曾对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干部到底都干了些啥,做了一些采访和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受社会污染比较严重,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已经延伸到了昔日高洁的象牙塔内。可见,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应该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因此,创新性选拔学生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创新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部长及以上人员)的产生办法。如今的高校,已经不是过去的象牙塔。随着各类媒体的普及和各类信息的不断透明,高校学生已经摆脱了过去的封闭环境,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越来越烙上了社会的影子。另外,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就是社会服务。所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特点,可以将公务员选拔模式有选择性地运用到高校学生会干部产生程序中。在制定出相应的任职资格条件基础上,采取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试用等程序,其中面试环节中评委的选定、培训、面试提问及现场投票规则是关键。这样的学生干部选拔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形势,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第二,对于学生会干事,采取海选、考察聘任与民主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进入试用期。这种方式与我国目前的干部聘任使用模式相当。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干部任用方式方法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可行性较强。所以,此方式方法可以嫁接到高校学生干部的聘用当中。另外,笔者认为,试用期的学生会干事数量可稍多一些,以便进一步考察选拔确定正式人员。这样,也可以锻炼更多的高校学生,使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第三,对于班级学生干部采取班级公开投票选举为主,同时结合毛遂自荐、考察聘任等方式产生。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西方的总统选举,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并充分尊重群众的监督权利。不过,在这一环节,往往容易滋生贿选腐败,这在西方大选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在班级干部选拔中,辅导员还要注意考虑杜绝此种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学生干部培养方案

在学生干部的管理中,选拔只是其中最基础的步骤。接下来,还要对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学生干部进行培养。培养是学生干部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没有培养,就没有管理的高效运行。

笔者认为,为增强学生干部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应该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学生干部,实行不同的培养方案。针对目前高校工作的实际,学生干部培养体系可以按每学年为一个周期,从每年9月开始,到第二年9月结束,以学生会换届改选为起点,以暑假社会实践汇报总结为结束。培训方案应注重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培训内容概括为“五个一”工程,即参加一系列理论培训,参加一次红色教育,进行一次素质拓展训练,组织一次社会调查或挑战杯科创活动,参加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或公益劳动。

第一,理论培训。在培训班上,可以开设学生干部理论培训课程,学习政治理论及相关学生工作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使学生干部提高理论修养,具备开阔的理论视野,善于把握大局,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红色教育。可以借助寒暑假、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干部参观革命战争遗址或红色博物馆或观看红色影片。通过各种形式的红色教育,可以使这些学生干部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第三,素质拓展。可以成立学生干部素质拓展训练营,组织学生干部进行户外素质拓展。通过实地训练等相关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坚强毅力等,使他们正确对待挫折,敢于挑战极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第四,社会调查或挑战杯科创。利用寒暑假开展“走百县、访千企”社会实践活动或在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之际,通过社会调研、挂职服务、支教、政策宣讲、科技创新等形式,增进学生干部走进社会的广度和力度,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培养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

第五,志愿服务或公益劳动。在重大赛事及活动举办之际,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志愿服务或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干部的爱心、奉献精神。如今,在各类大型国际国内活动中启用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形成为一种风气。大学生参与这些社会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其爱心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对其参与社会事物的能力培养也是一项不错的方式。

在一个培养周期内,让每一位学生干部都能参加“五个一”工程,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学生干部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参加“五个一”工程,以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主教育相结合、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培养原则,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红色教育、能力训练、交流研讨等培养方式,针对学生干部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不断增强政治素质、提升思想境界、优化能力结构、锤炼作风品格。

三、严格对学生干部培养的监督、考核方案

重视对学生干部培养过程的管理监督与考核工作,科学的管理与考核是保证培养效果的基础。笔者认为,不仅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更要加强培养过程的监督,考核培养效果。

第一,严格监督培养过程。不论集中培训还是分散培训,为保证培训效果,都应该对培养过程予以有效监督。

第二,中期抽查培养效果。每个培养中期,按照学生干部任职资格条件和培养方案,审查各级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任职资格,抽查培训效果,对于不符合继续任职条件的学生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于培训不合格的学生干部通过补课后仍不合格的取消其继续任职资格。

第三,注重验收培养结果。每个阶段及每个周期培训结束后,都应该对培养结果进行验收,以检验是否达到培养效果。通过提交培训心得体会、口头(制作课件)汇报培训成果、报告、调研社会反响等形式验收培训结果,并根据培训结果,结合学校组织发展工作、系列评奖评优工作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评比。笔者认为,在“五个一”工程中的任何一项培养活动的结束,都应该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进行验收。此项验收,还应该与学生干部的评奖评优结合起来,从而凸显培训对学生干部的重要意义,并把培训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总之,在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在完善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下,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努力做到宣传发动到位,能够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拔学生干部;做到过程监督到位,杜绝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过程中的不负责任和投机取巧行为;做到总结交流到位、评比考核到位、结果应用到位,使我们的学生干部通过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培养锻炼后能够真正成长成熟。另外,在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上,我们既要注重统一要求、集中管理,重点团队重点扶持,又要注重分散参与、自由组合、广辟新径,力争做到广度与深度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系统化、集约化、高效化地选拔培养和锻炼考核。

[1] 高校学生干部沾染‘官气’错把职能当权利[J].光明日报,2011-11-03.

[2] 郭化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析[J].高校论坛,2010,(6).

[3] 耿昕.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模式谈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 蒙红光.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个案[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 刘蕾.高校辅导员在选拔与培养学生干部中的作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学生会高校学生干部
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的建设与管理
——以榆林学院为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干部任免